“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笔下的安史之乱可谓民不聊生,大唐盛世也从此不复存在。短短40个字,诗人心中的思情不言而喻。大唐皇帝如此无能,居然能让一个节度使如此张狂。此时的大唐社会一片恐慌。
大唐王朝此时显然是没有建设目标的。一个国家长期没有建设目标,只会导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好在新皇帝即位,将平定安史之乱作为国家建设目标,才使大唐结束了战乱。
一个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不可缺少的,处在和平年代,平息战乱一定不是我国的建设目标,而我国的建设目标则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就是富国强民。这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常态,也是祖国每一位公民的美好意愿。当然,这也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它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人民生活幸福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特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价值诉求,更重要的,它是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个国家没有建设目标是不行的,有了建设目标的国家会是怎么样的呢?辛弃疾用一首《清平乐?村居》描写了他所向往的大宋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新优美的生活环境,亲密无间的夫妻关系,天真活泼、饶有情趣的小娃,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向往的美好生活,我们当今社会的幸福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党用了这样四个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就是人民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自由,人民生活自由。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倡的。
平等,它是一种保障,保障或者说要求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发展权。
公正,也就是公平正义。公正要求不在利益面前忽视真理、事实或公理,它不会因为你是富家子弟而偏向你。
法治,就是治国理政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实现平等和公正的基本保证。
我们国家如此美好,人民安居乐业,要维护
这幸福美好的生活状态,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公民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说的是战士只要知道在战场上为国奋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何必考虑如何将牺牲后的尸体送回家呢。一首《出塞》惊天地、泣鬼神,也道出了清朝诗人徐锡麟的爱国之情。
爱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也是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一个人若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又何谈“平天下”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是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滴蜡。唐朝诗人李商隐借用春蚕和蜡烛描写了敬业精神,使人们对敬业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敬业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遵守的美德规范,“业精于勤荒于嬉”,也在强调认真工作的重要性。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说的是一言若出,重于百金,一首《商鞅》道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因为对民有诚信,商鞅推行的新法得以顺利执行,带领秦国走向强大。
诚信自古以来就在民间,诚信是我国千百年来的美德。言而无信的话,你做什么事都会非常困难。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也从另一个方面道出了诚信的重要性。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别人给了我桃子,我会以李子回赠。这句话出自《诗经》,古人以此表达了友善不可少。
友善又是什么呢?古人有一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人玫瑰,就是友善的表现。当今社会,友善指的便是公民之间相互关心与帮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少年天才王勃认为,世上若有知己,即使远在天涯,心也是连在一起的。
你我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即使互不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将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党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般积极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这样博大精深,身为华夏儿女,我们不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吗?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度的中国人,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做保障的中国人,能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