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在偶然间拿起kindle,想利用碎片时间读书时才发现自己买的书不少,但真正看完的确是寥寥无几。
看书少,其实是也应该算是我有意为之。小学有时间有精力读闲书时,见到好的书就买,结果书买回来后,我虽然无数次地提醒自己应该去看,却因为一时的贪玩,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确实有许多书是好书,但也许并不适合我阅读,买的时候只是因为这本书是名著或别人推荐,这种购买也没有多少的意义。
平时我回家的状态就是:带着极大地不情愿去完成各种课外与课内的作业。虽然想要看书,却苦于没有空余的时间。我真想仰天长叹:明明上的课与别人相比似乎并不多,为什么还是做不完啊!我在房间里抱怨着,无奈地摇了摇头,但要知道,这些老师可都算是全上海最严格的了,我除了乖乖写作业,就别无选择了。当我从由各种作业垒起的作业堆里抬起头时,此刻我的脑子变得一团乱,根本没有心思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书了。
每天在完成学校与课外布置的作业后,又会想起许
/
多零碎却必须做的事情,诸如:长笛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我知道你作业多,但是每天还是需要抽出碎片化的15分钟时间来练习一下长笛的”。这样下来,原本可以用作阅读新书的时间又被占用了。
如果说还有别的原因的话,那就是我们阅读的习惯和方式其实已经被现在这个时代改变了太多,许多人每天大量的阅读时间都奉献给了互联网和手机,比如上班族乘地铁所花费的时间,甚至平时走路的时间都往往都是被用来低头看手机的。
网上有许多网民讨论的也就是这件事,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确改变了我们的阅读状态,进而也将我们的状态变为“碎片化”。逐渐大众化、普及化的互联网,拓展了我们阅读的宽度,这确是它伟大的功劳;但它同时也弱化了我们的耐心,我们来不及思考,也不愿意思考。
泛泛而言,读微博也是阅读,看微信也是阅读,读各种贴吧评论也是阅读,我们每个人都不少阅读,只是当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这阅读跟以往的阅读确实大不一样了——水货多了,干货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