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手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碎片化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什么是碎片化呢?
碎片化的概念为;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通俗来讲,就是将一个整体分成一个个小部分单独解析。
随着碎片化生活的到来,我们原有的一些习惯也正悄悄地发生变化。
就以我个人举例而言,这个暑假我买了一本沈从文的《边城》当我将它从书店带回家准备细细品读时,我发现,我几乎看不进去。并不是因为书写的不好,而是因为我无法将注意力集中,我一目十行地读看,就像郑燮所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
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近几年,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了吸引读者,增加阅读量,大部分互联网平台都选择了绞尽脑汁的在标题上大花功夫,成为“标题党”,并且简化内容,将内容变得浅显,易于接受和理解。这样我们虽然能快速地获取信息,但是弊端却远远大于益处。
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懒,不愿意读那些需要费事费力研读的微言精意的文字。显然,读那些浅显的吸引人的却没有什么实质内
/
容的文字要轻松愉悦的多。
在我们越来越懒,不愿意去思考的同时,我们也在寻求简单粗暴,内容刺激的文章,我们越来越喜爱能调动起人情绪、让人兴奋的文章,相比之下,那些需要反复品读才能感受作者微妙情感的文字,以及一些理论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啊。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阅读的耐心。
最后,也是碎片化阅读最为不好的一点,许许多多碎片化的文章,所带来的非系统化的知识,正破坏着人们原有的逻辑,许多人的讲话变得前言不搭后语。就如前几日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一样:“我喜欢旅游,我的妈妈也是,我姨妈喜欢摄影。”这几句话让人莫名其妙,他们内在的逻辑是这样的:“他和他妈妈一起旅游,他的姨妈一同前往,并且他的姨妈在旅游途中摄影。原本易懂的逻辑,变得具有跳跃性。
碎片化的阅读只是碎片化生活的冰山一角,但他也是碎片化生活的缩影,向我们展示着碎片化生活的利与弊,这种简单快捷走年里的生活趋势可能让我们更加懒惰,以为寻求刺激和新鲜感,还可能影响逻辑思维,但是我相信,人们一定能扬长避短,消除碎片化生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