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人言“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今有诗云“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而这“山”便是凌云山,是乐山大佛所在之处。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四川乐山,来瞻仰这尊举世闻名的大佛。
进入景区,一拐弯便能看见苏轼所题写的大红“佛”字,佛教的气息扑面而来。沿着上山的阶梯,我们一路拾级而上。山道边,不仅有观音洞,兜率宫,载酒亭等各种古迹,还有龙湫虎穴等自然景观,令我目不睱接。
走过阶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寺——凌云寺。从外观上看,这座凌云寺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寺内的一座祖师殿让它出了名。祖师殿内,供奉着乐山大佛的三位建造者——海通法师、唐代四川官员章仇兼琼和韦皋。当年,海通法师见到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处水势湍急,常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故。于是,他决定在山壁上凿一尊大佛,保佑众生平安,并将凿出的石土用来填河道,以缓解水势,减少事故。大佛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正式开凿。但过不了多久,海通法师圆寂,大佛的建造被迫停止。此后,多亏章仇兼琼和韦皋的倾力相助,大佛才得以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凿成,前前后后共经历了90年。
在凌云寺后面,还有一座巍峨的宝塔——灵宝塔。它由石头砌成,共有十三层,每层都供奉了一尊佛像。这座宝塔是一座多功能塔,不仅有宗教功能,还有镇水功能,保佑这一方土地免遭洪水之灾;更还有导航功能,为南来北往的船只指引方向。千百年来,它屹立在凌云山
顶,造福着三江两岸的百姓。
参观完凌云寺,我们便赶紧加入寺门前看佛的长队,等待下九曲栈道。
炎炎烈日下,我们虔诚地、耐心地等待着,终于,轮到我们下栈道了。这条九曲栈道早在唐朝就已修建在这大佛身边的峭壁上。栈道边的石壁上,雕刻着许多小形佛像,但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早已模糊不清,只能隐约看出人形。走在这千年栈道上,看着身旁这尊71米高的大佛,心生感慨,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要想凿出这样一尊佛,是多么不易啊!我不禁对古人肃然起敬。
一步步走下九曲栈道,我们离大佛越来越近。千百年来,大佛身上已有些斑驳,一些小草在大佛身上冒出,随风飘摇。其实,大佛建成时,周身曾罩着一座十三层楼高的大佛阁。保护大佛免遭外界的风吹雨打。可惜,大佛阁在明末时毁于战火。得益于当初大佛阁的保护,以及历朝历代无数工匠对它的维护保养,如今,我们才有机会瞻仰这尊神圣的大佛。
听着讲解,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大佛脚下。抬头仰望,大佛端坐于山间,面容庄严而又慈祥,眼睑微微下垂,仿佛在俯视众生,保佑着这片川蜀大地的平安。
参拜完大佛,我们沿着大佛右边的栈道回到了景区门口,怀着对大佛的敬仰离开了乐山。
“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千百年了,乐山大佛就在这三江之畔,亲眼见证了多少沧桑田,迎来送走多少人来人往。它经历过无数风霜雨雪,却仍然屹立在这儿,至今仍在谱写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