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古韵还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循前人礼仪风度为学为礼的规矩,这一切被通称为“古韵”。
“韵”是一个极美的字,音匀,宫商角徵羽五音协调,才谱出了以琴会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为后人传诵。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何不是如此,“钿头银篦击节碎”才得来了“秋月春风等闲度”?
当年灞桥送别友人,长亭之中,仍不忘小酌三盏两杯,以诉离殇,不知相见又何年。如今交通便利,临行之前,也会有朋友送到飞机场、火车站,虽然没了古人那么深情的送别诗,什么“莫愁前路无知己”,但如今更多的是给朋友个拥抱,然后挥挥手,道句,“老王,下次再见了!”
古时的谦谦君子满室溢香,行到处处皆留有诗篇遗世,《题西林壁》,还有陆游题在沈园名传千古的诗篇。而如今的人却能在景区各处看到“某某某到此一游!”
许多的人似乎也遇到了这种问题,不
久前也掀起过一场“诗词热”、“汉服热”……可不久却又沉寂下去,因为人们又发现,许多人对古韵的理解,竟已经出现了遗失的错误,且不知如何修复。
我想古韵的存在放在当下应是这样。一天风雪大作,白居易穿着貂裘都被冻得手脚麻木,赶紧上了床暖暖手脚,又在红泥小火炉里煮出绿蚁新醅酒。哆哆嗦嗦掏出手机,打开通讯录,打给刘十九,“十九,大晚上要下雪,来喝一杯不?”刘十九欣然上路,到了白居易家,屋里杂乱无章,这是蓬门不扫为君开,之后的二人“欢言所得憩,美酒聊共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只要古韵还在人们的心中,不被湮化,就算西方的文化冲击,又能如何?古韵还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精神信仰就在。只要我们发扬骨子里的古韵,就定然会屹立于优秀世界民族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