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意示着中国的一个的喜庆、欢乐传统佳节——春节的到来,它给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增添了不少魅力和独特的意义。过年的习俗也各有千秋:放烟花、爆竹,使安康、喜庆的气氛愈加浓烈,驱赶了年兽;贴对联,倒贴“福”来增添喜庆……。过年最吸引小孩子的是什么?莫过于长辈发的压岁钱了,它不仅可以换好吃的糖果,好看的文具,漂亮的新衣服穿,最重要的是小孩们能收到压岁钱啦!它是来自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与美好的祝愿。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叫“大压胜钱”,但这种钱却并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而为了玩赏而专铸的避邪品,可见古人送孩子压岁钱的本意是保平安,送祝福。每逢过年时,长辈就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装进红袋里,并送给晚辈,相信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因为“岁”与“崇”偕音,晚辈得到压岁钱便可平平安安过一岁。
长辈们给压岁钱的分额虽然不同,但心意都是一样的,俗话说的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长辈们将祝福、期待、关怀、厚望、鞭策、亲情与物质上的满足一起装进那空空的红袋里,让晚辈们收获一包沉甸甸的爱。要知道,红袋里的钱只是一个载体,它真正载着的是长辈意味深长的用意啊!
但却就是一个这样原本承载着一家几代人的亲情之爱的节日,却在如今的社会里,被那不识长辈用心良苦的“熊孩子”肆意利用,当成一个“收钱的节日”。肆意挥霍枉费钱财,也枉费了家人的一番好意,有的孩子们拿到钱后便会互相攀比,有钱就自负,没钱就自卑,产生不可理喻的虚荣心,会认为金钱便是衡量亲情的唯一标准,人生观受到影响。歪曲了长辈的心意,模糊了亲情,糟蹋了家人的一番好意。
当拿到红包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是肆意挥霍吗?不,以我的见解,压岁钱不仅仅是钱,是一种情感,要珍惜这份爱,且合理利用在正道上,在用的过程中,它会使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即使岁月怎样时过变迁,家的味道也永远不变,那些道理也在心中留下了烙印。
首先,我想拿出一部份钱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曾几何时,“冰花男孩”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身处
落后的大山深处,每天徒步十几公里来上学。那天,零下2度,他依然坚持来考试,到教室时,老师才发现,他的头上结满了因寒风吹咧而留下的冰花!照片上,掩饰不住的还有一个耀眼的100分!在中国及至世界,像他一样身处贫困却仍然想学习,仍想用学习改变命运的人不计其数,而因饱受天灾落得无家可归的人更是数不可数,拿着那么多“毛爷爷”,我不禁感动落泪,被他们艰苦朴素,廉俭的精神所感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帮助他们!我必须帮助他们,拿出一部份钱,在学校组织的“暖冬”活动中,捐赠给山区与灾区,那怕只为他们多一件衣服,多一床被子,多一丝温暖,也好呀!
其次,我要拿出一部份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父母每天辛苦操劳、鼓励我、安慰我、陪伴我、叮嘱我,都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获得必须的养料。我想到要感恩父母,准备在父母的生日时,买礼物以此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给他们多一份爱,以此,来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还有,用压岁钱的一半买保险。由于父亲善于理财,他鼓励我用一半的压岁钱买保险。父母不能永远陪伴在我身边,但他们希望他们的爱能永远流传。买保险,当我需要时,保险便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再一次给我依靠,让我感受亲情的温暖。
最后,把剩余的全部用来储蓄。诸葛孔明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廉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像一代明君汉文帝,拒绝受献礼,连古人最重视的墓也是修得简简单单,最终成就了一方霸业。现代科技化的社会,虽然物质条件丰富了,但廉俭这样的传统美德也不能忘记。所以,剩下的钱,就用来储蓄,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一点一滴的爱!也许在多年后成人了,工作了,需用钱时,拿出儿时“廉俭”好习惯攒下的钱,看到儿时的梦,它代表着长辈对自己的期望与鞭策。
我的压岁钱,我做主,压岁钱必须用在有意义的地方。管理压岁钱就像规划自己的人生一样具有深远意义,在自己的规划中,“廉俭”这样一个美好的品德,也在悄然形成,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压岁钱,不要忘本,不要变味。它让我们得到真情的灌溉,精神的滋养与爱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