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小卖部关了有一些时日了,又加上刚刚举办的、比往年更显朴素的运动会,心中对那些红红绿绿的包装袋难免有些怀念。
这与淳朴的老板绝无关系,毕竟那两人的狡猾一向是学生所痛恨的,然而小卖部的人潮拥挤还是有合乎情理的理由。
至少于我而言,小卖部是种情怀。
小学时候,作业少得很,自然不会有人急着回家。小卖部就开在学校边上,年幼的孩子鲜能挡住口袋书、游戏卡,以及各种各样的吃食的诱惑,其中就包括我。虽说班主任不让带钱,但心中有目标的孩子总是机灵得很,随着班级的长队好不容易排到校门口,趁老师不注意,便闪进小卖部的人群。这种无伤大雅的越矩真的是极方便的,可惜长大后的我才真正怀疑过小卖部开在校门旁边的用心。
那时候就单纯多了,只感觉站在一堆花花绿绿的零食中间作选择真是幸福极了。比如干脆面、啤酒豆,还有一种包装上写着“中华”二字的小豆子,极小极圆,呈咖啡色,很是风靡了一段时间。名字已然记不清,只记得那酸酸甜甜的滋味,不是入口即化,若真有心体悟,甚至可以感觉到它一点点融化的过程。这小豆子胜在实诚,显然不像秀豆善于伪装味道曲折,逼迫放松的大脑思考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它的甜是不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它就是单纯
地在甜,却偏偏不显得单调,小小的一颗心能因为口中的滋味雀跃好久。
自然还有辣条。经历了食品安全的宣扬和各类打假,现在的辣条逐渐少了,远不及那时候种类丰富,只剩几个知名品牌可以安然无恙。那时的辣条可是在小卖部最隐蔽的角落里摆了满满三架子。
隐蔽这个词值得推敲,因为关于辣条,太多人习惯评头论足,什么老鼠肉制的这类话听得不少。那时候真是满心急切,只想为喜欢的东西正名,用包装袋上的“大豆制成”大声委屈又得意地回击——?凡事都得讲证据不是?不会因为是大人还是小孩改变。
于是就偷偷吃,当那辛辣的滋味在口中蔓延开来,方圆几里的空气都弥漫这一股专属于童年的味道,手指和脸上都变得油汪汪,心中的满足感会尤其强烈。
因为真的很好吃啊,哪怕长大后出入各种饭馆,吃遍各种美味,却依然觉得那是最好吃的东西。
情怀是私有物,那是懂我之人之间的一个共鸣,那是成年人理解不了的——我们这代人,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中长大的,我们最初的友谊,或许就源于一包零食的分享;我们最团结的时候,或许是全班人瞒着班主任抢一包辣条,许许多多的小小雀跃不便言说,只好用情怀一起概括。
那是一种怎样的味道,长大后就再也体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