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边是“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一边是满怀忧伤的清瘦游子,一边是有苦难言的念旧少妇。两首《钗头凤》只隔咫尺,却如天涯。两个重逢的人只隔咫尺,却是永远无法达到的彼岸。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错的是沈园的阴差阳错吗?错的是当年没有坚持己见吗?亦或只有母亲的反对阻挠错误了呢?陆游一定思考过这个问题,正如那个时代的万千青年一样发问,正如千年后的我们一样发问,是什么,让深情相爱的两人咫尺天涯?
顺着时光的长廊前进,同样的悲剧充斥视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重情重义、忠贞孝顺的刘氏与昔日夫君相见时,从前惺惺相惜的他们间,仿佛隔着万丈冰霜,倒映着彼此的痛苦,冰封着彼此的无奈,最后,这面对面的距离被刚烈的刘氏撕开,化为生死天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暴雨夜只隔一堵石墙,咫尺厚的石层却如万尺厚的屏障,将两边渐渐分离成生与死,分离成坟堆内的尸骨和坟堆外的新娘,分离成永远的遗憾和永远的悲哀,那化蝶的传说虽美好,可难道不荒谬得让人心痛吗?清朝的缩影《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咫尺天涯,从起初的几章便可看出,由贾母的性格便可注定,万张书稿燃烧的火焰中,黛玉可是悟到了她之后出家的原因——那是再多的泪水也浇不灭的火焰,那是以封建制度为风鼓吹,以人民的心灵为木薪燃烧的烈火,以整个封建社会为火盆燃烧的熊熊烈火!
为什么父母之命不可违?为什么非要门当户对?还不是层层森严的封建制度层层划分了人类,划分了高高在上的父母和惟命是从的子女,划分了权高势重和卑贱低下的农民书生,划分了地主豪强,封建大家族…。也正因如此,再感天动地的深情也无法撼动制度的牢固基石,再忠烈的付出也是飞蛾扑火、以卵击石,即便燃烧贻尽,粉身碎骨也无法改变,也无法跨越这咫尺天涯,到达幸福的伊甸园!
回看现世,在经历政府制定婚姻的尴尬时期后,新生的自由开放的社会难道不让人倍感欣慰吗?以“裸婚”为代表,不正体现超越物质、超越咫尺天涯吗?若将那些苦命的鸳鸯置身现代,定会传诵为佳话!
“所谓悲剧,就是将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先生此番话在我眼中可译为: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成两片,若隔咫尺,若隔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