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突然发现,诗词早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华诗词,你是我生活的阳光。
我初次接触到诗词,是在三岁,那时,我被一首《静夜思》弄得晕头转向,背诗简直成了噩梦。小小的我心里真是恨死了李白,没事乱涂乱写干什么,祸害后人啊!此时,对于诗歌的印象,我的眼前只有茫茫的黑暗。
再长大一点,到了小学时期,我接触的诗词越来越多。杜甫、李商隐、杜牧等诗人也如同雨后春笋大批涌现出来,我的作文里偶尔也会绽放一些诗句。写清明节时,我的作文中自然就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时老师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一定要加上这句,加上这句文章就变得有感情,有味道了。”写中秋时,我的作文一定少不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时的我,还无法完全明白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如同一个三岁小孩看大学题目,无法了解诗词的魅力,只是囫囵吞枣地背诵诗词。我只是看到太阳在乌云背后散发出的微弱光芒,那微光就像一根被微风吹拂的蜡烛,烛光忽明忽灭。
我真正了解诗词的魅力,是在初中。到了初中,诗词在课本中开疆扩土,占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学生必须吸取的营养。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领略到诗词的魅力,它就像一根漂亮的银色丝线,牵引着我,走进诗词的殿堂。进入初中,我学到的第一首诗词是曹操的《观沧海》。《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成一个阴险狡诈的小人,但读过《观
沧海》后,我感受到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在我心里,曹操成了一个心怀宏大志愿、渴望统一天下的领导者。
每次背诵《观沧海》,我仿佛看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它冲破了浓云,红得像血,染红了半个天空,映红了远方海水。山岛披上红巾,百草蓬勃生长,一只雄鹰在向着朝阳飞去。
第二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李清照是婉约花园中最明艳的一朵兰花。她原本家境殷实,是一位大家闺秀,却被战乱所迫,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生活穷困,如同水中飘零的一片花瓣。李清照的词经过国破家亡的打磨后,由早期的清新明丽变得愁绪满腹。《如梦令》则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典型代表,写出了一个少女游玩时的欢乐。而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则代表了李清照生活的困苦和浓云般的忧愁。读到这里,我似乎看到太阳被一大团乌云挡住,乌云镶上一道耀眼的金边。我坚信太阳一定会驱散乌云,散发更耀眼的光芒。
由于对诗词的痴恋,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诗词成了我生活中的阳光,我如同一只小鸟,在金灿灿的阳光下自由自在飞翔;我又宛如一棵小草,沐浴在阳光下快乐生长;我好似一尾游鱼,在诗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从商周到清朝,无数诗人登上历史的舞台,留下佳作,它们汇聚在一起,成为我生活中的阳光,指引我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