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总有几个场景,其中的每一秒,你愿意用每个夜晚去复习;总有几句话,其中的每个字眼,你都愿意用所有力量去铭记;总有几段友情,其中的每个人,你都愿意用整个青春去珍惜。
我和她真正成为很好的朋友,是在初二。当时我们已经认识两年,她情商很高,说话很好听,大家都愿意跟她玩,但是她不冷不热的性格却总令人望而生畏。
那天,在众人的鼓励下,我壮了壮胆子,鼓起勇气去找她。我半开玩笑地说:“你觉得咱俩做个好朋友怎么样?”我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但是她却爽朗地说:“好呀!”这与她平常的面无表情截然不同。我很吃惊却也很高兴,“她可能只是有些慢热。”我这样想。
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见面就聊,无话不谈,她会在我沮丧时安慰我,我会在她失落时鼓励她。但是青春期的小女生总有聊不完的闲话、谈不完的八卦,不知何时,我们就踩进了这浑水中。关于她的性格,关于我和她的关系,关于我们的为人,各种各样,不管是真是假,大家都在传着这些谣言。我听到了,心里自然不好受,想和大家解释清楚,却不知从何说起,心里也不免对她产生了些隔阂,我们的关系也渐渐变淡,总显得有些尴尬。
那天
我给她打电话,想说清楚那些闲话的由来,想再次加固我们之间的友情,可是她又恢复到不冷不热的状态,我不说话她也不主动说,我问她,她只是敷衍地答,没聊几句就挂掉了电话,她只留下一句话。
“你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
难道她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和我做朋友?难道她所表现的友好都是假象?难道她真的如别人所说的那样?
我不愿意再想太多,只是隐约觉得这段友情恐怕到此结束了。
在校园里见到她,我们不想再说话,有时甚至不会抬头看对方一眼,周围的人都好奇,曾经那么好的朋友怎么成了这样,我只是一笑而过。
学校举行一个讲座,提前发有听课证,我不小心弄丢了,却偏偏遇上老师检查,我焦急地左顾右盼,希望后面坐的人能借我一张卡先应急用,这时有个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喏,后面一个人给你的。”
那张听课证上贴了一张便利贴,上面是我熟悉的字体:
“看你那么着急,平时又毛毛躁躁的,肯定是把听课证丢了,我的老师已经检查过了,你先用,有空再还给我!”
我向后看去,找到了她的身影,我晃晃手里的听课证,她得意地挑了挑眉。
我知道,我们的友情未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