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静静地坐在了窗台边上,望着窗外灯火阑珊,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每逢过年,城市就会变得异常冷清,基本没有什么过年的味道,长这么大,我还没有怎么回老家过过年。
在很多现代人的眼中,过年就只是大家坐在一起,低头默默地刷着手机,一言不发,或许会有些人发出惊叹,但只不过是抢到了红包后发出的惊叹罢了。
我未曾真真正正地感受过其他人所讲的热闹的氛围,但心中却十分清楚,过年真的是这样的吗?虽然家中的餐桌上只围着一家人,但我却从其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年味,简单来说就是过年的味道,在我眼中,年味是平时没有时间在一起的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关于过去一年的事情,规划人生和理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长寿、富贵……这些都是年的意蕴,它们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的美好祝愿。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还是守岁,燃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年文化的
方式代代延续,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也就是团圆、亲情、祥和,这其中包含着无比强大的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而现在年的味道似乎有一点变了,人们似乎不再在意年的意义了,甚至有些人只在意过年到底能拿到多少红包,开始有悖于过年的初衷了。事实上人们对年的需求、对年的情感,是存在着的,只是找不到载体,找不着可以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方式,只能寄托于过年的形式上。
年在中国人的心中始终占有这一席之地,在外的游子在过年的时候,都会回到故乡,纵使有像我一样没法回去的,也会向家里报一声平安,家中亲人齐聚一堂,不讨论身外之物,只是互相问候,这才是年真正的味道吧。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起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陌生,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我们要设法把“年”从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文化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