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清茶,或浅尝或深品,不过“拿起与放下”两个动作。漫漫人生,或得意或失意,总也会面临“拿起与放下”的选择。
“拿起”是一种勇于承担,是一种精神,一种肩负,一种承诺,一种坚持。
回溯历史,每一次文明进阶、每一次推陈出新,都是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拿起的过程。站在历史的转角,肩负使命、从未言弃,真正的勇者都是拿得起的人。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激情书写《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脍灸人口、流传至今。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这是一名宋代“公仆”的政治理想。“拿起”的是使命,支撑“拿起”的是他的为民情怀。
西方发明家爱迪生点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反复试验、昼夜不息,在6000多种纤维材料中找到了最耐用的发光体。这是一名发明者的科学实践。“拿起”的是担当,
支撑“拿起”的是他对科学的向往。
“放下”是一种生活智慧,是一种洒脱,一种释怀,一种从容,一种信仰。
战国时期的屈原洁身自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混沌世俗之中投身汨罗,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放下”生命触及世人灵魂,高洁处事警醒和流传后世。
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身份卑微又羞愧难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放下”生死荣辱,发愤图强终著成《史记》。
拿起需要勇气,放下同样需要勇气,更需要信仰。
拿起与放下谁更难?见人见事,标准不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我想,能够拿起并珍惜别人不屑、不愿、无心、无力拿起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拿得起;本可得到却能轻松放下别人求之不得并拼命追逐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放得下。
懂得拿起,学会放下,坚守初心,坚持信仰,再难的困境也会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