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静谧而又安详,一点点沁出的光芒吻在大地上,顺着大地的呼吸微微起伏。
春节即将来临,顺势挂上的大红灯笼,镶金装饰的春联涌动着春节的喜庆。世界每个角落渐渐覆上了金红的色彩。
只有我家除外,门口贴着的春联,在周围的一片夺目金光中那么格格不入——遒劲的字体,黑红的色彩,磅礴的气势。它们都是出自爷爷的手笔。
大年三十的大清早,爷爷像往年一样,铺开红色纸,映着冬阳,寄情于笔墨间,准备大展身手。
他将毛笔放到笔墨里蘸了蘸,提笔,手起,干净利落。手腕曲折抖动,轻轻一点,深黑的墨汁细微蔓延,便成一笔。时而如委婉含蓄的蚕头燕尾,时而如划过天空的出鞘利剑。我仿佛听到了力透纸背的声音。
汉字的神韵在这时已被他完美诠释。横,似流水,折射着律动的尊严;竖,如青松,彰显着巍峨的骨气;撇,若柳枝,摇曳着婀娜的风姿;捺,像山峦,显示出雄伟的气势。他如此专注地创作着手下的艺术品,暖阳,在他的身上停住了跳动的步伐。
爷爷放下手中的
笔,凝视着手下的艺术品,眉头紧锁,攸地,叹了一口气。我不解,待到发问,却被打断。
“我知道你要问为什么,”爷爷缓缓抬头,望着邻居家印刷的春联,目光渐渐游离,似是穿过无尽隧道来到他年轻的时候。“我们那时候啊,因为我字好,家家户户都来找我写对联。大家热热闹闹的,经常串门。哪像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写对联了,都是去买,可买来的对联哪有写的有韵味呢?”
啊,原来如此。我忽然明白了爷爷这么多年坚持写对联的原因。
原来爷爷所写春联的背后,凝聚着他对消失年味的痛心,对传统文化的挽留。
我仿佛看见爷爷正伸出瘦弱的手,去捕捉那远去的墨香。
在热闹的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刷红包,发祝福。却很少有人愿意放下手机,与邻居闲聊,与家人畅谈。
爷爷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出蕴藏在春联背后的含义,可他的良苦用心,又有谁能懂呢?
中华五千年文明,理应由我们传承。
我端正地将爷爷写的字贴在门楣上,提笔“和”字从笔下流淌。抬头,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