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这些诗都是在说一个古老的故事——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从此,知音便流传于世,知音,也成了理解自己的人,与知己,意味一样。
高山流水,在许多以看来,已然遥不可及,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这才是人们心中最深层次的疑虑,我也不例外。
我是一个锋芒毕露,事事争先的人,骄傲与自满是我的形容词,可越是强大、自傲的外表下,真实的自己就越是脆弱,不堪一击,真正能理解我的又有谁呢?纵使对寻觅知己已然不抱有希望,可谁又不渴望得到理解呢?如人虽已看破尘世,看透生死,但到将死之时,还会怀念这个世界一般,我对知己的渴求,似乎越来越强烈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应该吗?
纵观历史,贤人才子除了渴望得到知己,也更是希望上级能理解自己。如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
里马。”有哪匹千里马不希望被人理解,被人赏识呢?哪匹马又愿意与普通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呢?
如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空有满腹经纶论,报国之志,却不被楚王所识,最后投诗赠汨罗,于江中长眠。
再如李白,诗词造诣天下无双,豪放洒脱的情怀更是绝无仅有,可为杨贵妃写的清平乐三首被奸人所曲解,一代才子,空有报国热情,流放,贬谪,从最初”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酒脱,”将进酒,杯莫停“”天生我村必有用“的豪放与自信,沦为“总畏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怅惘,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无奈。
渴望得到理解与赏识,现代人也会这样。或是为国家,为民族的振兴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争取机会,亦或是为自己理想和抱负的实现提供可能。于公于私,若无人理解与赏识,皆无法实现。
每个人都会有追求,都会有渴望,人之百欲,其先应为理解吧,鸿鹄与鸟雀之别,无人理解前者,亦无人理解后者,又何来差别呢?大丈夫,冲冠怒发为红额,生死存亡为知己。为他人的理解,甘愿永生无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