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每当我跟朋友吵架之后跟妈妈诉说时,妈妈总是说:“以和为贵”。邻里吵架时,妈妈也会对那些人说:“以和为贵”。从此,我对这个“和”充满了疑问。
终于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平安中国,和谐为本”。一个卖早点的老爷爷在天还没亮时,为一个正要去上班的小姑娘照亮了路。这使我心里很感动,并且让我对“和”有了深入的了解。
“和”就是人与人友好相处,人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别人;“和”就是邻里真诚以待,有矛盾和平协商解决……
关于“和”的故事有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负荆请罪”、“六尺巷”。在现今社会,“和”体现在每一个地方。在学校里,我们向老师问好,跟同学们互帮互助。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在公园里,不随便扔垃圾,还能捡拾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这些全是“和”的应用啊!但不“和”的现象也
时常可见。几年前,成都一个火锅店里为了一个小矛盾,顾客把锅里的热汤料倒在服务员身上,使那位服务员毁容了。公交车上,一位刚下班回家的男人没给老人让座,老人当众辱骂那位男人等,这些都是不“和”现象。虽然口中说和,但没有付诸行动。
几千年前,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知。”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气氛,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小人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没有独立的见解,实际上并不讲求和谐贯通,这样的“同”是为利益而产生的。在古今,“和而不同”是我们提倡的,可以尊重他人的观点,也说出自己的建议,相互交流。“和”或“和而不同”是当今的标准,使国家走向繁荣之路的必经之道。我们重“和”,但不能没有自己的见解,盲目追随。要独立思考,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有“和”的品质,成为一个重“和”的人,共同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