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画楼今尚在,六朝金粉付秦淮。
朱自清先生写的《烟波桨声里的秦淮河》令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于是这个暑假,我与父亲约好来此地观光,父亲欣然应允。
白日里的秦淮河是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相机的取景框晃来晃去,始终找不到一个好的拍照角度,最终只得在河岸的美人靠上稍作歇息。夏日的灼热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日头毒辣,蝉鸣聒噪着来来往往的游人,不觉心浮气躁。秦淮河似乎变成了现代化的商业街,到处是店铺内大咧咧放出的音乐,各种食物的气味混合,反倒生出不舒服之感。遥想千年前金陵的盛景,在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吧?只见秦淮河水悠悠地流淌,两岸的垂柳随风展动自己的枝条,无声地注视着来来往往步伐匆匆的人群。
与想象中的景象差别太大,我有点失望。在父亲的坚持下,我们在这里停留到了傍晚。
天空突然开始飘起小雨,过了几分钟后转而下大。密密麻麻的雨点惹得许多游客遗憾而返,秦淮河边的游客少了许多。此时,我才真正得以一窥秦淮河的容貌。江上烟雾渺渺,看不真切。岸边的石板路泛着水汽与金属色泽的哑光,几点青苔跻身其中,倒平添了几分灵动。几点人影和商铺门口的红灯笼也倒映在水色街道上,将这座城市颠倒过来。酒铺门前的青旗在雨水中轻轻摇曳,与千年前重合,仿佛这时才得见真正的秦淮河——马车达达地踏着雨水而过,哪家多情的公子与小姐站在雨廊下诉说着今夜的情思,又有
哪处青楼酒馆秦淮八艳上演着爱恨情仇。我不自觉地抬起了手,用手指比出了一个框,将这一幕印在了脑海中。
夏日的雨夜突然提起了我的兴致。在我的请求下,父亲带着我去坐了秦淮河上的小船。那是一只十分朴素的小木船,船上只有五六个人,大概是和我们一样,在雨点绵绵的夏夜,想见洗去脂粉与风尘的秦淮河的“痴人”。
秦淮河水在雨中显得格外温柔,河水层层叠叠,灯火映在江中,晦明交错,影影绰绰。两岸楼阁将往事洒向河中,波光粼粼。船儿随着船夫的调子,晃晃悠悠,晃过了乌衣巷,晃过了一众文人的石像前,晃过了一代一代人的离愁别绪。飘飘然间,恍惚听见了李香君拨弦赋离歌一曲,歌声袅袅。古时街巷与今日繁华重叠,变的只有人们越来越快的脚步。
看着河上灯影迷离,我的心也慢慢地沉淀下来。一条河,一座城市,之所以能有其风貌,正是因为它的历史积淀与其蕴涵之精神。我想到广州,一座千年商都,同样拥有浓厚历史底蕴,但为何不为其历史所出名?我想应该是脚步走得太快,反倒不太重视真正重要的事物,那种事物,是一座城市的记号,是一座城市的乡愁。
秦淮河,是烟波桨声,是飞入百姓家的王谢堂前燕,是自古文人骚客所爱,是南京文化的源头,是南京人的乡愁,更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如此,秦淮河,不会老去。
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我拿出了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