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晰的记得一个电影片段:独自一个人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在第三次面试失败后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端母亲问她过得怎么样,她扯了扯嘴角,轻轻地说“都挺好”。即使此刻她正蜷缩在阴暗的地下室的角落。当时看电影的我十分不解,为什么女孩不跟母亲倾诉一番,后来我终于明白,原来“都挺好“是中国人报喜不报忧的口头禅,即使有千言万语,话到嘴边,都汇成一句”挺好“。
想起小学时的一个暑假,姥姥因腰椎骨折住院了,平时白天我便留在医院里,晚上妈妈下班过来接过一起回家。姥姥是个好动的人,平日常常爬山,或跳舞锻炼身体。即使在家里也是干家务、下厨房,一刻也不让自己闲着。而现在只能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疼痛让她无法动弹,似乎有一朵乌云在她头上聚集。医院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药水味,偶尔传来病人的呻吟声,一台空调无力的上下摆动着叶片;窗外阳光明媚,树叶婆娑,蝉鸣此起彼伏,一扇窗户仿佛隔着两个世界。姥姥时不时拿起手机,点亮屏幕,一会又放下,疼痛锁紧了她的眉毛。妈妈打电话来询问姥姥的状况时,姥姥立刻变得乐呵呵的,“我挺好的,没啥事,不疼了。这里的环境很好,饭菜也不错,我挺自在的。”而当电话那头传来两声清脆的“嘟”之后,姥姥眼角的笑意又不见了踪影。那是小小的我并不懂那短
短的一句“都挺好”中隐藏的千言万语,只是暗自迷茫姥姥为何不说出实情。
后来,我有了答案。步入初中后,已经学着慢慢适应了集体生活,但往往仍有许多不顺。临近期末,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无法倾诉。多少次路过电话机,眼神纠缠片刻后还是选择离开。终于有一天打过去了,只响了两三声,妈妈就接了,“源源,怎么这么久才打电话,学习忙吗?最近降温了,千万不要感冒了……”母亲不知不觉又开始唠叨了。母亲的那些碎碎念如阳光般一丝一缕地洒向我的心头,驱走角落的黑暗。那些一点一滴的事情汇作一片汪洋,在我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我几乎已经脱口而出,几乎。千言万语都汇作了一句“都挺好。”忽然之间,耳畔回荡起姥姥的声音,那句“都挺好”使我潸然泪下,我们只是不愿让最爱的那个人担心罢了。电话最终被自动切断了,传出冰冷的“嘟”。不同于姥姥,我体会到更多是“成长”这两个字。
不论是我,还是姥姥,或是电影中的女孩,都只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之一。“都挺好“并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中国人对家人的一种牵挂,也是一种“报喜不报忧”的习惯。“都挺好”是游子在外,让家人安心的话语,“都挺好”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抚慰习惯,更是对未来的愿景。它像是一句暗号,告诉对方不用担心,现在的我,也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