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并非如意,总有人被迫改变。或多,或少。——题记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勾践一生的写照。他本是越王,却一度过着庶民的生活。为了战胜吴国,他发奋苦读,每日含胆生活,哪有半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越王模样?生活迫使他改变自己,他却借此更上一楼。
老舍笔下的祥子,不也是一个被生活改变的人吗?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最大的梦想莫过于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小福子的死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与命运的抗争最后以惨败告终,他变得麻木、潦倒。他是一个人力车夫,并没有多大的能耐,甚至大字不识一个,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一步步将他推入毁灭。
越王勾践在生活的压迫下,将吴国当作自己成名的垫脚石,而在旧时的北京,像祥子这种置身在社会底端的劳动人民却只能也只会堕落。前者的志气和意志远非后者可以匹敌,这也就是造成两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吧!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她。
原谅我的词藻并不丰富,无法找出一个书面语来恰当且准确地形容她。
自入学以来,我身边的人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她了。她赶潮流、她单纯,她甚至还是我们寝室甚至我们班中最幼稚的那个。
但是幼稚、单纯并不代表她是个受气包。自从我们夜里聊天被发现并且扣了4分后,班主任以及宿管就从未给我们好脸色,总是冷眼相待。尤其是
/
对她。
她性格直来直去,有委屈,她就说;讨厌谁,她就针对谁。当老师的矛头都开始指向她,都认为她爱出头,是个问题学生时,她自然不干。她开始和老师针锋相对,而在那之后,她又会打电话和母亲诉苦。而在电话里头,她的语气又特别冲,我想这才是她真正改变的地方吧!刚入学时,她与父母是朋友,她曾认为,对父母吼特别对不起他们。现在却也是为了宿管而和母亲大吵一架。
“我觉得我妈现在接到我电话心情都不好了。”她曾这样说道,这使我感到震惊。都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在寝室力总是听着一些室友和家长在电话里头的对骂声,总会有所改变,或多,或少,只是自身并不知情而已。
小学六年的寄宿生活,校方除开成绩外,最注重的便是礼德教育。每人一入学,就被灌输了一大堆类似于“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概念,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到了初中,我却开始和母亲顶嘴,母亲说我小学六年的教育都白费了,全都还给了学校。或许的确如此吧。
古人云:“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与之同化矣。”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都无不说明,其实生活环境也是一个改变人的重要因素。
上帝创造了人类,再派遣生活来改变人类,生活采用了最残酷的方式——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而那些不适者和弱者,只有也只能被淘汰或是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