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好多东西都在逐渐地碎片化,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生活……不要以为碎片化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你会学到很多。
如果你有大块的时间进行学习,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可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时间。那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我们可以先对某种事物进行粗略的了解,等到哪天有空了,再将这些知识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分析,加深印象。不要小看这种学习方式,它可以让人每天都在进步,经过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了。数学家陈景润曾利用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时间——等公交车时,会议开始前,排队买饭时,去上班的路上——学会了英、俄、法、德四门外语。可见,只要你每天坚持用一点时间去认真学习,用不了多久,你在知识层面上就会有一个较大的跨度。
大多数人还是想偷懒的,经过一天的学习或工作,可能已经很累了,连动都不想动,更别说是翻一翻书页、做一做笔记了。尽管如此,我们也能学习,我们可以看看有关你想学习的知识的电视节目,这就是一种劳逸结合的学习。
学习是一种灵活的学问。不要以为只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才是学习。其实,学习也分千千万万。在课外,任何一种能激起你学习的主动性、让你碰到难题想迎难
而上、在枯燥的解题中其乐融融的过程,都是学习。我们最好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学习效率、学习成果都会有显著的提高。我们完全可以跟随自己的爱好,一步一步地踏入知识的海洋,在此过程中,我们得有一个体系,不管时间有多么碎片化,都要学习一个专一的内容,这样的效果比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学习要好多了。
我们发现,很多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人,都特别重视清晨起来的那段时间。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虽然短,却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利用好早晨的时间对想了解的事物进行初步认识,再利用其它时间整理思路。这样的学习更高效。
在平时出门游玩时,可以随身带一本小本子,方便把自己突然想到的好句和情感记录下来。如果嫌不方便,哪怕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可以记事的软件也是可行的。古代也有这样的例子:李贺每次出行都会让书童带一个袋子,每次触景生情,联想到什么好诗句,就会用随身携带的笔墨记下来,放进袋子,回家后进行整理;陶宗仪每次都将自己的见闻写在树叶上,放进瓦罐,后来编成了著名的《南村辍耕录》。
不过,并不是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要用来学习,适量的运动也是必需的。在碎片化学习的同时,也要保持健康,不要熬夜学习。更不要整天宅在家里,这才是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