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常住在乡下阿婆家,空调在那时也不甚普及,人们的避暑利器也仅是一把大摇扇.阿婆常常摇着一把扇子坐在院子里,看着我玩耍,夏日的燥也被它摇走了.
一日午睡惊起,我看见阿婆坐在窗边借着阳光缝补蒲扇。黑布条被阿婆锁在了扇沿,针线不停地穿梭着,宛若阳光中的精灵。阿婆的手很灵巧,一下子就缝完了,但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普通的摇扇难道不好吗?
晚上妈妈来了要接我回城里,阿婆拍着妈妈的背,温声道:“看看这扇子,多棒!你就带去吧,也算给你留点礼,妈也没什么送的……”在阿婆的一反常态中,我似乎明白以后很难见到这位伴我童年的淳朴老人了。
到了城里,给我摇扇子的人从阿公阿婆变成了爸爸妈妈。妈妈总是给我摇扇子,无论我是在玩耍,在画画,在发呆还是在做什么,她总是在一旁打着扇子。炎炎酷暑,七月流火。她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打湿。年幼的我天真地问过妈妈为什么不给自己打扇子,而那浓厚的爱都汇在一句“不热”中。
这样频繁的使用下,芭蕉叶做的摇扇很快就起了毛,黑布条仍在稳固着脆弱的叶片。时代变迁,
电扇,空调的普及让摇扇躲进了杂物堆。
又是一个难忍的酷暑,停电了。我忙趁着夕阳未落寻找记忆中的摇扇。再寻到时,黑布条已落了灰。芭蕉叶上的毛边也变多了。
我拿着这把不堪趁手的摇扇去找表弟玩。他在夕阳下搭着积木,红彤彤的霞光映红了他的小圆脸。我学着妈妈曾经的样子,一下又一下地打着摇扇,阵阵微风刮起了表弟的发梢。摇着摇着,我的手臂就酸软了,像灌了铅似的,斗大的汗珠也不知疲倦地流淌,表弟看看我:“姐姐,你为什么不给自己打扇子呢?”熟悉的话语一下子把我拉回童年,我也怔了怔,依旧回了一句“不热”。表弟眼中充满了不解,似乎是觉得我汗流浃背说不热很没有说服力。
半月后,我和表弟一家去乡下探亲。表弟踮着脚,鼓着腮帮子,脸蛋红扑扑的,一下一下地给阿婆打着扇子。阿婆苍老慈祥的声音传来:“乖孙孙长大了哟!知道孝敬了……”
这把摇扇从阿婆手中传出,又回到阿婆手上。时代变迁,如今我已不用摇扇,但摇扇上传递的爱一直都在。它陪伴我的童年,它的温情,它的爱从未消失。家中亲情永在,摇扇也会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