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浓茶,氤氲着淡淡的香气。皎洁的月光从窗外投射到窗前。坐在充满纸墨芬芳的书房中,捧一本书,褪去一切尘世里的喧嚣,让心灵乘着轻柔的晚风恣情翱翔。那一刻,阅读携着的那独特而奇妙的让我无法抗拒的滋味如甘霖洒下,浸润了我的心。
犹记得自己得到的第一份生日礼物,是3岁那年父亲送我的一本童话书。也就是那时起,与阅读的不解之缘悄然结下,悄然生长。从图画,到注音,到杂志,到诗词,到名著……成长的画面中总有阅读的身影。《红岩》中江姐的宁死不屈令我潸然泪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残疾人海伦。凯勒的勇敢坚强将我激励鞭策;而《三国演义》中金戈铁马间的那满腔热血的爱国之情时常使我感慨良深。纵然我常常深陷于阅读中,忘记睡觉的时间而被父母责骂,却仍乐此不疲。
那日无意间望到的苍穹中飞翔的风筝,将我的思绪拉回小说《追风筝的人》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阿富汗,一些自出生便携有的标签将情同手足的主任阿米尔和仆人哈桑分为两个世界的人。因此,当哈桑帮阿米尔夺取一次比赛的胜利的过程中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和侮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懦弱与逃避。我深切地感动于哈桑对阿米尔那无可挑剔的真诚奉献中,尽管阿米尔从未考虑过他的感受;也感动于他那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粹的信任、忠诚和爱中,尽管阿米尔与他的感情从未对等过,这使得兔唇的他成为了我心中一个天使般的存在。我认为,他一生都在紧紧追随他真诚、善良、忠诚的风筝,义无反顾。而当中年的阿米尔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在激烈的心理斗争后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罪孽和对哈桑的背叛,带着悔恨与伤痛回到家乡,将落入宿敌手中的哈桑的遗孤成功救赎。那一刻的阿米尔成为了我期许的阿米尔,他追到了他心中漂移依旧的风筝,我钦佩这样的他。读完这本书的我幡然醒悟:生命就是那一片
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倦。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我们和哈桑和阿米尔一样,都是追风筝的人。
小说的世界里,我随着跌宕的情节遨游着。
放在书架最顶层的《唐诗宋词三百首》是我珍藏已久的一本书。当中李白和杜甫的诗,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使我对他们情有独钟。有着旷世痴情的他们却怀着不同的风格理念,激起我心中的层层涟漪。论朝廷,李白和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社会现实的不公。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胜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书中的那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书里诗中的他也可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文天鸡”,李白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他这是何等自在,又怎能使其委屈的伺候这些权贵呢。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政治集团的腐败,聚敛的残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用鲜明的对比,写出富贵之家酒肉臭,贫穷之家饿死儿女的不公现象,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不同的写作风格。然而无论是豪迈奔放的李白还是沉郁悲怆的杜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的李杜确实在漫漫古诗历史画卷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诗的世界里,我醉于它那清风明月夜,阳春白雪间。
无论是阅读小说,恰似遨游于九天碧海的惊涛上;还是沉醉在古诗词的世界里,犹似徜徉于数数屡屡的思想上,阅读都让我痴迷,让我成长。
轻掩书卷,阅读的滋味再萦绕心头,愈浓、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