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中国人讲究在那一天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
江浙人有腌制酱货准备过年的习惯。年前有太阳的日子,不论是奶奶家的白马庙巷里还是城隍山下长长的大马弄里,家家户户都支着竹竿晒着酱鸡、酱鸭、酱肉、酱鱼干……这满眼红红的酱色在我眼里就是浓浓的年味。
听长辈们说,过年前腌制酱货是杭州人一直以来的传统习俗之一,因为以前人们的物质水平比较低,不能随时吃到鸡鸭鱼肉,但过年的时候家家又都需要囤足充裕的年货,怎么办呢?智慧的江浙人就想出了通过腌制,以达到长时间储存食物的目的。于是,这份年味就一直流传了下来。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互联网生活让我们对食物的选择已经达到了全球化采购,但是无论天南海北还是山珍海味,这一口酱香还是我们这一辈人最难忘却的美味。
年前腌制酱货是每家每户的重头戏。酱制食材可是有很多讲究的,看似每家都在做,但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家家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一般11月初,爷爷就开始物色用于腌制的鸡鸭鱼肉了。爷爷
说采购食材是有大学问的:鸡,要农家放养2年以上的土鸡;鸭,要人工喂养3年以上的老野鸭;鱼,最好是江里野生2斤左右白条鱼;肉,要金华两头乌土猪肉。酱料也是独门配方:一品鲜酱油、绍兴黄酒。至于调料和用量嘛,保密。大致流程就是将鸡鸭鱼肉宰杀洗净后,泡在一定比例的酱油和料酒中浸泡数日,待达到要求后捞起晾晒数月。爷爷就是以一种工匠的精神,制作和传承着这一杭州人的年味。
12月份的时候,你只要去皇城根脚下走走,不论是以前的老街还是新建的高楼大厦,都能看见用这些年货组成的独特“年画”——酱色深浅不一、造型千姿百态、晾晒位置也高低错落有致。看起来那么和谐,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一阵风吹来,酱香四溢,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老杭州的传统年味。
在爷爷那辈人的眼里,年味就是攒下一年中最丰盛的食物留着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享用。父母那辈人眼里,年味就是过年前后父母忙忙碌碌采购和制作年味的身影和家里的酱香。我的眼里,年味就是家家户户挂着的红色酱味和塞在嘴里的那一口肉香。我觉得不论社会如何进步,传统的东西绝不能遗忘也需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