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种观念在互联网上盛行一时,即“做人,格局决定了你的高度”。这里的格局,指的即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这个观点在今日的盛行,充分说明了眼界在这个高度运转,人人急功近利的时代的重要性。
说起眼界,对此早已深有体会的古人还传于后世两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来告诫后人:“盲人摸象”和“井底之蛙”。前者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遂分别认为大象就是它的一部分身体结构特征与现实相接近的生物。后者则说的是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认为只有它生活的一口井是这个世界,而对别人口中的大海不以为然。由此看见,人对新事物的认知何尝不是基于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可倘若新事物与已有经验相悖,就会无论孰对孰错都将初来乍到的新事物观念逐出门外,束之高阁。如果这样的处事方式态度如井底之蛙,摸象之盲人者,不仅再难以取得进步,甚至还会沦为笑柄。
何止古代,近代的史事也无一不告诫着我们固步自封受制于已有经验的后果:清朝因为中期闭关锁国,中国之发展远远落后滞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瓜分,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传播宣扬西方的进步思想,国民的思想仍然不是受到着封建礼教的毒害吗?如此,还会有今日繁荣昌盛之中国吗?而进行着这彻彻底底民主主义思想革命运动的领导者——诸如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人,谁又不正是因为出国访问留学的经历才接触,了解到了西方科学,民主的思想,对世界格局和中国实际情况有了客观清晰的认知呢?如果他们仍停留在封建礼教的
环境中,眼界不加开阔,则仍保持在无知无觉,精神麻木的状态,如此还会有新文化运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此看来,人要有有所飞跃性的突破与进步,必须先打破已有的认知所形成的枷锁,解放思想去接触全新的事物观点,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与认知范围。身处于这样一个无比喧嚣嘈杂的时代,面对相同一件具有争议性的事物、事件,往往会众说纷纭,各有各理。甚至有些事情已复杂到没有孰是孰非之说,此时倘若只听一家之言,靠谱吗?如何有着这样的观念,往往会被情绪煽动所迷惑而失去了自我,今天听服那家,明天说不定又轻信于那家,如此一来,随波逐流,究竟何去何从呢?就拿前些时间轰动一时,引发社会争论的江歌案来说,案件的情况很复杂,里面的人物更不是单纯能单面论断的,可谓人心难测,可恰恰最传播开来的对此事的论定就是不多加了解推理就胸有成竹陈说的一面之词,尔或是传播者别有用心,故意煽动特定人群的情绪,而良知往往是小声的。此时如果不众家之言无一不了解思辨,判断后形成自己的认知,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与论定是真相吗?甚至久而久之,你的价值观就会被扭曲,你的思想就会变成任别人指使摆布的傀儡。若此沦为等,何其悲哀呢?
读三国演义,我觉得写的,就是一个格局。我读出来的,是即使我们不想成为英雄,抑或是不能成为英雄,仍应该铭记人即使再强大,格局过小,小家子气,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反之,即使再弱小,但只要格局较大,就一样可以石破天惊,一飞冲天。我觉得,这就是对格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眼界的作用的最好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