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会审视自己言行,审视自己的灵魂,然后以一种上帝般的视角,对自己开始残忍的评价。
比如,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色情狂。
好色,是大多数男人都具备的一个特点,然后延伸出各种各样的定义,有人不择手段的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人确实虚伪的用一张张遮羞布,掩饰自己对情欲和女人的原始冲动。
所以有了“衣冠禽兽”,有了名为“卫道士”之类的奇怪生物。
但我觉得,人应该学会正视自己心灵上的丑陋,这是一种最好的自我认知方式。
我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欣赏,一种称之为“毛片”的影片,当时是情形难以描述,我想这或许是一个处于青春期躁动的少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吧?
然后在短短时间内,我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手淫,借用某位英雄的台词——我用双手成就我的梦想。
时常能在一些接地气的论坛上,看到许多对此类原始本能发泄行为的调侃,一系列如“麒麟臂”“手速”“单身二十年”等满是戏谑的字眼总是会让人会心一笑。
然后就开始渐渐看清了,原来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以这种方式度过了一段青春。
青春不只是唯美的回忆,这个属于个别人的,因为这些唯美的故事,画面正是当年的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
而大多数男人的青春,随着发育后生理特征与功能的完善,于是又在各种非正规渠道下完成了性启蒙。接着那原始的冲动总是会让人不胜其烦,因为有了性冲动,男人才有了感情的萌发,才有了追求女人的动力。如动物界内的生物一样,只有在发情的时候,雄性才会对雌性发起猛烈的求爱攻势,完成交配,完成种族的延续。而人也是动物,只是高级了那么一点,我们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交配的时间、地点、人物。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主宰这个星球,我觉得大概和这种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在那相当古老的时代里,严酷的生存的生存环境,人从婴儿到成人,漫长的十几年中,会有很多人夭折,死亡。唯有不断的交配,不断的繁衍才能让种族延续下去。
于是这种行为成为了根植于人类基因深处的本能,而在现代文化的包裹下,赋予了性爱的定义,毕竟交配这等粗俗的字眼,已经不适用于目前人类社会及文明形态了。所以追求性,在这种定义下,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因为这关乎到一个种族,一个文明的延续。但想想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中,这种行为看上去司空见惯,但依旧还是一种忌讳的字眼。
忌讳到甚至你要把它堂而皇之说出口,就会觉得恶心,觉得脏,甚至害怕别人认为你是一个思想龌蹉,满脑子男盗女娼的人。这是道德和礼教给我们的枷锁。
但是,它真的是丑陋的吗?
我觉得西方性爱学的研究值得我们去参考学习,而一个真正能了解自己欲望的人,也会开始慢慢去学会控制欲望。禁欲,显然是一种不人道的方式,而纵欲,亦非明智之举,两者间如何平衡,其实还是在于你是否了解你心灵中那丑陋的一面。
关于心灵之丑陋,我觉得“人之初,性本恶”这句话足以概括人性的丑陋,这是从人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这句话出自战国思想家与教育家荀子,而我个人也极为推崇性本恶论。
虽然并未对这方面进行过多深入的研究,大概是觉得自己压根没有成为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潜质,于是只是浅尝即止的了解了一下,但综合我们生活中一些细小一面,足以看出性本恶论的精辟与犀利之处。
比如我曾看到两个孩子争食,一个年级略大,一个还在襁褓之中,都想去喝妈妈的奶水,但年级略大的孩子刚凑上去就被还再吮吸奶水的孩子推开了,小手不断拍打驱赶着自己的亲兄弟。至于后者却是没有选择与之争抢,因为他的妈妈可能已经见过太多类似的情况,她肯定会以她的方式告诉年龄大的孩子,不要跟小弟弟争抢,如此反复他学会了谦让弱小。
而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明显不会知道兄友弟恭的礼仪,它只会靠着本能去行事,而将这种本能放大,就是一种自私的劣性。
经常能听到很多人说教,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你较真什么啊?老一辈人,甚至很多现代人都对孩子过于放纵和宠溺,完全忽视了一个人从一出生就具备的劣性,不仅不去更正它,还去以养分滋养让其茁壮成长。
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我曾看到过的场景,两个年龄在五六岁的孩子,都是小女孩。一个小女孩不管是对谁都是露出一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嘴也很甜很懂礼貌,这样的小女孩相信没人会讨厌吧?
与之相对的同样是一个小女孩,后者父母开着一辆豪车将其送到了我这里,一进门就把书包随地一扔,没一会就融入到了嬉闹的孩子们中间。但很明显,大部分孩子都很愿意和之前的一个小女孩玩耍,在后来的小女孩来到之后,虽然孩子不会表现的特别明显,但若有若无的都会和她保持距离。
很快纠纷发生了,后来的小女孩开始争抢一个小男孩手上的玩具,后者当然不会给啊,咱可是爷们。接下来就发生了让我惊讶的一幕,争抢玩具的女孩开始抓挠小男孩,很快哭声响起。
我当时没有去制止,更多的是观望,而让我感觉欣慰的就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那个小女孩站了出来。像是母鸡护小鸡一般将小男孩护住,对着争抢玩具的小女孩,说道:“你不能抢他的东西,我的拼图可以给你玩。”奶声奶气的声音下,她将自己喜欢的拼图递给了前者。得到的却是放肆的大哭,“我不要拼图,我就要玩具车!我就要玩具车!”
“妈妈说过,不能随便抢别人的玩具的。”
稚嫩的言语下,我看到许多了闪光点,一个来自于一个五岁孩子的正义感,以及她的世界观,是的在她这个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年纪里,她已经有了处理这种事情的标尺,甚至还能以自身的言行告诉其他同龄人,你这样是不对的。
同样的年纪,为何两者之间的差距和表现如此迥异?
答曰教育,教育是开化一个人智慧与道德的手段,而最应该受教育的孩子是在一出生后就会接收到父母的影响,在还没有上学之前,他们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只有父母亲人们能够影响到他们。如果父母放纵了他们的自私,他们的任性,可想最后他们始终就会变成这样的一类人,让人喜欢不起来,甚至是厌恶,这会影响到他们以后未来的人生。
而如第一个女孩那般,在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之下,她学会了礼貌,变得富有正义感,并且小小年纪已经成为这个群体中主持公平正义的人,可想这对她的人生又会是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
所以唯有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一出生的本性,建立起道德标准,完善其三观,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摒弃一种名为自私的丑陋。
婴儿争食便是一种自私,小女孩抢玩具,说到底也是因为人内心的自私在作祟。而自私是我认为最能影响一个人人生的劣性,也是每个人心灵深处必须要去正视的丑陋面。
而我自己在这方面其实也做的不好,时常会反思自己的麻木不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对父母所处的环境没有同情心,他们尚在苟且,我却在炫耀自己的诗和远方,这就是自私。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相反还在横加指摘,纸上谈兵,键盘侠这个职业曾经的我又是多么热爱……
自私自利,于我是一种深切的刺痛,它时常在我思维中兴风作浪,桀笑中蛊惑我走向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而之前我尚且不知,如今便坦荡的放在这里狠狠的鞭挞,以此为警醒。
感觉这篇文章已经很难难以为继了,真的把自己的内心如洋葱一般一层层的剥开去透彻的分析时,心情无比的沉重,我是多么的不堪啊,又是多么的丑陋。
而关乎最后一处丑陋——懒惰,便放在下一篇文章里吧,虽然不知道有没人看,但我想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我看到的世界和自己。
——记于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