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先照踏浪归
山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向往大海。然而,在外漂泊的几十年间,与大海近距离的接触却是屈指可数。因此,每一次的赶海都让人兴奋,心跳过速。当丙申春潮涌动的时候,我对此次既定的滨海之行做好了准备。
与朋友们结伴而行,我却独自倚在窗口腑看脚下灯火辉煌的城市。此行的目的地就是眼前这座海滨城市日照。大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很好奇,如名山大川地名的由来,当地风土民情总会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来日照之前也不例外。据说,日照地名的由来有日出东方而先照之义。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 日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日照的“蓝天、碧海、青山、金海岸”引人入胜,有中国北方最长的海滨沙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沙洼,葱郁万亩。省级风景名胜区五莲山,峰峰奇秀,景景多姿。尤其是百里海岸,植被茂密,沙质细软,潮平岸阔。梳理着脑际中的日照“印象”,与迎接我们的司机交谈起来。汽车行进在城市的大街上,不时闪过的街道路牌引起我的关注。日照的街道以全国的城市名称而命名。诸如北京、天津、上海这些耳熟能详的城市名让人格外亲切,也有北国冰城和南海之滨的城市名称均从眼中溜过。近四十多分钟的车程,仿佛汽车在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行走。我们下塌在城市北部的一家酒店。放在案头的一本《旅游指南》,让我进一步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在。日照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大海的神话传说颇多。使人从书本上就能嗅到日照人间仙境的味道。日照三峰山古老的传说已久负盛名。三峰山北为“佛来峰”、西为“浮来风”、南为“飞来峰”。关于此山及三峰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远古时代有位名叫浮丘的神仙云游至此,见沭河一带土地肥美,碧水长流,桃红柳绿景色宜人,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青山点缀。于是他便从远处挟来一山安放在此,即“佛来峰”。后来海神飘游至此,见独峰耸立,也施展法力,从海上飘来一山与佛来峰相依为伴,即“浮来峰”。两峰相连不成格局,一夜之间不知又从何处飞来一山,坐落在两峰南面作为屏障,即“飞来峰”。于是,三峰耸立,如龙盘虎踞,迤逦连绵。世代相传。
如此神传在日照并不鲜闻。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市内有一个村子叫卜家庵子村,是这样得名的。话说张果老倒骑驴,途径一个村的时候毛驴的庵子(当地谐音)坏了,张果老就到村中找人修,结果村里人没有一个愿意帮助他,张果老就这样失望地离开了。于是在以后的路程中每经过一个村子,张果老就提起那个村子不给修庵子的路遇,一传一,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谐音下来,就有了卜家庵子这个村名。人们每当听到这个独特的名字,便会想起这一段诙谐幽默的神话传说。夜渐渐深了,我在憧憬和向往中进入了梦乡。
清晨,我早早就起了床。宾馆的服务生指示我出宾馆大门东向就是大海。晨风中我已聆听到了大海的波涛声。街道两旁盛开的鲜花,让人置身于花花世界之中。迎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霞映在海面上,霞光与浪花熠熠生辉,海景是如此的美丽。我站在海岸上,凝视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浪花,海风拂面,心潮起伏:
日出东方红似火,
照耀黄海泛浪波。
晨风徐徐春光秀,
游兴正浓喜气多。
古老陈旧的渔船停泊在沙滩上。一位花白头发的老者嘴里叼着烟袋锅,脚上穿一双千层底布鞋,悠然自得。老人慈目善眉,我主动上前与他搭讪。老人是海边乔家墩子村人,今年八十五岁高龄,膝下有四儿两女,均住在本村,全家四世同堂,有二十多个子孙。我连夸老人福气大。老人高兴地与我唠起了家常:那些年住在海边的村民以捕渔为生,生活困难,过着艰难的日子。夫妇俩养育六个孩子,多亏了老母亲,生下一个孩子,母亲抱走了。老人打趣道:几个小儿和妮就像是就着海风吹大的。但忆起老母亲为其孙儿成长所受的苦累,老人的脸色凝重起来。后来,孩子们长大了,又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子女们成家立业,过着合家欢乐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日照改县设市,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的海滩变成了景观,长达数十公里的海岸线植上了树。看着眼前这条郁郁葱笼的绿色长廊,想象得出当年的植树人所付出的不尽艰辛。老人告诉我,这片林子始植于四十多年前,是日照政府及全市人民举全力的结果。老人在这里义务护林已有二十多年。每天他骑自行车到海边,早出晚归,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我为眼前的美丽海滩沉醉,更为这位老人的平凡而崇高所动容。
我深情地眺望大海。老人告诉我,来日照旅游,九仙山非常值得一看。老人的一句话激起我欲前往探个究竟。次日,我将在海边偶遇老人及他的建议告诉大家,取得共识。在驱车前往的路上,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选择去九仙山是非常有意义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名闻齐鲁是九仙山的特点。他还给我们讲述了两段关于九仙山名字的传说。一说是因八仙过海时路过此山,正逢久旱不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下的百姓亦难生存。为了让此山重新焕发青春,救山民于水火之中,众仙与山神一起在山上遍植花草树木,铁拐李用靴子从东海提来清水洒遍山岗荒野,花草树木喜逢甘露,速速新生。不几天满山葱绿,树木成林,鲜花盛开,蝶飞蜂舞,春意盎然,把整个大山装扮得像一座大花园,解救了当地民众干旱少雨的困扰。八仙临走时,铁拐李的靴子扔在了靴谷的山头上,成了今天的靴石。韩湘子在靴子的周围插上了笛子、长成了一片竹园。荷仙姑又在山间的池水中插上了荷花,不久荷香四溢。因山神爷在救此山荒旱无雨,重新长绿中也立下了功劳,所以此山命名时,连山神在内,共称九仙,故此山取名九仙山。
另有一种说法是,第九仙不是山神而是孙膑。因为孙膑曾在此山屯过兵,储过粮,打过仗,后来又在此著《孙膑兵法》,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就在山中孙膑读书的地方为其建了书院。这些事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甚广,传说中讲:孙膑当年为齐国军师,为防楚入侵,就在此山南麓的牌孤山上安营扎寨,建有牌孤城兵营。在百将口曾与元大李牧独孤陈等人打过仗,在这里前几年出土了不少枪刀,箭矢等,今存在博物馆。当年军队屯于靴谷中,并建有粮仓,存粮的地方,今称仓岭。岭下有大碾12盘,昼夜不停的辗米,供军队食用。解放后碾被山下村民拉去,如今只剩下一盘,在孙膑书院前警卫室后,可以作证。由于齐国的强大,又加上孙膑用兵如神,屡打胜仗,最后在马陵道打败庞涓,报仇雪恨,随弃军师之职隐居九仙山的靴谷之首抱犊峰下,建茅屋修兵书,永不出山。在此他根据《孙子兵法》和自己的实线,写出了万古流芳的《孙膑兵法》,此书在孙膑死后两千年才在临沂发现。在民众中流传孙膑用兵如神,又成仙人,因以对此山命名时,八仙加孙膑,成了九仙,取名九仙山。途中听了这两段传奇故事,更增添了欲尽快到达九仙山一睹尊容的愿望。
九仙山与五莲山隔壑相峙,兼具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居仙卧龙,传神离奇。历史上许多隐士骚客,常会于此,吟诗论文,赞美九仙山胜境。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明代礼部侍郎翁正春赞为"真齐鲁间最圣地也"。由于旅程安排时间受限,我们只能留下些遗憾离开了九仙山。于是我感慨:人多不宜远游,出行不宜独居!
回到日照市区,已是午餐时分,我们择一处名曰水芙蓉的海边餐馆用餐。日照的海鲜种类繁多,比如:对虾、扇贝、西施舌、文蛤、魁蚶、杂色蛤、竹蛏、海参等等,我们各自点了少许。更多的是要品尝日照的特色食品。从繁多的当地食品中,我们点了文心蒸包、涛雒面条、酸辣鸡蛋、合味蛰头、日照煎饼。当然我们并不知晓这些食品的口味,只是凭借字面意义取舍。大家一一品过之后都赞不绝口,不仅味美,而且量足,与前些时日所谓的大虾事件自有本质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日照煎饼,为日照民间主要食品,主以小麦面粉、红薯面粉、小米面、玉米面为原料,绞成浓糊状,上热并滩烙而成,饼薄如纸,色调微黄,质细香甜,柔软可口。以小麦为原料制作的煎饼,配以鲜嫩豆腐和辣椒,更是美味可口。 虽吃起来过于劲道,但回味无穷。餐毕,我站在楼阁上,迎面吹过海风,沁人心脾:
心仪金沙涛声闹,
花拥碧绿影婆娑。
露珠墨池太公史,
放目聘怀九仙歌。
短暂的日照之行就要结束了。在日照山字山机场候机大厅,我透过窗棂,远望那座呈山字的山峰,生出联想。此山应为笔架山更具墨韵和神采。然山东兄弟崇山、敬山、爱山,以山山重叠方才是大情怀!
美丽的日照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