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一本书,又读到精彩一页。
1934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一支衣衫褴褛但意志坚定的队伍进入蓝山县境内。出人意料的是,这支一直被人围追堵截、许多人避之犹恐不及的队伍,却在一个村庄里受到了热情的欢迎。村民们放着鞭炮把队伍接进村,杀猪煮饭,用能够拿得出的最好的食物来招待,让数千名疲惫不堪的将士在祠堂、民房、巷道、土坪安心地睡了个安稳觉。走的时候,村里还派出20多名壮实后生,为他们挑担抬炮,一直送到道县潇水河畔。
这支军队叫红军。这个村庄,就是蓝山县的虎溪村。这也是红军离开根据地后,唯一一个被放鞭炮迎接进村的地方。
站在据说是朱德将军曾经住过的房屋前,听着村民们讲述着古老村庄的故事,感慨万千,感慨万千哪!
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来到虎溪村,陪官员,陪专家,陪朋友,陪文人墨客,每次都有新收获,每次也都有新遗憾。而这次有幸与蓝山县舜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们来到虎溪,却是踏踏实实的一次考察。我很不喜欢加入什么组织什么协会,但我知道这是一群有共同理想、热爱蓝山传统文化、关注蓝山文物安全的人,所以愿与为伍。不知是有意无意,领队的彭总专门安排了从宁远县方向,也就是从著名的宁远县下灌村进入。据介绍,宁远正在这一带实施浩大的“十里画廊”旅游工程建设,准备依托这一带秀美的石峰、溪流、森林、农村、岩洞以及古文化遗迹,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研究、农业产业化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下灌村的民居正在按徽式建筑风格做“穿衣戴帽”工程,一条从县城直达的一级公路已挖出路基,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地修整河道,沿河植树造绿工程已全面完成,河水在绿树的映衬下尤显清澈。作为蓝山人,看到邻居县有这样的大手笔、大作为,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羡慕,那肯定的;但羡慕之余,不能不说有些嫉妒和抱怨,毕竟我们县在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真的没有多大的作为。
这一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九嶷山下,座座石峰高高耸立,或连绵起伏,或平地突起,抱石夹树,擎花拥翠,姿态万千。山间却是一片平整的田野,或绿或黄,绿的是树,是菜地,黄的是水稻,即将收割的水稻。大片大片的黄色,地毯一般,一直铺到烟雨迷茫的远山深处。一泓清流却自远处蜿蜒飘来,时而静如沉碧,对吟两岸花柳;时而动若风荷,独领万顷谷香。虎溪村恰如一艘古船,停泊在河之彼岸,石峰之围,田园之畔。青瓦白墙,飞檐石巷,斗拱门楼,荷塘古树,融汇淡淡云气,横陈于青山脚下,与周围石峰相映衬,恰如翠屏之间的一组田园盆景。
虎溪古村居民黄姓为主,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近千年,他们深切地爱着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见我们来,乡亲们都热心地争先给我们介绍村子里的这个好那个好。环境好呀,村后那座雄伟的山就叫虎山,威风凛凛,瑞气环绕,镇风守水;村前那座高耸的山据说就是九嶷山九峰之一,就像高昂的龙头,恭敬地朝向九嶷山主峰三分石的方向,身后跟着一串十多座石峰,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构成“万峰朝九嶷”的奇观。生态也好,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后山上的的老虎还常常跑到祠堂里来觅食,不咬牲畜,不伤居民,直到57年以后才没来过。尽管经历了大炼钢铁那样的荒唐时代,山上的古木依然得到了一定保护,现在满山郁郁葱葱,成片的大树遮天蔽日。还有水好,村里几眼泉水沽沽流出,冬天不见小,夏天不见浑,四季清冽,冷暖适宜。村后那眼“老虎井”,泉水长年不断地从岩石缝中流出,流进一个小小的石坑,据说这就是老虎下山时饮水的地方。若用这里的水煮米粥,粥会呈淡黄色,特别柔软好吃。当年红军住在虎溪时,村民们就用这水给几千红军煮粥吃。人也特别好。村里人注重耕读传家,既出文官,也出武将。远的不说,现在活跃在县内外诗书文坛的知名人士中,就有不少本村出的人才;武就更不用说了,改革开放后,这里就组建了一支最早的武术队,国际国内到处拿奖。三把分别是80多斤、160多斤、340斤重的大刀,我们用尽力气还抬不动,而本村那位姓黄的武师却能把它舞得虎虎生风。你不佩服行吗!
作为千年古村,还真是任性!且不说老宗祠的恢宏大气,那是集中了众多人力物力才能奉献出来的建筑瑰宝,古老的戏台、高挑的翘檐、精美的雕刻、整齐的布局,无不显示出匠者的用心。侧门门头上大书着“敦伦”、“饬纪”四个大字,可见家族之训,代表着浓厚儒家精神。一幅幅鲜活的壁画,不论人物花鸟,或是典故传说,个个生动流畅,幅幅叙事逼真,青黄犹在,柳绿桃红。更不用说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块“五代同堂”的赐匾,一块清朝道光年间御赐的“德隆望重”匾,一部包含大量珍贵史料的“黄氏族谱”,已为古村提供了华丽的名片。而新发现的标注了“舜帝之墓”的疑似舜帝陵墓的发现,又为这个古村增添了更为神秘的色彩。说实在话,我还真为这座新发现的古墓惊住了。这古墓是从一个农民的红薯窖里发现的,下到窖里,可以看到整齐的砖砌墙。许多砖上还该有文字,如果把这些文字贯穿起来,似乎在叙说着一个关于舜帝的故事。至于那些带有史前生物化石的片石,即使以普通石板身份铺在了古老巷道里,仍然不失其珍贵。
但古村还不是最任性的,还有一种任性很让人心疼。好多年前,这里就挂上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但并没能为这片古建筑带来多少保护。虎溪村名气越来越大,前来参观考察的人数也不断增多,虎溪村的古建筑却在一天天破旧,文物在一天天丢失和损毁,古村的风水格局在一天天变化。每次来,都可见又有一些精美的老屋坍塌,屋顶、园中杂草又茂盛了许多。据村民说,戏台中的一对狮子被文物贩子偷盗走了,好多窗户也被拆空,精美的窗花雕饰杳无音讯。这是一种多么任性的“保护”呀!保护对象被毁坏了,居然连声道歉都不会有!
只怕有一天,当所有文物丢失损毁殆尽的时候,虎溪村最后一件“文物”可能就是那块写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板了。
那东西没人偷!……
听说宁远搞“十里画廊”工程,其中也包括了虎溪古村和邻近的黄土岭村,让村里人又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村里的文物古迹保护有希望了,紧张的是蓝山县政府会不会争回这口气。他们说,我们不会并入宁远,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搞好新农村建设,坚决不给我们蓝山丢脸。只是我们力量太小了,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虎溪古村,让我们能够借宁远旅游发展之势,向全世界推广我们蓝山的形象。怎么样,虎溪村民有见地、有档次吧!
如果说蓝山是一本书,虎溪就是山水文化最精美的一章,因为这里山水与文化结合最好。
如果说舜文化是一本书,虎溪就是书中的首页,因为据传说舜帝是从这里进入到蓝山的。
如果说虎溪是一本书,那它就是一份检验蓝山人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份试卷。
有朋友曾经问:读了这么多次,虎溪这本书你读懂了吗?
我只有惭愧地一笑: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