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王大厝,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村庄的背后有一座与洞宫山一脉相承的大山,村里人连山带林叫它“后门林”,林子古木参天,鸟鸣蝶舞,知了弹唱,野兽出没,蟒蛇时隐时现。夏季凉风阵阵,蘑菇遍野,小者如鸽蛋,大者似小伞。成了我童年和伙伴们玩耍的天堂,一群群“童子军”从村庄追到山上,又从山上追到村庄,累了倒在林子里睡上半天,困了躺在巷子的光石路上进入梦乡。有一回,我就是这样睡着被纷乱的牛群从身上跨过而惊醒。站在山顶,向东俯瞰:有一条自北向南的溪流名叫“下坂溪”,溪水汹涌澎湃,飞花溅 玉,溪面横亘着一座黑色古老廊桥,象一头翘首待飞的卧龙。这就是历尽沧桑的下坂桥。
在村庄东南侧有一条蜿蜒且崎岖的山路,由西向东延伸,象一条长长的飘带将村庄和老廊桥紧紧系着,成了闽北与闽东的原始交通要道,更是王大厝人谋生的腹地和咽喉!
老廊桥创建于廊桥盛行的北宋年间,桥长27米,宽5。3米,是木制拱形廊桥,桥顶上铺着古老的黑色瓦片,桥身用的多是杉木,找不出寸铜寸铁,只靠榫卯相接,结构稳固,气势之宏伟,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桥内南北两旁,有两排木凳,供行人休憩。站在桥上,春风拂面,芳香扑鼻;冬季阳光和煦,暖意融融,夏季凉风阵阵,沁入心脾;时晴时雨,变幻莫测!与许多大江大河上的大桥相比,老廊桥没有惊世之举,然而它经历的风风雨雨则是另一番风味。
在那曾经的岁月里,这里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将兵在这里扎营,土匪在这里安寨,乞丐在这里投宿,鱼龙混杂,商贾成了鱼肉,老廊桥成了盾牌,历尽磨难,建了又毁,毁了又建;至今的屋梁上还记着:“大清道光柒年(公元1782年)孟冬月吉旦辛卯重新建立”,“大清光绪拾壹年(公元1885年)捌月拾四日辰时吉旦重修建立”的字样清晰可见。当年,黄立贵率领的闽北红军就是连夜在老廊桥集中,赶往洞宫与叶飞领导的闽东红军会师,更给老廊桥留下难忘的一幕。
1926年初,父亲7岁时,我的爷爷从老廊桥出发,到外谋生,正逢兵荒马乱,7月1日,爆发了“北伐战争”,爷爷被孙传芳的军队抓了壮丁。从此,杳无音讯,后来据说客死江西赣州。奶奶悲伤成疾,家中无主,4岁的小叔无奈中交人带养。两年多后,奶奶在饥疾交迫中辞世。扔下了年仅10岁,没有亲人,甚至没有旁亲的孤儿—我的父亲。从此,父亲成了狂风暴雨中的火焰;成了冰天雪地中的独苗,岌岌可危。常常赶着牛,在桥上喊爹呼娘,感天动地。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凄凉画卷在老廊桥重现。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养活一家九口,又怕走漏风声,父亲瞒着家人,做起了“投机倒把”的生意,将家中紧张的口粮,挑到竹区兑换笋干,通过老廊桥,披星戴月,赶往闽东的福安穆阳,赛岐等地兑换成海货,再将挑回的海货卖给一些“富人”,用扁担赚来的利润去购买短缺的粮食。即使如此,我们一家人还是常常用地瓜,草根充饥。而在父亲常常哼着的那段:“牛岭马岭翘上天,吩咐子孙莫挑盐……” 的曲子里,我更感悟到了祖父辈的艰辛与期盼!
王大厝有近半的山水分布在老廊桥周边一带,春夏两季,村里人将大量的肥料挑往山下,秋季又将收获的粮食挑往山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年四季,在桥上穿梭个不停。小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参加生产队劳动,长辈们一看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毛孩,不停地挥手:“抓你们的小蝌蚪去,回来我给你们签字……”乡亲们人就是以这种山的毅力,水的柔情,世代耕耘,吃苦耐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默默无闻。不出官,不养匪,不争名,不贪利。我在无业的那阵子,偶尔也下下田,跟着大哥,二哥,学做农活,往往腰酸背痛,有气无力。有一天中午,我们正在老廊桥上吃饭,母亲捎来了《录用通知书》,要我立即赶到县城培训,我疯狂的将手中的饭筲扔飞向了滔滔的溪水,赤着光脚,一口气跑回了家。从此,我再也没有到过老廊桥……
两年前,一位当年的“童子军战友” 来上海找我,谈起了老廊桥的景况:“这几年,家乡的年轻人都往上海,福州,泉州等地创业,打工去了,行人商贾也都车来车往,经过老廊桥的人少了。乡亲们大力发展山上产业,茶叶产量占全乡的70%以上,板栗位居第二,毛竹也初具规模。智力投资毫不吝啬,每年开学都是开着客车,小车络绎不绝进城。同时,老廊桥周边的农田,也荒了很多,周边一些地方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下坂溪快要干涸了,山洪冲毁部分桥基,老廊桥年久失修,你能否向政府提些建议?”听了,我很受感动,既高兴,又牵挂。于是,在政和县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我提交了一份《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开发洞宫山风景名胜区》的提案,明确指出,发展政和旅游业,是政和经济的唯一出路;保护生态资源和包括老廊桥在内的历史遗产,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欣慰的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举措,遏制乱砍滥伐,取缔了一些耗能大,破坏性强的项目。果断地禁止了得不偿失的食用菌产业。引导农民大量种植烟草。既保护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这也不愧为英明之举!洞宫山风景名胜区,已在规划和申报中。而作为洞宫山景区的组成部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的上游,以及申报国家非物质遗产的老廊桥,像一位慈祥,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周边的山山水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必会以古老的姿态倾诉她的新传奇!
2009.3.13.于上海众汇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