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化名)的微博号主要以娱乐评论为主,粉丝已超过60万。上周他通过新浪微博的微任务平台接到一条任务。任务发起方为国内某知名手机品牌,要求转发内容为:“XX用户不要笑话XX的‘水军’好吗?#看微博更看评论#”。就是这么短短一句话的微博转发任务,报酬竟然达5600元。为此,成都商报记者采访到一名网络“水军”负责人,其透露了“水军”操作的详细流程和收入情况。
网络“水军”
近年来,网上流行把论坛灌水的人群称之为“水军”。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水军”的概念又发生了转变。现在的“水军”,大多是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据了解,网络“水军”有专职和兼职之分,有的进行传播造势或恶意攻击,有的进行网络营销推广。可以说,网络“水军”是个神秘的职业,他们的很多商业合作都很难在人们的视野里曝光。
缘起:转发一条微博报酬高达5600元
汪俊称,平时他也会接到一些微任务,要求转发微博,获得一定的收入。但此次他完成任务后,却没有获得相应的酬劳。“可能是因为我将任务内容截图发出来,让这家手机品牌花钱雇用大量微博ID去攻击友商的行为曝光了,所以现在显示的状况为订单失败。但我是完成了转发任务的,这笔钱是我应得的,我在等新浪微博微任务的平台给我一个说法。”
汪俊并非唯一一个接到新浪微博微任务的人,还有很多手机圈的数码达人以及KOL(关键意见领袖,指微博上有话语权的那些人)甚至3C媒体人也有接到这项任务,金额大多为数百元。
根据一名完成任务的媒体人透露,“完成任务后两三天钱就到账了。我只有500元,有些人的金额可能会更高。这笔钱是通过新浪微博微任务打过来的,而且要扣取一部分佣金,手机厂商没有直接和我们接触。”
对于汪俊完成了任务却显示订单失败的个案,该媒体人认为和汪俊曝光了该任务有关,“一般这种行为都不会在台面上,这次这个手机品牌应该是希望通过有影响力的人在微任务上接单来转发,达到攻击友商的目的。但没想到被人截图曝光,这个算是透露商业机密吧。”
但汪俊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说法,他坚持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而且任务发布方并没有提出不能曝光此任务,双方并没有提前约定,所以订单应该有效。当然,他也表示并不会因为这5600元就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毕竟以后还是要合作的。”
调查:揭秘产业链“水军”是这样赚钱的
百度一下,关于“水军”的搜索结果多达2340万个,其中不乏品牌遭受“水军”攻击、明星遭遇“水军”炮轰等显著案例。在一家名为水军基地的网站上,对方直接挂上了移动任务分包平台的口号。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客服人员,对方声称“我们的流程十分简单,接单、交稿、提现,我们有专门的QQ群,加入我们的群每天都有新任务。在我们这里做的都是兼职,你有时间也可以来赚钱。”
记者在该网站上看到,最近的提现者最高一笔收入达到7218元,最低的仅10元,而在收入排行上,排名第一的已达到25774元。这些收入是真的吗?几经周转,记者联系上一位“水军”工作室的负责人,他透露了“水军”操作的详细流程和收入情况。
小凉在大学里就是各种论坛的活跃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水军”行业,接到一个单子要求他在20个论坛上发送上百条内容,报酬10块钱。
大学毕业后,小凉组建了一个工作室,招募了10个人,刚开始并不景气。后来,渐渐有一些公关公司和一些品牌商家找他,收入才丰厚起来,而小凉也正式将工作室改名为网推公司。小凉称,公关公司需要制造网络舆论,向甲方交代自己的网络推广造势效果有多好。而品牌商家找他们的原因分为两种,其一为制造氛围让老板觉得热闹,其二则是攻击竞争对手。在“水军”的产业链上,公关公司是整个食物链的顶端,“他们要吃掉一半的交易金额,剩下的部分,项目带头人和团队各一半。”
同时小凉还透露,现在的“水军”已不是按照单条内容发送收费,而是以项目计费。单个项目有大有小,从1万到10万甚至数十万不等,项目完成后水军需要制作一份项目验收报告,公关公司或品牌厂商进行项目验收后付费,周期一般为一周。小凉称,大多数单子都是正常的营销推广,攻击竞争对手的单子相对较小。但这样的单子金额较大,“一个月如果遇到一次就可以不再接其他单子了。”小凉认为,他们的行为并非不光彩,“我们做的是网络推广,目的是提升客户的网络知名度。”
果真是这样吗?记者为此采访了成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黄春海律师。黄律师指出,“网络‘水军’通过谩骂、侮辱、诽谤他人或企业,如当事人或企业受损害情况轻则触及民法范畴,当事人或企业可要求组织者和网络‘水军’赔礼道歉并负担赔偿经济、精神损失。如因网络‘水军’的行为对当事人或企业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则应负担刑事责任,根据情况不同,可能面临管制、拘役甚至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