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一直爽
摸鱼,已经从原始的劳作逃避进化成了一种有效的雇佣关系维系手段,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职场行为艺术,一种普遍适用于当代的打工人生存哲学。
1 摸鱼,当代打工人流行科学
为了能使摸鱼事业科学发展、长治久安,打工人在夜以继日焚膏继晷的实践中进化出了摸鱼学。这股欣欣向荣的摸鱼学术之风,在2010年代就在互联网初见端倪。
2018年一个叫做:“上班摸鱼小队”的小组横空出世,无论是网上冲浪还是论坛潜水,中文网络的摸鱼真君联合起来,有打工人的地方就是一片美丽富饶的鱼塘。
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摸鱼,结果已经非常多样。知名学术网站收录的学术期刊里,不乏对摸鱼现象的分析和解读。
知名先进生产力代表论坛中,随处可见信息化摸鱼工具的建筑与重构。
知名男性群体集散地更是充斥着“我想摸鱼”“我在摸鱼”“摸鱼真爽”等泛摸鱼发言。
就连五道口知名学府也趁着这股东风,开设起了《摸鱼学导论》课程,选修者过千……
互联网上每条摸鱼帖背后,都可能坐着一位当代摸鱼学奠基人。
2 摸鱼,是全世界打工人的共同命题
广大摸鱼真君中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摸鱼逻辑:“正常上班只能叫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上班摸鱼才是从公司赚钱”。没有人能否认打工人从劳动经验中总结出的摸鱼逻辑,即便是亚当·斯密。
当政治经济学家们承认,工作的本质是没有占据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力以换取生活资料的妥协时,让时薪价值最大化就成了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命题。
美国调研公司GETVOIP在2015年发布过一组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受访的2000多名25-64岁的打工人中,80.4%会在工作中摸鱼,18.5%会摸鱼三个小时及以上。
而瑞典隆德大学工商管理学者Roland Paulsen的摸鱼调查结果则显示,摸鱼甚至可以算是瑞典人的传统艺能,每天两小时,从小(15岁)摸到大(79岁)。
但摸鱼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
人醒着的时候几乎一半时间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开小差这件事无论放在什么语境中都很合理。更何况发呆、走神型的摸鱼,很可能带来更多绝妙创意。
这说明什么?有时候,适当摸鱼能提高生产力。
3 为了摸鱼,打工人付出了太多
当代摸鱼学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还有海量实操案例。
最普遍的摸鱼实践通常都不动声色发生在工位上,不需要发生位移,还能造成勤奋工作的假象,无论是聊天、吃瓜还是看小说,都是让人感到快乐的精神食粮。
在工位上摸鱼最大的风险在于, 就是一旦被发现,摸鱼天堂立刻变成案发现场。
为了能保证摸鱼体验,打工人不断对摸鱼装备进行升级,比如装上小说阅读器,把小说内容隐藏在word文档里,或者伪装成电脑正在升级,光明正大等待系统读条完毕……
这些技巧看似灵活多变,实际操作起来则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摸一份鱼操两样心,摸完鱼比做数学题还累。
即便眼神在漂泊鼠标在流浪,生产力不高但能耗极强,所以也有打工人喜欢发生在摸鱼时发生位移。
有的人会在工作间隙突然感受到摸鱼之神的召唤,离开工位,到一切看似正当且老板看不到的地方。电话亭、茶水间、零食柜和楼下咖啡店,都有摸鱼的踪迹。
不过,需要出走工位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能支撑打工人出走半日归来依旧的理由属实没几个。
在工位打坐不利健康,借口买奶茶容易穿帮,于是,厕所成了打工人在公司摸鱼最后的净土。
4 摸鱼虽好,但不建议随便摸鱼
虽然打工人高呼人不摸鱼枉打工,但实际上摸鱼的边际成本要比想象中高很多。
事实上,一心二用会比全神贯注更消耗能量,所以工作的时候偷偷摸摸看小说摸鱼并不比算一道高考数学题更省力气。
而且上班摸鱼不仅需要高超的演技和表情管理来表现工作积极努力,还需要精密计划摸鱼的项目、风险和时间,以降低摸鱼翻车带来的信任危机。
尤其是在厕所摸鱼,要承受极大的生理压力。在马桶上久坐极易引发痔疮,短暂快乐的终点可能是难以启齿的肛肠手术。
尽管可能有负罪感,也不全然地感到快乐,大家还是无法抑制摸鱼。
当一个人开始摸鱼,大部分可以归因于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实际收益不匹配感到失望和无力。
这种精神疲惫一旦发生就很难被治愈,这时候,摸鱼就是有效的精神止痛剂。表层的娱乐足够让人短时间麻痹自己,忘掉太难的生活和太苦的工作,因此没有人能抗拒摸鱼。
即便摸鱼在今天被有些人视为摇滚罢工、职场正义,对于每一个职场中的个体来说,放任自己在瀑布流的冲刷下摸鱼也不太可取。
我们已经被包裹在体量巨大的信息和娱乐内容里,即时性、投币式的短期欲望对个人成长并没有太多意义。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真理之一,就是所求需要通过努力。
刘慈欣在电厂上班也摸鱼,但他趁机完成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写作内容,这种哪怕摸鱼,也要摸出水平,摸出风采的态度值得每一个打工人学习。
我们怎么对待摸鱼,其实就是在怎么对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