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无数国民、特别是家长无不称赞喝彩少年选手:7岁的沈子扬、11岁的邓皓文、10岁的卿熙容、13岁的李芸芸等,现场比赛前后他们对答如流、沉着冷静、文质彬彬、博学多才、气质斐然……
被称为“大魔王”的北大硕士彭敏连夺三场擂主后,第四场爆冷输给了一名阳光少年——郑坤健,15岁,他风度翩翩、沉稳自信、个子最高、年龄最小。前三期擂主彭敏这样评价他: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最美鞠躬少年——韩亚轩,11岁,虽夺亚军,但不论是才学还是礼仪,众多渊博才子自愧不如,康震老师夸赞韩亚轩“稳如中年”,说的就是他强大的实力与稳定的心态兼具,比赛结束后韩亚轩深感收获颇为丰富:学习、毅力和勇气。
我们更是在惊叹:这是经过怎样的锤炼小小年纪竟能才能拥有如此能力和气质!是的,这样的孩子,未来更有出息!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目的是使得参赛选手在理解、赏析诗词的基础上,能够展现出古诗词的乐趣、美妙、精华和智慧,以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所以,这些孩子展示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应对未来人生的能力:
1.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诗词大会》参赛选手的比赛规则是非常严格的,考验的不仅是知识储备能力,更是活学活用的理解能力,而背后付出的是严格的学习习惯、坚强的学习毅力、超强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都是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的缩影和代名词。
2.增强智慧英国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孔子认为,诗有“兴、观、群、怨”的功能,以及“不学诗无以言”。诗词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中国整个历史,涉及各个学科和领域,提炼的是古人的智慧,能够从中获取洞悉人事物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思考和积累生活学习中的大小智慧。
3.心灵成长 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诗词能够培育出灵魂土壤,不仅是继承中华优良传统,还可以抵御“商业文化”、“网络文化”、“亚文化”。“诗性”本质上是对现生实活的超越。现在许多人喜欢说:“生活不止是眼下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的也是这种超越,以寻找精神家园。拥有这样的心灵的孩子,不会感到孤独寂寞,更不会在文化的道路上走偏,反而能够净化浮躁的心灵,能够从容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锤炼气质 我们可以回忆下,几乎每一季的冠军都会有这样的形容词:博学、文雅、睿智等气质。白岩松把《道德经》作为自己不惑之年的必读之书,坚持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的人生目标。我想,这就是一种正确价值观所展现出来的气质,不仅仅激励孩子拥有爱国精神,还引导青少年践行《少年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5.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诗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内容中获得挑战困难的勇气,可以学习到到古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条件下如何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坚持一件事情,不仅仅是在做一件事情,更是收获到了不同的人生意义,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和技巧,是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和创新。
6.自助助人 很多公司以中国古诗词为企业文化,探究其中的要旨,以文化精髓来指引发展方向。在紧张的疫情下,传颂的有感人的诗词歌曲展现出的大爱逆行精神鼓舞着一线战士们,更有“有文化还可以救命”的新闻倡导学习文化的重大作用。中央电视台也是仍然坚持开播《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节目作为抗疫在家的国民教育的素材,意在启示国民注重中国文化的启领作用。
而由此反观这些孩子的家长,一定在孩子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着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对人生困难的勇气,不由得反思:未来有出息的孩子,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还应该坚持学习正确的思想文化,坚持到极致,坚持到底,做到文化自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美好人生。
周恩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读诗词更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过程,与诗词相知相爱的孩子,我们无可置疑地确定:确认过的气质,这样的孩子就是有未来的孩子,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