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公共传媒上活跃着一批商界的成功人士,他们乐此不疲地从这家电视台窜到那家电视台,从这个栏目下来,又走进了另一个栏目,频繁地出镜亮相,绅士般地给听众讲述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其中有不少人士还出版了自传,向读者揭秘自己成功的秘诀,在这秘诀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就是“直觉”、“预感”、“毅力”、“坚持”等,他们举出许多让人信服的案例,用来证明他们创业初期的艰苦,成功不是偶然的这样一个事实。因此捕获了一大批自己的粉丝。
一个有志向的你,从告别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第一天起,“成功之梦”就在心里涌动,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成功。“务实”的社会搭准了你们这一代人的思维脉搏,更是推波助澜。成功人士的秘诀、成功人士在看的书、成功人士必读、成功人士的习惯等等极具诱惑力的励志书籍层出不穷,这就更坚定了你“书中可以走出成功”的信念。在网上我还看到了“看多少书可以成功?”的提问。你还真信世上一切问题都可以从相应的书籍中找到答案,成功这个命题也不例外。于是你轻信了“成功可以复制”的伪命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成功人士励志书籍的阅读中,访谈节目的收视中,将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圣旨,视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成功道路上留下的奋斗痕迹,期望踏着他们走出的成功之道,到达自己的理想彼岸。
在你被他们的故事催下纯洁的泪水时,也许你不知道成功人士告诉你的故事,都是精心挑选的,添油加醋包装的,甚至是用假话、谎话编造的。
2013年11月21日,世界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宣布和第三任妻子邓文迪离婚。令人们惊讶的是,就在两年前,2011年6月27日,为配合邓文迪制作的影片《雪花秘扇》在中国的宣传,夫妻俩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采访时,邓文迪还说:“我和老公相处得很好。他对我很顺从,什么都让着我。他的两个儿子结婚时,他给他们的忠告是:永远听老婆的话,因为老婆永远正确。” 夫唱妇随多恩爱的一对啊!了解真相的人就会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又在娱乐观众了。早在2006年,邓文迪甚至要公开声明离婚,虽然后面不了了之,但是俩人的裂痕一直没能修补好。
马云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曾经这样轻描淡写地讲了淘宝成立的故事:“2003年成立淘宝的时候,我是希望给很多姑娘小伙子一个实现自己玩的乐趣,就是说白天上班没乐趣,晚上有个小店可以自己卖东西。”你从这个不痛不痒的故事中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
淘宝的母版来自哪里?它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怎么策划出来的?具体运行中的很多潜规则又是什么?等等这些成功的核心,马云却闭口不谈。因为他明白,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可以拷贝复制的,是不会告诉你的。在这个世界上再要拷贝出另一个马云是没有这种可能的,他自己都承认: “最早的时候我也以比尔•盖茨、巴菲特为榜样,但是以他们为榜样,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后来我才明白,一个人创业其实应该以隔壁卖馄饨做理发的小李小王为榜样,只有那样你才知道怎么干,才有操作性。”
我们往往是通过成功人士的故事、访谈节目、自传等了解到他(她)的,殊不知这些都是有选择、被包装、重新叙述后的“娱乐”版本,而不是他(她)的“素颜”人生。说它是娱乐,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说着君主之道,从来没有一个人会道出他们的小人之心和幕后的真实世界。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在高尔夫球场给儿子促成了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故事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马化腾告诉过你他的父亲是盐田港上市公司董事吗?王石谈及过他的前老丈人是当年的广东省委副书记吗?
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对“后见之明”现象的实验调查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事件果真发生了,人们就会夸大自己此前作出的预测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事件并未发生,受试者就会错误地回忆说自己当初一直都认为此事发生的可能性不大。”难道你没有发现每个成功人士都是这类“后见之明”的精英吗?
这些书可以看,这样的故事可以听,但是千万不要抱有看完他们的书,读懂他们的事,你真能少走几年弯路,你真能成功。
复出后的“巨人”史玉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道:“成功的时候写的报告,大部分是虚的,只有失败的教训才是深刻的,才有含金量。我在1997年之前,挺风光,也经常给别人作报告。现在回头一看,那些东西,第一是幼稚,第二是无意中在骗人,那些东西太虚了。”
2013年9月,美国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本热卖长篇,书名《合伙人轨迹》。作者是一位华裔女律师海伦•万,40岁的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塑造了小说主人公英格丽德•杨,作为一名亚裔美国人在职场上遇到的种种困境,12年间三易其稿才得以完成。
如此出炉的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浸透着财力、人力、精力和作者的毅力。这样的书不真实也难,不感动才怪。与这种著书态度相比较,我国成功人士的自传或者由“枪手”完成的关于他们的励志书籍,就显得草率多了。有些书不是在写,也不是在编,简直就是靠“粘贴”而成。比如,贴上成功人士的一句语录,粘上一个相关的案例,编制出一个小故事,起一个诱惑人的书名,配上名人推荐语的一条封腰,名人自传就此出笼了。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在众多的因素中,偶然的因素占了一大半,甚至于一半以上。比如说,运气。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说,我有今天“只能概括为运气---没有30年前大环境的‘运气’,也不会有30年之后的王石和25年之后的万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承认成功是有机遇的:“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
成功人士的性格、运气、机遇和已经过去的时代等是无法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是不可能再100%的重现的,只是他们一身中的一个特例,它不具有重复的可能性。今天你即使把李彦宏拽出来,给他1000万美金,让他再做个百度;把马化腾拉出来,给他一个亿人民币,让他再做一个腾讯,你觉得他们真的能再做起来吗?你又怎么来理解曾经的“巨人”还会倒下呢?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是在适当的时间做了适当的抉择的结果。
如果一定要说成功有规律可循,那么便是认识你自己、鞭策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所以年轻的你大可不必去复制别人的成功,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一个将唐诗三百首背诵的滚瓜烂熟的你,就能成为一名诗人了吗?与其拷贝成功人士的轨迹,还不如总结失败者的教训,与成功相比失败的原因简单的多、清晰的多、容易掌控的多。
我要奉劝那些热衷于成功人士的粉丝,成功人士的故事只是一个励志个例而已,不具有普片性,更不可能不走样的拷贝。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俨然似一个蜘蛛网,只能通过一根丝一根丝的编织而成。这里的丝就是你人生走过的轨迹。
切记:读万卷书,还得走万里路。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