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赏了青山白云下的灵山大峡谷的风流,千年古刹灵山寺肯定是要去的。
和余发仁老师、刘邦成老师在万启兵家吃过午饭,没有休息,就直奔灵山寺。主人的盛情已让我们感激之至,下午又主动牺牲劳动时间陪我们游灵山寺,并尽其所能给我们做义务向导,不但让我们颇不好意思,也让我感到了亲切和热情,质朴和厚道。
灵山寺位于广德县卢村乡桃山村的金鸡笼。我们一行四人骑着摩托,顶着烈日,沿着山谷曲曲的黄土路,一直向东,风尘仆仆地来到灵山寺。
停放好摩托车,转入山门,已是香烟缭绕,善男信女,熙来攘往,钟磬木鱼之声萦于耳畔。坐北朝南的灵山寺,隐约在崇山一段山腰里。我对风水是不懂的,但直觉也告诉我,这是一方难得的风水宝地。前方一条较宽的东西走向的山谷,谷田里栽满了秧苗,青绿青绿的;谷的南面山峦叠嶂,茂林修竹,天然屏障;背枕棋盘山,风清碧野。整个寺庙卧青山,面山谷,临山溪,东来紫气,西入佛光,收敛、吐纳自如,确是个好地方。
大雄宝殿两侧是“灵山云来集佛日高悬光明世界,如来广长舌法轮大转普利人天”的对联,我们站在门前仔细地端详了半天,不觉中我的思绪已经走进了历史的隧道。
唐朝是一个佛盛的时代,灵山寺就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与杭州灵隐寺、九华山等佛寺同出一源。相传地藏菩萨化身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到中国求法,在此修行,建“广瑞禅院”,从此这里成为释迦胜地,佛祖道场。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高僧来此静心修为,弘扬佛法。香火四季,闻名于世。唐代高僧慧琳法师慕名到此学习三藏,宋代的宗杲大师在此任住持法师,清代乾隆年间的慧广法师因衷爱灵山的优美风光和灵气而在此大兴寺院,灵山名声大振,远近香客不绝,香火也更加旺盛起来。“走,我们进去烧柱香”,余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们,也让我止住了飞扬的脚步。信步入殿,捐功德祷告祈福者,络绎不绝。我们等了会儿,请了三炷香,虔诚地合手跪拜,然后又再请三炷,到殿外香炉上面殿焚烧。
我们拐道祖师庙,几块数十吨重的巨石,森然耸立,隐于林间。绕过观音庙东侧,万启兵指着丛生的林莽回头对我们说:“就在前面有眼青石古井,别看在山腰,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我们跟在他的后面,很快来到了古井旁。井不大,不过六七十公分的对径,但水至清,周围是飘落的厚厚的枯干的树叶。“水能喝吗”我站在井沿问,“能,甘甜得很,能治百病”,刘老师在旁半开玩笑地说,万启兵接着告诉我们:“真的,这眼井,不但能治百病,而且还能为我们解忧,听说在以前,每逢干旱时节,远近的村民都来这里,向龙王求雨,有求必应”,“这么灵”,我诧异地说完,忙蹲下身去,欲掬水,可惜水只井半。
山路弯弯,一方神来巨石跌落在旁,有如穿破礁岩,直挂云帆,破浪远行的航船。缝隙间生出一树,悬崖临风,潇洒而自在;裸出的根茎直没于地,似要刺透地心,不断地汲取大地之精华。顺石罅攀上,林木深秀,乱石或单存、或叠起,或卧于地、或立于山。其中一岩长约三米,宽有米半,平坦光滑,看似平台,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聚贤台”了。余老师说带副牌,围坐石上,身心放松,忘却烦恼,也属非常之举。疏朗的几棵臂粗的小树长于岩间,但大多树身,歪歪扭扭地刻有游者签名与留字。有的深刻,与树一起生长,笔画间挤出一条条鼓起的树之肌肤。回头一望,三块百吨巨石摞起,上刻“三象听经”的字样,石下平地,无杂草。如果不是游人的脚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我想,空山寂寂,无人语喧哗,无尘嚣聒噪,宁静自然,清静修为,是为绝佳的地方了。绕石,沿山路上行,突觉咚咚不绝,不是空谷回音,倒如木鱼禅声,用力顿足,声大如鼓。万启兵听到我们好奇顿足的声音,一手拉住山路边的小树,转身说:“可能是山内有大岩,缝隙空落所致,前面也是的”。我又用力顿了几下,笑着对身旁的余、刘两位老师说:“不对,里面藏有巨大洞穴,说不定还有什么保藏,这可是尚未发现的奇迹,来年若被开发,我们几个是奇功一件”。余老师只是笑笑,做了个向前的动作,我们又继续向前。 (爱情故事大全 )
至解愠台,我以为峰。拂面的徐徐山风,满目的朗朗清明。蓝天白云下,山山相连,山脊丛丛,峰谷交错,皆是勃勃生机。深长的山谷腰间,来时走过的新辟路如锦黄缎带,在新绿老绿间明灭;对岸棋盘山上,撮撮累石穿空,翘于天际。
解愠台三面靠山,一面临谷,谷深百米,树生草长,谷野清香,无隙可寻,唯有谷底清泉,琴声悦耳。三石如饼相累,杂草叠叠,古人刻下的“解愠台”三字依稀可辨。我不自觉地摇头晃脑起来,说出了孔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余老师拍了几张照片后,把相机继续挂在胸前,用手拨开一篷杂草,指着“解愠台”说:“不知道吧,看我的,给你们长长见识”。余老师是广德四合人,对四合的山山水水比较熟悉,为四合的旅游开发写了不少的文章,对“解愠台”的典故应该是清楚的。“你就吹吧”,刘老师眼望棋盘山方向回头说。“怎么是吹呢,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余老师故意拿腔拿调,把声音拖得老长,我有些急了,“什么很久很久以前,你就直说不就得了”。于是有了下面一段感人的故事。相传西汉时期号称“禹后一人”的“治水英雄”张渤,为了解除家乡的水患,造福老百姓,到处筹措资金,可惜不能如愿,正在吃不香,睡不好地犯愁。一日,来到灵山寻心解闷,巧遇仙女下凡,就把自己的苦衷告诉了仙女,仙女为他的行为所感动,随即借天神之灵,帮助张渤解决了治水的难题。后来张渤在万分感激中,心生爱意,二人又心有灵犀,情投意合,便结成了夫妻。我们听完了余老师煞有介事的故事,万启兵始终在旁笑而不语。余老师怕我们说他忽悠,又补充说:“你们如果不相信,有诗为证”,说着头就开始晃动,手也慢慢地举了起来,做出要吟诗的样子,“什么诗,说给我们听听”,我扯着他的衣袖急切地问。“千古凝成风雨台,登高生趣顿开怀;循眸四野风光美,此处舒心喜自来”。余老师边做动作边一字一句地背完这首诗,我们又开始说笑了,刘老师说:“与解愠有什么关系呢,风光美而心情好罢了”,“对呀,张渤解了水困,又与仙女喜结良缘,这是大美,心情自然是美好的,再有眼前风光无限好,怎能不‘舒心喜自来’,开心,你就不会有忧了”。他竭力为自己的话找注脚。“有理,有理,我们现在站在这里,不就无忧无虑吗”,我接着说。
说笑间,我们已来到“剑劈巷”。只见道中两石紧挨,中间形成一道窄窄的向下的沟渠,仅容一人过。我们小心谨慎,手扶巷石,“一”字向下。万启兵站在巷子中间,双手撑着两边的山石,告诉我们一个传说。当年吕洞宾云游至此,见大石挡道,阻隔上山下山的行人,便拔剑劈开此石,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狭巷,后来这里就称为“剑劈巷”了。走出“剑劈巷”,忽然,一方奇特的巨岩矗立在眼前,仿佛向天泼墨的斗毫,虽不高,但在周围,却已独占鳌头,自成一峰,可惜摇摇欲坠,已渐风化。
“对面还有很多的景点,有随风而动的风动石、读易洞、八卦井等,景色极佳。尤其是‘八卦井’”,余老师指着对面绿丛中高耸的巨岩对我们说。我望着大家虽还在说笑,但脸上已写满了疲惫。再说到对面山上,还要下到沟谷,再次攀登,“还是下次吧,总要留点悬念,不然下次再玩哪里呢”,刘老师说,万启兵笑着说“灵山七十二景,我们这还早得很呢”。
我们在千峰竞秀,层峦叠嶂中,暂得自然怡人的清净,享受到了片刻的无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的惬意,心已足矣。虽然密林浓荫留不住西斜的阳光,安详静谧挽不住入世的心绪。(20120619)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