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芭蕾芭蕾》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芭蕾芭蕾》是一部由Anna Matison执导,Tamara Akulova / Karina Andolenko / Elena Babenko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芭蕾芭蕾》观后感(一):彼时的莫扎特,此刻的萨列里

  to achieve anything的那位并没说错,但要加个定语 for himself.一个天才,恃才傲物到时代追不上他,他的确是个天才。一个天才,从高处尽力去谦卑体恤普通人,他是个难能可贵的天才。 天才的头号竞争对手,从奠定王座起就成了他自己。从此他不能走下坡路,一旦光环黯淡,最无法忍受的也是他自己。他是彼时的莫扎特,此刻的萨列里。被捧,被捧杀。 最后,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艾列克谢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用自己一生骂别人蠢货筑起孤堡的可怜人。因为神已经指明——我的生命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岁为叹息所旷废。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败;我的骨头也枯干。 (诗篇 31:10 和合本)

  《芭蕾芭蕾》观后感(二):很讽刺的悲剧

  对于演员,阿库洛娃演的很精妙,一直微微抬起的头真的像一只高傲的白天鹅,略微口吃反添了俏皮性感。

  对于剧情,阿列克谢的存在似乎是对平庸世人的讽刺。看了这个剧才发现天才的孤独不是无人匹敌,而是没有知音。庸碌的人们在他生前把他的天赋当做引子,把他惊世骇俗的言行制成火药,最后变成一颗炸弹将他炸的支离破碎。顺便嗤笑奚落原来天才内心竟这样的卑劣。放佛如此就能掩饰自己的弱小,遮挡自己因为嫉妒而扭曲得发狂的心。

  最反差的是,在他逝去之后,所有人都开始真挚地接纳他的作品。开始惋惜哀叹,开始歌颂赞扬。怅然天之骄子的下场居然如此惨烈。感叹原来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已暗中明码标价。有的人由此获得了心理平衡,有的人欺负死者无法说话而继续消费着他。

  所有批评指责一夜之间消失都是因为阿列克谢的逝去。就如同他自己生前预言的一样。心酸而可笑

  又或许撕开表层看里面血淋淋的东西,除了阿列克谢的至亲,根本没有人真正在意他,一个天才的生死。最后的谢幕都是媒体操纵后的一场感人泪下的狂欢。

  《芭蕾芭蕾》观后感(三):玩儿这个题材没人能赢俄罗斯人

  本质上讲,《芭蕾芭蕾》是部英雄主义电影,是有着复杂多变的人性的主人公,在琐碎平常的生活里,因其面临生命中的巨大挑战而迸发出来的英雄主义。

  一个过早殒落的天才、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一个努力生活的现实主义者、一个揭露人生真相的嘲讽专家,集所有这些元素为一体的男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不顾一切的燃烧、爆发,绚烂夺目,

  拿《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话来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

  男主角在20岁表演现场起跳跌倒伤到脊柱,芭蕾生涯已经死掉了,此后的二十年间,他回到家乡办了舞蹈教室、开了连锁药房(自我剖析原因“小镇就算没什么人跳舞,总会有人生病。”),养了一条狗(家里水管裂掉,它躲在洗衣机里避难,他抱它出来叫它“小诺亚”)有了两个私生子女(大的十二岁,小的死后出世),在处处走路可达的小镇上开着超跑代步,和邻居吵架,对同事、女人、助手、下属、学生、学生家长冷漠刻薄到发指,叫蹲点守候的记者“去死”,他自己也说“我没有朋友”,

  但是,当他说到音乐,说到芭蕾,说到艺术,那种专注、那种敏锐、那种蓬勃的生机、那种可以奉献一切的态度,令人不得不放下其他所有的这些那些,感动起来。

  他得知自己脊柱移位严重到即将瘫痪时,略狼狈,但头颈始终仰着,带着验过DNA才肯相认的,想练芭蕾却被他评价为“没有天分没有技巧”的女儿,坐公车(因脊椎问题只能站立不能开车)去国家歌剧院看芭蕾,站在公车的尾部手扶横杆看着沿途莫斯科的璀璨夜色,对女儿说:“英雄要么生于忧患,要么在绝境中奋起。” 在那一刻,他君王附体,重生了。

  片子最讽刺的一幕,是男主在小镇舞蹈教室里一个好舞者都没有找到,解散了舞团后,轻蔑的说,“如果现在是部愚蠢的美国电影,下一秒门会被敲响,会走进来一个天才,我热泪盈眶,然后把平生所学传授给他,生命在他身上得以延续。”

  然后,真的有人敲门,探进头来的是个被他拒绝过的要上电视台选秀的男孩儿,他嘴角微微上翘,笑了,说:“看,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芭蕾芭蕾》观后感(四):孤注一掷的天才

  "只有做到孤注一掷,才能获得成功。"这是男主在整部电影里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而在结尾,这个为舞而生的天才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直认为法国才能做出不错的芭蕾题材电影,然而这个俄罗斯的电影却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是惊喜!这部电影的原名是《After You"re Gone》,中文译成了《芭蕾芭蕾》。乍一看毫不贴切,但看过电影之后才发现这种惨白的译法极像是男主在心底呐喊——芭蕾芭蕾

  男主阿列克谢二十年前是一个新晋的芭蕾明星,动作干净,技巧完美,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我就是一个天才。"天才就必然与众不同,他说话刻薄,桀骜不驯,以自我为中心,不把一切放在眼里。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却因一次舞台上的事故终结了其芭蕾生涯。此后的二十年他在小镇开学校,药店,他不再跳舞,也不再享有天才的荣誉,甚至他的性格让他成为了大家眼中尖酸冷血的失败者。可他依旧是年轻时那副德行,只是因为长期使用止痛剂而变得结巴。十二年未见的亲生女儿,他要做DNA才肯相认,唯一能让他牵挂的就是那条哈巴狗了。在被医生告知他不能再做运动,且仅有两个月的生命后,他不甘心就这样毁灭,他要编创出一个让世人惊叹的三乐章交响曲。为了这部作品,他找到讨厌他的剧院,出演了他讨厌的节目,甚至节目中对他的恶意批判他都忍气吞声,而最后他用一组完美的舞蹈回应了一切对他的猜疑与讽刺。与此同时,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而他编舞的三乐章交响曲成功上演,电视台也拍了纪录片纪念他。

  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并不是因为其摄影,音乐,蒙太奇等运用的有多牛,而是在于主人公的角色张力的震撼。阿列克谢的孤注一掷带来了最后的成功,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天才。但是天才的命运却不禁叫人惋惜。对于芭蕾,二十年前他就是一个技术技巧很棒,且能力超强的舞者,即便是后来不再跳舞,但只要一提及舞蹈他就会精神焕发,舞蹈就是他生命的支撑。但是除舞蹈之外,他却是一个浑身缺点甚至难以融入常人生活的人。对于一个天才,这些性格上的缺陷无疑是他的致命伤,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生活而存在。而恰巧他又因为疾病不能跳舞,甚至生命都将走到尽头。对于他这个如此优秀而又有个性的舞者来说,这便是最大的不公平。而这种角色张力恰恰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因为真正让男主找到归属的只有——芭蕾芭蕾

  观众希望看到男主可以再次跳舞,而男主最终也满足了观众的心理诉求,虽然角色以生命的终结结尾,但观众也没有太多遗憾,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所有他自己想完成的和观众想看到的事,为舞而生,为舞而死。这不单是阿列克谢的成功,也是电影人物塑造的成功。

  电影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例如开篇长镜头的运用来交代角色背景信息,中间穿插的隐喻蒙太奇镜以及舞蹈画面的展现都运用的淋漓尽致。在现有的芭蕾题材的电影中,这部电影已经做的非常完美了。

  芭蕾是苛刻的艺术,所有舞者都是追求极致完美的,就如阿列克谢将这种完美的苛求带入生活一样。或许只有孤注一掷,才能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

  《芭蕾芭蕾》观后感(五):谢幕之后

  把杆

  芭蕾舞的基础是从把杆训练开始的。即便专业舞者,每天的日常练习也要从把杆训练开始。一根横杆,从最基础的脚位站姿开始,tendu, plie ......arabesque等等。

  Aleksey Temnikov的家中有着把杆。

  舞蹈室里不必说,而镜头有意无意总是拍到类似把杆的东西。对于真正的舞者而言,类似把杆的事物一定更容易吸引视线,那么对于一个受伤不能再跳舞的舞者来说呢?

  医生说 Aleksey的脊椎岌岌可危,不许坐,所以公交车上他径直走到最后一排横杆处扶稳站好,肩膀展开下沉,下巴微抬,站姿让我以为他随时要来个adagio动作。

  视线

  影片用了许多长镜头,从开场起就仿佛在模仿 Aleksey的视线,打量着这个没有艺术氛围的小镇(其实古典芭蕾音乐大佬柴可夫斯基的故居也在这里),观众跟着剧情逐渐知道Aleksey爱芭蕾,想跳舞,可是他的伤如此严重,从镜头语言里感受到他的视线,感受到一种渴望舞蹈的焦虑。

  Aleksey靠经营连锁药店盈利,现实得很,因为“所有人都会生病和死亡”。但他用这些钱还开了一家估计不大挣钱的舞蹈培训机构,舞蹈班里满是肉眼可辨的没有芭蕾基本身材条件的学员,许多人大概是报班来减肥健身的。 Aleksey一定早就知道这些,但这大概是他唯一还能与舞蹈接触的可行性操作。

  Aleksey扫视一遍初次见面的私生女,得知女儿已经12岁,先得出结论,太大了。俄国最著名的芭蕾舞学校瓦冈诺娃学院,培养出了众多明星舞者,毕业生可以写遍俄国乃至世界各大一流团的首席舞者名单。学院只招收10到11岁的有资质儿童,此后还会根据学生身材发育情况,或者舞蹈天赋的发展,直接劝退一些不合格的孩子,选拔非常残酷。 Aleksey本人也毕业自那里。多说无益,反正女儿是不可能再有舞蹈造诣了。

  Aleksey扫视一遍舞蹈班学员,提问有没有想做专业舞者的。舞者可以是一份职业,大多数舞者资本平平,只会终其一生在舞团里做个群舞,爱舞蹈的人才会去做舞者。然而,舞蹈班里一个这样的人也没有,没有人真心爱舞蹈,懂音乐。

  冲突

  莫斯科大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在芭蕾界是航母级别的存在,连群舞都是航母级别的。前不久在中国巡演的俄国古典模范芭蕾团,其首席女舞者Diana Kosyreva放着首席不做,跳槽去了莫大,成为一名群舞舞者。(嗯,我的意思就是来华巡演的俄国舞团多半都是水团,不管名字怎么带国家和皇家之类的字眼。)

  舞团的日常很单调。基础训练,彩排,演出。但不代表剧院里艺术行业的人们生活纯真不复杂。2013年莫斯科大剧院发生泼酸闹剧,首席男舞者Sergei Filin退役后转任剧院高管,他人缘毁誉参半,不久遭男舞者Pavel Dmitrichenko泼酸毁容。一时间舞台后隐藏的冲突终于暴露在公众面前。派系站队平息事态后,人员剧烈变动,首席男舞者Nikolai Tsiskaridze被解约,离开舞台受聘为瓦岗诺娃芭蕾学院的校长,首席女舞者Svetlana Lunkina被迫出走,去了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犯事者Pavel Dmitrichenko自然进了监狱,腥风血雨中他同为剧院舞者的女友Angelina Vorontsova悄然跳槽去了另一家历史悠久的米哈依洛夫斯基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好像没有这么多幺蛾子,但是首席晋升路线也是难以捉摸,圣彼得堡人调侃着本地最大谜案之所有剧目的主角都跳过了,为什么Olesya Novikova还没有升上首席女舞者。当然两大航母团蹉跎的优秀舞者也不止这几个,不死心的,也许直到舞者生涯结束也只是顶着个一级二级独舞头衔,跳槽的,也许到了别家成为了首席舞者,可是莫大马林的招牌只怕成了朱砂痣。

  影片里, Aleksey面对着莫大剧院里昔日同事戏谑的表情,一番嘲弄后他空手而归。如今掌握优势资源的人不是Aleksey,所以他被冷嘲热讽。从Aleksey平日性情来看,当日Aleksey还是首席舞者时,只怕他也没友善对待过同事们,或者,就算曾经友善过,地位的差异也让这些舞者们逃脱不了冲突的宿命。

  舞

  舞者的生命自然是要绽放在舞台上的,大多数舞者也会希望凋谢过程能足够缓慢循序渐进,最后完满地告别舞台。不过这在现实中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事情,大多数舞者浑身伤痕,深怕哪天忽然不能登台。明星如前莫大首席Nikolai Tsiskaridze曾遭受膝盖重伤,手术后细菌感染几乎致命,休养9个月才重回舞台,结局仍然逃不过权力斗争失败黯然离场;同代舞者里的最美白天鹅Uliana Lopatkina也曾因脚踝受伤长期离开舞台,她手术后断断续续复出和伤病休演,一直坚持到今年2017年6月方宣布退役,令人感慨。

  Aleksey的舞者生涯在最灿烂时期戛然而止这件事,一定成为了他不可磨灭的痛苦,而后他一直压抑着无法展示舞蹈才华的痛苦。得知将要瘫痪后, Aleksey决定把“成功产生于绝境”这句话付诸行动。

  做事情要脚踏实地才能成功。 Aleksey在生活中看起来非常不可理喻,在各种设施步行可达的小镇上开豪华跑车,在靠学员付费盈利的舞蹈班上发脾气,对身边所有人恶毒和刻薄,连婚礼都可以轻易取消,可是当他去动手完成舞蹈作品,一切亲历亲为,眼里迸发出光芒。

  好的作品仍然会表现出艺术纯粹的一面。尽管莫斯科大剧院的前同事嘲笑着关上合作大门,剧情暗示马林斯基剧院可能更不喜欢Aleksey,电视节目上Aleksey和他的作品被百般羞辱,但最后马林斯基剧院仍然对Aleksey抛来橄榄枝。作为学院风最重的剧院,即便不可避免舞台后的暗流涌动,但也只有纯粹的艺术追求才会成就这样首演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名作,历史耀目得闪瞎眼的一流剧院。一切关于舞蹈和音乐的冷嘲热讽,在Aleksey看来就是他嘴里不屑的外行人行径。

  Aleksey编排的是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 《三乐章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还有另一部著名的作品《火鸟》,由Maurice Bejart编排的芭蕾舞剧版本,着重表现了那种凤凰涅磐的旺盛生命力,火鸟的精神力坚强不可摧毁。

  电影原名直译应该是“你走之后”,而中文译名为“芭蕾芭蕾”,这简直是Aleksey心中的呐喊。舞蹈就是Aleksey的生命,离开舞台,是Aleksey舞者生命的终结。Aleksey最后的起舞伴随着沉重的喘息声,像火鸟一样挣扎不已,孵化作品的过程就是他经历的磨难,有瘫痪风险的身躯不要也罢,舞蹈就是他的涅槃,也是他生命的谢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芭蕾  芭蕾词条  观后感  观后感词条  好看  好看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我们的青春永不退场

 我们几个从高中就是朋友,大学不在一起,毕业后也是各奔东西,却一直保持着联系,倾诉着自己漂泊在外的千愁万绪。后来大家陆续选择了回来,我们也算是能够重新聚在一起。...(展开)

美文

 尝试去改变吧!

 有时感觉很累,真想什么都不去想,找个地方美美的呼呼大睡一觉,抛却一切烦恼;有时也想找个风景好的地儿转转,体验一下各地风情,让身心呼吸下氧气。  人这一生努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