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100字

  《哲学慰藉》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元,页数:4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慰藉》精选点评:

  ●很有效果

  ●不能责备德波顿的浮浅。

  ●“对于我所关心的人,我祝愿他们受苦受难,孤寂凄凉。。。”

  ●讲到了几位比较熟悉的哲学家,他们的作品我通通没有读过,只对观点略知一二,感觉学到不少,也对哲学家本人的作品更感兴趣了

  ●它真的有慰藉的作用。

  ●欣赏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

  ●20160111——》20160315 浅显易懂的哲学书籍,六位哲学家的六种慰藉,颇有启益。

  ●将哲学往实用主义靠拢有时会略感困难牵强,但哲学的实用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尼采起初接受叔本华哲学,十年后全盘推翻,这需要多强的思维生命力。又想:如果排除知识积累的因素,人在接受一种思想之后,做出自身判断该有多难。

  ●也算是哲学入门的最佳读物了,不知那么理性化的不理性是否会让诸多哲学狂人觉得糟糕?哈罗德•布鲁姆说弗洛伊德会成为下一个蒙田,我倒觉得德波顿长得更相似。在赵一凡关键词中不记得谁说的如果西方当初走的是蒙田的哲学路子而不是培根的哲学路子,那一切会截然迥异,我想是的吧,启蒙现代性?松子读了学姐这本书后买的,我在卧石劈云和步仙桥爬下黄山后留宿她们家两夜读完了这本松子觉得十分有趣的书,苏格拉底我太熟悉,第一篇讀著很一般,再加周國平的哲學不止慰藉就更肯定之了,但慢慢慢慢發現這也是現代化哲學表述的美妙所在,放屁之處就權當偏執,反正德波頓應該是懂我的,餘下的都是魏爾倫的文學!荒原狼可能比慰藉好,但不比蒙田、賽內加、尼采、叔本華要高。藝術與哲學以其不同的方式把痛苦轉化為知識。你們的哲學去哪了,拉羅什福科不過半吊

  ●讀它是一種溫故知新的感覺。

  《哲学慰藉》读后感(一):静心口服液——哲学慰藉

  生于浮华世界,总被世事纷扰,年轻却总是浮躁。哲学于人有千百万态,书就是人生哲学的目录。我们总能找到一页,在生命里阅读评论。哲学书让我浏览古人的处世态度,虽是一方面,却也受教了。有时候处于烦躁的状态,不知我该选哪一派哲学,用哪一种态度处世。但要是想起其中一点,让纷繁的心思变得平静,那哲学不就恰逢其时的被用了么?《哲学慰藉》于我有静心口服液的作用。哈,虽还没到年龄,却总觉得这个口服液好啊。浮华、浮躁的世界,不就刚好要静心么。处闹市不扰,遇变化不惊,是我一直追求的人生心境啊。

  《哲学慰藉》读后感(二):我愿从斯人游

  当我向人推荐这本书,他们多半会敬而远之。你会问哲学有什么用?我想至少不能认为自己不会用就是没用。毕竟会的东西,用的时候有用。

  被常识统治的社会是对少数人不宽容的社会,假想一种教育使我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磨灭了与生俱来聪慧的怀疑精神,作为人的尊严即被剥夺。如果由此不能想到社会福祉和进步对自己安定和幸福的影响,那就更有必要实践一下苏格拉底式的思辨方法了。

  暂时不能被证伪的论断才是真理。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使社会趋于公正的过程。合乎逻辑规则的思想,可以让人们更倾向于去理解,而非挑起争端。偏见会产生可怕的后果,你也许不以为然,很多悲剧的发生往往是一系列偏见的演变。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民主制的悲剧,多数人在做决定时,容易导致心血来潮的错误。

  哲学好比咖啡豆,作者帮我们研磨冲调,苦涩中带着香醇。

  《哲学慰藉》读后感(三):书评

  阿兰德伯顿所著的书中,《旅行的艺术》最好,其它的就那样了。这本《哲学慰藉》在豆瓣评分居然有8.6分,只能说豆瓣弃我越来越远了。本书例举了六位哲学家来讲述哲学的实用意义,总体来说不算很成功,苏格拉底和塞内加算是切题的,在讲述塞内加的思想对受挫折的慰藉时,读起来就觉得顺,不会像后面那三章那么牵强。对苏格拉底解说就没什么新意了,老生常谈的了;伊壁鸠鲁的一些思想,梭罗已经亲身实践过了,并已形成书《瓦尔登湖》,比阿兰写的好。不管怎样,阿兰德伯顿所做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不应该让哲学束之高阁,而应该发挥它们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 激情本质上是无情的人性,要用残忍的自律去克制它。苏格拉底曾说过,个人持之以恒的自律构成了健康的生活。当然,懂的多并不意味着做的好,做的好更多依赖于先天具有的和后天习得的优良的品性,这些品性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要不停的学习和训练自己。

  《哲学慰藉》读后感(四):痛苦的哲学家,或者快乐的猪。

  我喜欢读历史。哲学和历史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看起来似乎都没什么用。

  其实读过了这本书,我才觉得哲学还是挺有意思的。甚至可以说,哲学就像自慰,通过让大脑达到高潮,让身心得到慰籍,以缓解感受到的痛苦。

  我们的痛苦是什么呢?职场受挫、遭受排挤、情场失意、骨肉分离等,都会使我们觉得痛苦,乃至痛不欲生。于是我们需要慰籍。而如何获得慰籍?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也许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放纵自己彻夜狂欢,比如通过酒精来麻醉自己。然而并不是。

  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思考那些习以为常和约定俗成,思考那些不甚明了的隐晦和众所周知的禁忌,思考那些规定的合理和实际发生的不合理,思考自己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思考如何让大脑达到高潮。

  比如,人类的生殖活动十分自然,十分必要,十分正确,它们究竟做了什么使我们觉得尴尬而难以启齿,把它们排除在严肃的、规矩的谈话之外?

  是啊,究竟为什么呢?

  书中有一则故事。希腊哲学家皮朗有一次乘船旅行遇到了大风暴。所有的乘客都惊惶失措,害怕那脆弱的船不堪汹涌怒潮一击。只有一名乘客没有失态,静静地坐在一角,表情泰然自若。那是一头猪。

  想起很早之前就听过的一句话:人无非就两种,痛苦的哲学家,或者快乐的猪。

  好羡慕那头泰然自若的猪。

  《哲学慰藉》读后感(五):2010.5.17

  今天没事练了练打字。《哲学慰藉》,两小时,连译序的一半都没打完。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关于哲学普及型读物了,所以在键盘上敲那些话时,心很平静。那些在大三那段价值观重建的郁闷的日子,又出现再眼前。虽然那段时间大多时候是沉默不语,与周围人的关系紧张,情绪低落,但是那些关于人生以及人性的思考一定会让我终生受益的。而那些问题的答案,有很多是受这本书的启发而得到的。这位心思细腻,语言朴实无华的作者,像一位朋友一样把那些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向读者娓娓道来,让我这种不擅长思考这些过于深奥的问题的人,也能扒开这片茂密的丛林往里面瞄上一两眼,去发现这片仙境。就像"人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呢"这种无法得到确切答案的问题,让我突然之间看到了自己的渺小,而正是因为这种未知,这种渺小让我的心静了下来。所以,在现在这段浮躁的生活里,我会特别怀念那段几乎处于聋哑状态的日子。那时候,成天想着对与错,善与恶的标准,为自己有各种低俗的欲望而郁闷,当发现自己在做善事时也带着一份虚荣时而沉默一天…现在想想会觉得这些问题很搞笑,但是仔细想想他们确实还是值得推敲的。可惜的是,由于毕业的分离,生活的失意,更是因为自己的懒惰,浮躁等种种原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停止了。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自己找不到目标吧,连人生的意义都懒得去思考了,怎么还会认真的生活呢? 也许,应该再把这些问题掏出来,再仔细研究研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哲学的慰藉》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慰藉  慰藉词条  哲学  哲学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想故乡,想自己,想想自己的人生

 夏天的夜晚,特别凉爽。当我们走在河边的时候,往往意味深长,成为了很多人的最爱。在故乡,家就在清清河水,与城镇隔江相望。在农村,白天很忙碌,晚上就是最佳的休息时...(展开)

美文

 “要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

 1 要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不喜欢的人,你连他的手都不想碰。  2 要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只有和喜欢的人,你才会感觉每天都是新鲜的。  3 要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