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与心灵有个约会(五十三)

  1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件事情越思考越让人觉得震撼与敬畏,那就是头顶上闪烁的群星和我们心中的道德规则。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你读懂了佛经,你就会发现,最令人震撼与敬畏的是佛教我们认识到凡是有生命的个体都有佛性,凡是无生命的物体都有法性,都有见,闻,觉,知的本源属性(特性)。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与无生命的物体和整个大宇宙都可融合成一体,切可相互感知。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做了一个有趣的水实验,将水杯上贴上,我爱你,我喜欢你,我想你,你是美的和我讨厌你,我恨你,我仇视你,你是最丑的等正反两方面的字条,然后放在冰箱里结晶,发现,凡是赞美的言辞结出冰花也是非常美与漂亮,六角分明,晶莹剔透,赏心悦目的,凡是诋毁的言辞结出的冰花都是支零破碎,丑陋不堪的,颜色暗淡,让人看了心里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实验正好印证了自然万物有感知的共性,也印证了佛语不需啊!释迦佛在三千年前,不需要任何手术解刨的,就能知道胎儿在人体里,每隔多少时间能长出什么器官,这在佛经里描述的清清楚楚的,神奇不。佛说: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这就是我们现代科学家得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啊!佛说的微尘,芥子,就是科学家讲的,将物质分解到不能在分解的最微小的状态如分子原子,电子等等,所以科学家与佛都说物质本空,但又因缘聚合而生万物,又因缘尽而散去成空(恢复原有的微小空无状态了)。由此我们要深信佛言,因佛的能力,智慧远非我们的经验与眼观所能达到与领悟的,所以佛法深奥无边,包罗万象啊!这个水试验,也告诫我们要生善念,因为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与血液,要想让它们流通顺畅,干净无染,就得抛弃所有负面的垃圾念头,呈现的都是美好与阳光的思想,那么病因会从何而来呢?

  2切记:阿弥陀佛就是最完美的善念,它在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里呈现的晶体非常美好漂亮。阿弥陀佛名号是阿弥陀佛(法藏)以四十八大愿证得的果实,是十法界中的最大善愿的结晶。

  3我们念佛人应本着:昨日譬如昨日死,今日犹如今日生。每时每刻都常醒常新,日日新,时时新(《大学》里讲的,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今已非昔日吴下之阿蒙啊!洗心革面,焕然一新。

  4我们纵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也逃不脱生死二字,若学得,了脱生死的办法,岂不是大幸事呢?

  5佛说:人有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若断掉如斩断四十里宽的瀑布那么难。所以要想靠自己修道“业尽情空”得三大阿生祈劫,时间长到无法计数。因此,只有净土念佛法门,才能让我们“带业横超”往生极乐净土,去那里消业障。切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企慕富贵荣华,获求尊誉荣光,总是作茧自缚啊!天年尽时,可否洒脱呢?

  6佛为众生随缘解敷,众生因佛的清净心里流露出来的真知真智,而醍醐灌顶,心开意解。

  7古德形容我们的金刚自性:灵,明,洞,彻,湛,寂,常,恒,无清,无浊。这是性德。越三祈(三大阿生祈劫)于一念,逐诸圣于片言(千经万论止于一句:阿弥陀佛)。这是起修德。生一个及其灵妙的,活活脱脱,清清净净,明明了了的真心,生而不住于一切真,假,虚,妄镜像,唯念佛得以圆满。

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中讲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讲南朝梁武帝时期大兴佛教,建造了大量的塔庙,广修供养的事。梁武帝的这一壮举,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此武帝甚觉功德不浅哪!于是问由印度前来传法的达摩祖师,功德大小如何?祖师严肃的回答:毫无功德。武帝怒而不解,祖师又答:您心中想着功德,便无功德,只是积了些儿大福德,来世可以享受大的福报。

  

  

9古德讲:鉴空(空镜子)横平(平的称),阔然而大公。胡来现胡,汉来现汉,不执着,不计较,心无挂碍,自在圆融。正如古语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为什么人会成了小人呢?都是因为不明理呀!若明理了谁还会愿意做小人呢?正所谓: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啊!

  10古德讲:

  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

  无数劫来积习染,惯起无明覆本源。

  忘了己佛阿弥陀,妄念奔驰总是魔。

  今日了悟心根本,悦然舍弃法万般。

  皈依三宝佛法僧,广宣佛意法轮转。

  11十方佛菩萨,常驻此虚空。

  化现诸方便,随缘度众生。

  12《四十二章经*第十二章》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13本觉——就是菩提心;始觉——就是发菩提心,按照佛的言行去做;究竟觉——同佛一样证得无上佛道,回归本有的自性,德行,能力。

  14听经闻法要开——般若正眼。参访要有参访眼,读经要有读经眼。

  15众生常“和尘而背觉”用本有“光明自心”做凡夫事。佛菩萨则是“和觉背尘”恢复了本有光明无量之心。

  16念佛时要起观照,每念一字,观能念,能听的心是无生无灭的,所念的:阿——弥——陀——佛四字在生起灭掉,升起灭掉……,一直念去,一直观照。能念,能听的这个真心,真性像一光洁明亮的镜子,照见的都是源源不断的佛音,佛号,遂发现生出的这个文字般若波罗蜜——阿弥陀佛佛号,句句成相,无生无灭呀!由此我们的心就踏实了。念啥就感啥境遇,就现啥相,念佛一定会与过去佛感应道交,成佛作祖去了。念七情六欲,五欲六尘境界,就感六道三途,四圣法界。永处轮回,造业再受种种苦报啊!可怕呀!一念迷,一念觉,前头是火海刀山,后面是七宝妙莲,为啥不回头呢?做足踏莲台,遍施供养的佛菩萨多洒脱,若是被口腹之欲,名利财物,情爱色欲所贪恋迷惑,终是得得失失,不得安稳。

  17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出世有两种目的:一,教我们知道因果互转的关系;因缘果报如影随形的道理;告诉我们命自我造,运自我转,如何趋吉避凶的方法。二,教我们明心见性,转凡成圣。)释迦牟尼佛祖,他是三千年前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是接传王位的世子。但他对人有生老病死,这件事很不解,为了弄懂,弄明白,苦病,老死的因由,毅然决然的舍弃富贵荣华,苦行求道,三衣一钵,赤足行乞(为众生种福田,斋僧是得福报的),树下一宿。菩提树下证悟佛道,讲经说法(佛无定法可说,随众生的机缘与所求所愿来破解迷惑,树立正知正念,导引众生出离苦闷境遇,放下贪念,执念,转念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当下就解脱种种缠缚,念念皈依清净无为,达到“心空及第归”的境界。佛,法,僧是世间里无上的珍宝,可遇而不可求啊!绝非金银珠宝等物质宝贝所能比呀!)

  18我们这颗心是正报,我们这个报身与所遇到各种物质环境(或贫或富或工作学习环境等等),人事环境(家亲眷属,朋友同事等等),都是一报,一报随着正报转,心转变了,身体与周围的一切境遇都随着转变了。

  19古德讲:

  人从巧记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百般求索终是空,莫如随顺平心意。

  迷云开而性天朗,万事毕而弥陀提。

  凡心涤去道心起,千烦万虑尽舍去。

  20劝人也是劝自己,执迷不悟心真苦。

  苦涩难尝不自在,梦境繁华终是梦。

  拨云见日碧空晴,心自清明性自开。

  澄澈心地真实境,众宝集聚称富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与心灵有个约会  我与  我与词条  约会  约会词条  心灵  心灵词条  我与心灵有个约会词条  
美文

 临安的空气

在上海媒体里,很少有在老家临安的报道,除了旅游广告。不过昨天在东方早报上有了,是这样一则消息:“临安市旅游局计划推出首批来自天目山的临安好空气,容量为200毫升...(展开)

美文

 午后的木琴茶楼

  文/邬健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桐琴。闲看流年去,静坐品茗新。  粉墙乌几,油伞木琴,几卷旧书,一盏新茗,几间雅室各俱特色,半架竹帘刻画光阴,这便是木琴茶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