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居住地附近没有大型超市真不方便,要想买点越冬商品也必须乘坐公交车走出七八里地才行,这一来一回就得一个多小时,即使是在大都市也是如此。
这不,这个周末又得去趟“哈一百”集中采购。下午,乘车到达哈一百超市后就按着在家时拉好的购货清单开始“扫货”。等我两手拎着沉甸甸的两包东西出了商场的大门可就傻了眼,由于天黑、满眼见到的都是正在行驶车辆前后的灯光,想过马路身边又都是路灯下闪过的车影,稀少的公交车被挤在车流中如同蜗牛般缓慢行驶,让急于回家的我很是着急。
“建筑艺术广场”站台上许多男女乘客伸长脖子张望着寻找公交车的影子,一些乘客已是迫不及待的拥挤在马路上试图堵截那些越站通过的公交车。哎,看来有时候没来车了,这才想起今天虽然是公休日可现在依然是晚通勤时间段。
看来,要想乘坐116路公交车回家太困难了,没有两三辆空车是拉不走这些站台上等车乘客的。无奈,我只好拎着两个大包向不远处的“市银行”站台走去,因为那里有多趟线路车到达“河鼓街”方向。到了站台我傻了眼,等车的乘客依然很多。不可能再往回走了,就在原地耐心等车吧。
初冬的天气白天还没感觉出冷,可这到了晚上小风这么一吹身上还真生出了冷意。没有办法,只有耐心的等待。
在这期间,先后过来了几辆车。有的车上人是满满的,根本挤不上去;有的车干脆越站而过,让你只能干着急;就这样,眼巴巴的等了半个多小时。
这时,有一辆﹡﹡路公交车停在站台来车方向三十米处(被夹裹在车流中),许多乘客跑过去上了车,我是想过去可是两个包太沉了,只好等车进站台再说了。这辆﹡﹡路公交车进站后,我在后面乘客的推拥下上了车,并费劲的向后部挤去。这时听到驾驶员向一位正在上车的中年妇女说:“刚才停车你们怎么不上车呢?”那位中年妇女回答说:“车没到站着什么急,你还想在站台不停车啊?”这位驾驶员对着旁边一位熟悉的人说:“你看见没有,现在的人多‘矫形’,停车她不上还想等专车呢。”那位中年妇女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回答道:“站台你不应该停车呀,我们在站台等车有何错?”一来二去两个人便口角起来。在其他乘客的劝阻下,这场纷争才算结束。
两站后,那位中年妇女下了车。这时我听到旁边座位上两位八十多岁老者的交谈。一位拄着拐杖、较为消瘦的老者说到:“我刚从北京儿子那回来,北京候车情况与哈市不同。北京候公交车在指定位置,有专人管理。那没有提前停车现象、也没有越站行驶情况,更很少发生公交车驾驶员与乘客争吵现象,哈市公交车为什么不能向北京学习,像北京那样管理呢?”另一位戴帽子的老者接茬说:“习惯成自然。开始推行公交车前门上后门下时人们不也是不习惯吗,现在大家不都能自觉按照要求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了么?任何事情做起来都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时间来整改。哈尔滨市的公交管理是需要向北京学习,但需要时间、需要管理者有改革的决心与干劲才行。这位驾驶员的素养就不行。他站外停车本来就不对,还要去指责乘客在站台等车不对,乘客不在站台等车上哪里去等车?看似只是一名驾驶员的个人问题,实际上是全民素质教育问题,要提高全民素质才会解决类似问题。还有,车辆的管理调配也有问题。你就是规定平风8分钟发一台车、高峰5分钟发一台车,你就不能像北京那样高峰时派发几台短途车,多一些灵活机动、少一些教条,这就可以解决早晚高峰乘车紧张问题。”
他们的谈话得到了车上许多乘客的认同。期间,又有许多乘客参与到他们的交谈中。大家七言八语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可是这些建议如何向上反映没有人提到,我想,如果这些好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该有多好啊?
我听着这些人的议论,心里暖乎乎的。要知道,车上的这些乘客对市内公交的运行状况不好不只是发发怨言,而是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不正是人人参政、人人参与改革的具体表现吗?换句话来说,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人人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中、参与到社会的改造中,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繁荣、更加进步,难道不是吗?
乘车发生司乘人员吵架本不是大事,双方消气也就拉倒了。可是如果大家都能通过这件小事举一反三思考公交运行的大事,那不是一件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