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师节,湖北孝感高中160名教师,因为编制问题聚集学校门口,用静坐维权的方式,过了一个异样的教师节。
孝感高中是孝感地区最好的中学,也是湖北省18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然而,盛名之下,在岗300多名教师中竟然有160名无编制,这些教师大多是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早在2002年学校搬迁扩招时陆续招聘进来,虽然学校承诺会逐步解决编制,但每年只能提供几个,最多时也不过20个名额,今年9月4日,学校又发布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的通告,要求无编人员参加统一考试,但学校只对他们提供50个编制,这意味着剩余的110人将会黯然告别讲台或者狼狈分流到初中,这个决策一下成了导火索,引燃了隐忍多年而又无处宣泄的火种。
“债已还清 卸磨杀驴 还我编制 还我青春”,看着他们拉出的横幅,心里真的有种想哭的感觉,为中国的教育,为老师的尊严。一所响当当的名校就存在一半的代课老师,试想,那些县城、乡村还有山区该存在多少辛苦付出却又收入低微的无编人员?我还了解到,“最美教师”张莉丽在事故发生前,执教五年多,也一直是临时工,无人问津,无医保,每月薪水一千元。这就是中国的教师,他们既要为升学率年年奋战,也要为编制激烈鏖战,难道就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就只能“只讲奉献,莫提待遇”?就只能在精神领域里去寻找“最美”?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在腾飞,教育在发展,为什么还会出现编制问题?因为老师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全是财政拨款,待遇的好坏取决于当地财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负担额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样的标语在全国各地喊了又喊,在墙上刷了又刷,可是,真正落到实际,哪个土皇帝愿意往教育部门砸钱?投资大,见效慢,百年才能树人,他们常常几年就要挪窝,没有眼前看得见的政绩,能挪窝吗?所以,编委会在制定编制时,就秉承“尽可少也不能多”的原则,然而,随着大学的扩招,家长对教育认识的提高,高中的学生人数也膨胀起来,“僧多粥少”的局面出现了。
中国的教育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编制的存在就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个绊脚石。它滋生腐败,有限的名额就是官员手里的特权,就是教师心中的铁饭碗,为了这个名额,无编教师就像千军过独木桥,不得不想尽法子找门道,拼尽财力塞坨子。它催发惰性,对于那些有编人员来说,编制就是教育局替我办好一切手续,只要我不辞职,不犯错,我就能享受一切福利到终老,这样,一些上进心不是很强的人,就容易在年复一年中产生“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它也激化矛盾,同在一个学校,同工不同酬,甚至身处图书馆、实验室、食堂的闲职人员,因为他们有编,待遇比那些长期奋战一线却无编的人多得多,不公正现象很能激化教师之间的矛盾,影响学校的安稳团结。既然编制涣散了一部分人的心,又冷却了另一部分的心,这无疑又不利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改革不能仅在教学方法上改来改去,最根本的还是要改革教育体制。编制,这种僵化机制束缚了教师的手脚,破坏了社会和谐,一个教师的待遇应该和他的付出、他的成绩成正比,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企业的管理,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机制,按照考核业绩发放教师工资,实现“能者上,不能者下”的淘汰机制,让师资力量在竞争中强大起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切盼教育部门能吹出改革春风,莫让靠良心吃饭的中国教师变得没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