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我参加了那坡县党史办主任职位公开选拔的面试。面对6位竞争对手,我以一定的优势胜出,面试分达到了优秀档次,但我本身的自我感觉并不良好。有生以来,我参加的面试不过3次(85年考上百色民师一次、99年竞争民族局副局长一次),数次不多,但心得颇多。现把自己一点体会拿到网上晒一晒,或许对奔波职场的朋友有所帮助。
1、面试的准备必须充分。以我参选党史办主任职位为例,在面试前10天,我对党史工作的法律依据、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创新途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领导者的领导艺术、领导者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方法等等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并进行有个性的整理和提炼,形成有自身特色的观点。面试套路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考你有无优势、熟不熟行,综合协调能力如何、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如何、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如何,只要准备充分,便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容应对。参选党史办主任职位,我搜集和通读了95篇理论及业务文章,自拟了29道面试题目,最后定稿为20道,面试时果然很有用。
2、面试的衣着要得体,进入考场要有礼貌。面试衣着得体与否关系到教官和评委对面试者的第一印象的问题,和礼貌一样决定着面试者得分起步的高低。进入考场要有礼貌,要迈步自然,要向考官和评委鞠躬致意,主考官示意坐下方能落座,答题前要记得向组织道声谢向考官和评委问声好,结束时也要有礼貌地离场。
3、答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进入答题环节,进程一般是3——5分钟审题,25——27分钟作答,不讲究方法和技巧会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我的方法是:1读题要快审题要准,用笔迅速罗列答题提纲,因时间紧答题提纲不能写全,只写便于记忆的关键词;2答题语速适中,语调不卑不亢,神情专注不傲慢;3答题思路要清晰,做到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内容不贪多只求精,答题要尽量口语化。
附:参加那坡县党史办主任职位公开选拔面试自拟题目及答案
一、你为什么要参选党史办主任,自己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我参选党史办主任的理由有三点:一、我是符合《公推简章》规定条件的人选,应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主动参与这次人事选拔任用改革活动;二、我想借助这一次机会展现自己、推销自己、推荐自己,同时找出本人与别人的差距,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确立今后的努力方向;三、想换个工作岗位锻炼自己,从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参选党史办主任本人有如下5个优势:1、工作经验优势。本人当过乡镇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现任县直属机关工委组织委员,在党的工作部门工作长达8年多,对党史工作、党史知识、党史研究有着广泛的接触和了解,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优势,没有相同经历的同志是难于具备的,这对参选党史办主任职位有着先天性的优越条件;2、写作特长优势。本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在百色民师读书时,是《校园通讯》的编辑,参加工作后,是《右江日报》社的通讯员。曾在广西广播电台、南国早报、右江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诗歌、散文、新闻、通讯等20余篇(首),曾荣获那坡县党委系统上报工作先进个人二等奖。2010年在网络上发表诗歌《冬梨花》、杂文《水泥路随想》、相声《抗旱家庭》,点击率不错。党史工作是理论工作、是文字工作、是编辑工作,用一句话概括:党史工作就是写的工作。有无写作特长,对能否做好党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3、群众基础、组织协调能力优势。本人当过教师、校长、乡长助理、宣传委员、组织委员。11年的教师生涯、6年的乡镇工作实践、5年的县直工作磨练,我与社会各阶层人员有着充分的接触、了解和交流,有较好的群众基础。20多年中,我参与和经办过多方面的活动,如文艺汇演、教师基本功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4、品质优势。本人是农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工作以后养成了干一行爱一行、非把工作做好的脾性,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有突出的表现,成绩看得见、摸得着。征集、整理、编纂和研究党史是一份艰辛的工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干一行爱一行、非把工作做好的敬业精神是不行的;5、办公能力优势。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是新形势下做好任何工作必备的条件。2005年,我初到工委时,对电脑来说,我只会开机和关机,对打字、文档表格、电子表格、电子邮箱、收发文件等一窍不通。通过学习和钻研,现已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能灵活地运用电脑进行日常办公。电脑办公的优势,我举一个例子:2008年,我用1年的时间完成了党内统计2005(v2.0)版的安装和建库工作,2009、2010年工委实现了党内统计直统,是那坡县第一个实现党内统计随机直统的党委,以前要用20天才能完成的党内统计工作,现在不到1个钟头就能完成。
参选党史办主任本人有如下不足:本人未在行政机关担任过正职,如果当上了党史办主任在角色转换上相对他人要花更大的精力。但我坚信,只要组织给我压担子,我将充分发挥我上述的长处,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把工作做好。
二.党史办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党史办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假如你是党史办主任,你打算如何开展工作?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党史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县党史工作规划和计划;
2、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为党的建设和县委县府相关决策提供咨询和史实依据;
4、负责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党史宣传教育;
我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党史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做到以下三点:1、修好党的历史,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基础性资政服务。 2、加强应急专题研究,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现实性资政服务。3、加强长期性专题研究,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预见性资政服务。
1、制定好党史工作规划和党史工作制度,使党史工作方向明确,目标明确。
(1) 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使党史工作适应新的形势,突出重点和特点。 一是要有写大史、写正史的理念。这里说的大史、正史,是指我县党史办要着手编写本地的革命史和建设史,这是党史办的工作重点。二是要有开“大会”的意识。这里所说的大会,是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由党史办主办或承办的一些研讨会、报告会、恳谈会等。三是要有搭“大台”的魄力。搭“大台”,就是要让党史工作在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有大的作为,要确立党史搭台、经济唱戏理念,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四是要有“出品牌”的勇气。我县有“黑衣壮”民族品牌、有边防边境地理优势、有“老少边山穷”的经济发展定位,这些个性和特殊性为我县党史研究成果品牌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把这些个性和特殊性同党史研究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党史资源文学化、影视化、展览化,从中打造我县党史品牌。
( 2)搞活党史宣传教育活动,使党史工作走出书斋,面向社会。 我认为我县应开展一个党史宣传“六进”活动,使党史知识深入人心。即让党史宣传“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村屯“。通过办讲座、上党课、党史知识竞赛、党史知识演讲等形式普及党史知识,使社会各阶层人员 “知党史、学党史、用党史”,从而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1)创新工作观念:使党史工作由“三无”变“三有”,即:努力使党史工作由无“为”、无“位”、无“趣”的误区中走出来,进入“有为”, “有位”, “有趣”的境界。首先要让党史办能够做出成绩,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用强有力的事实去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实现“有为”;其次要让党史办的成果走向社会,体现价值,使人们感觉到如果离开党史办,许多事业,很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便无从总结,成就便无人记载,实现“有位”;最后是要让党史办的人员得到社会赞同,有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形成一种乐于其事、敢愿奉献的良好心态,实现 “有趣”。
(2)创新工作方式:更新党史办公手段,改变书斋式的工作作风,推行开门办党史工作方式,实现党史工作科学办化、现代化。
(3)创新工作内容,实现“三个最大化”:1、地方党史研究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实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最大化。一是拿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参考材料,供党政领导参阅,争取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二是加强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课题研究,写出揭示发展规律专题,供党委政府“以史鉴今”;三是开辟“史政内参”信息渠道,在基础性资政服务、现实性资政服务、预见性资政服务上为党委政府及党政领导查阅信息资料提供方便。2、充分发挥党史资源优势,开发和培育党史文化产业,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一是开发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如县烈士陵园、平孟烈士陵园、邱柳松暮、黑衣壮风情园等都可加以开发与利用;二是争取多方支持,建设县级独立史志展室、门面和经营场所(如史志文印室);三是实现党史品牌“零突破”,在党史资源文学化、党史资源影视化、党史资源展览化上有所作为,力出有影响力的作品。3、拓宽党史工作领域,赢得社会支持的最大化。 一是拓宽合作、协作部门领域,广泛与和党史办有源的单位、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与交流,消除“关门办党史”的单打独斗现象;二是拓展党史工作服务空间,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史鉴”服务;为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供理论服务;为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智力”服务。通过这几个服务,提高人们对党史工作的意义、功能、作用、地位的认识,让党史办得到社会的认可、赞同,从而全面、全力地支持和配合党史工作。
(4)创新工作机制;在管理模式上强化管理职能,建立地方党史工作的科学评价机制,建立地方党史工作的激励机制,完善地方党史工作的学习考察、交流培训机制。
(一)思想认识模糊,党史工作错位。首先是公众认识模糊。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党史工作是一项务虚不务实的工作,只会向财政要钱,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无关,党史工作可有可无。其次是个别党史工作者观念错误,认为党史工作是没有作为、没有地位、没有乐趣的“三无”工作。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导致对党史工作的忽视或弱化,把党史工作定位在应付上级检查上,造成党史工作错位。
(二)创新意识不足,业务空间相对狭窄,党史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缺少新意和亮点。。这样说,并非对现在党史工作的否认和贬低,中肯地说,党史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但受办公经费、办公条件、办公设备、办公人手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县党史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仍放在党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力度不够,资政育人成果少,工作仍处在“小党史”状态,没有形成“大党史”局面,仍缺乏生机和活力,缺少新意和亮点。
(三)党史场馆建设滞后,办公设施相对落后,难于适应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需求。“加强党史遗址保护,搞好纪念场馆建设”是党史工作六大任务之一,但从我县的现状看,除了办公地点,没有独立的史志展室、门面和经营场所,党史资源市场化的步伐没有迈出、党史经济效益仍是一片空白。另外,党史工作集写、摄、录、照、印于一身,现有的办公设施明显跟不上,严重影响了党史工作效率。
要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
1、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为工作指南,切实提高认识,创新工作观念。主要是使党史工作由“三无”变“三有”,即:努力使党史工作由无“为”、无“位”、无“趣”的误区中走出来,进入“有为”, “有位”, “有趣”的境界。首先要让党史办能够做出成绩,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用强有力的事实去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实现“有为”;其次要让党史办的成果走向社会,体现价值,使人们感觉到若离开党史办许多的事业,很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便无从总结,成就便无人记载,实现“有位”;最后是要让党史办的人员得到社会赞同,有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形成一种乐在其中的心态,实现 “有趣”。
2、通过创新,给党史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培育新意和亮点。在工作内容创新上要实现三个最大化。即:1、地方党史研究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实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最大化。一是拿出有价值、有份量的参考材料,供党政领导参阅,争取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二是加强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课题研究,写出揭示发展规律专题,供党委政府“以史鉴今”;三是开辟“史政内参”信息渠道,在基础性资政服务、现实性资政服务、预见性资政服务上为党委政府及党政领导查阅信息资料提供方便。2、充分发挥党史资源优势,开发和培育党史文化产业,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一是开发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如县烈士陵园、平孟烈士陵园、县博物馆、黑衣壮风情园等都可加以开发与利用;二是争取建设县级独立史志展室、门面和经营场所(如史志文印室);三是实现党史品牌“零突破”,在党史资源文学文学化、党史资源影视化品牌、党史资源展览化上有所作为,力出有影响力的作品。3、拓宽党史工作领域,赢得社会支持的最大化。 一是拓宽合作、协作部门领域,广泛与和党史办有源的单位、部门加强联系、沟通与交流,消除“关门办党史”的单打独斗现象;二是拓展党史工作服务空间,切实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史鉴”服务;为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供理论服务;为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能力和素质提供“智力”服务。通过这在个服务,提高人们对党史工作的意义、功能、作用、地位的认识,让党史办得到社会的认可、赞同,从而全面、全力地支持和配合党史工作。在工作机制创新上要在管理模式上强化管理职能,建立地方党史工作的科学评价机制,建立地方党史工作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完善地方党史工作的学习考察、交流培训机制。
3、争取各方支持,加大经费投入。
四、党史办主任是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你如何处理好正副职和下属的关系?
正副职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这是任何单位领导都必须牢牢记住原则。正副职间的关系处理得好,班子就团结,就能产生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就有号召力,就能卓有成效地带领干部职工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果我是党史办主任,我将这样来处理正副职关系:
1、向副职展现自己的良好风貌。一是展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展现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三是展现科学的办事和处世能力。
2、对副职做到“三要”。一要加强与副职的沟通,遇事多交流,从而增进相互了解和支持。二要放手让副职开展工作,使之有职有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增加副职对自己的信任感。三要善于听取副职的意见,决策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简单地说就是放权、放手、放心让副职开展工作,容言、容过、容人与副职友好相处。
3、对副职要做到“五不”:即领导而不诱导、爱护而不袒护、公道而不霸道、理解而不误解、相信而不偏信。
五、假如你是党史办主任,你和下属或副职有了误会,你将如何处理?
我的方法如下:
1、冷静思考,弄清下属误解的原因。被下属误解不外乎以下三种原因:一是领导决策威胁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一些私心重的下属认为领导是有意整自己,因而对领导者产生误解;二是领导者决策或意见不够完善、科学,一些能力较强、较有主见的下属会提出不同的意见或建议,如果领导不接受,下属就会产生领导不重视人才的误解;三是领导者在传达上级指示时,没有考虑到下属的接受能力,认为自己理解的东西下属也一定能理解和接受,忽略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导致下属产生认识上的分歧和误解。
2、针对误解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消除误解。1、对私心重的下属,要注意加强引导,做好说服教育工作,要教育他们一切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消除个人名利思想。当单纯的说服工作不能奏效时,要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促其警醒。2、对能力较强的部属,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意见可取的要立即采纳,不可取的要耐心解释,属于自身认识局限的,领导者要勇于承认错误。3、对由于思想工作做得不够而造成的误解,要寻找适当的机会,通过召开会议、私下谈心、侧面交流等形式与下属作进一步的沟通,消除误解。
3、建立预防误解的机制。对部下的误解,不仅要想到消除,而且还要想到预防。我想,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预防误解的机制。一是沟通交流常态化,在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要经常和下属交换意见,彼此以良师益友的身份相处,清除误解产生的土壤。二是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使下属有苦易言。常言道:“不平则呜”。下属对领导者有误解,当然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发泄出来,当没有正规的渠道可以发泄时,下属就会在私下里发牢骚,以表达心中的不满。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建立上下顺畅的信息反馈机制,为下属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健全的机制来预防下属产生误解。
六、假如你是党史办主任,下属或副职故意出难题,你将如何处理?
我认为,应对下属故意发难,领导自己的能力是基础,应变是高招,策略是关键。
一要敢于面对。领导者千万不能让下属出的难题给考下去了,如果你不敢面对,或者低头认输,以后你的决策就无法实施,你的威望就无法树立,你的领导意图就无法实现。我认为碰到这种事要靠实力震住下属,那就是从容应对,以“速度快、艺术高、效果好”充分展现出自己解决难题的实力,让下属刮目相看,不得不屈服、信服、佩服。
二要善于应变。少数心存侥幸、不甘受人领导的下属故意设计一些来得突然、来得奇特的难题考验领导,其目的是看热闹、看笑话。面对这样的难题,接“招”要快,接“招”要稳,出“招”要狠,以“速度比你快、艺术比你高、效果比你好”迅速解决所出难题,把恶作剧者的气势和心理彻底压倒。
三要讲究策略。通常情况下,给领导出难题的下属有三种结果:一种是被领导打人“冷宫”,没有实质性的使用;一种是虽然被使用但始终得不到重用;还有一种是“不打不相识”,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前两种情况是任何领导都不愿看到的,这样做的领导我认为是不称职的领导。因此,领导在应对下属故意出难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策略。第一,要让下属知趣,有度,不可一而再、再而三故意发难。第二,要尽可能团结转化下属,为己所用。第三,要善于因势利导,变坏事为好事。有些故意出难题的下属,动机和目的并不坏,只是欠缺方法,其所出的难题也许正是解决某一大局工作的突破口。这时,领导者要善于借力打力,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找到解决更大问题的契机。
七、假如你是党史办主任,你的下属或副职当面顶撞你(给你难堪),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遭遇下属的顶撞是多数领导者常会遇到的难题,处理不好会深深地给本人和下属带来伤害。如果我遭遇这种情况,我的方法是:
1、迅速分析原因。下属顶撞自己的原因不外呼两种:一是领导者自身的原因,在工作中,领导不经意间伤害下属的自尊心,或引起下属误解、反感,从而导致顶撞。二是下属的原因。有的是性格原因,天生一张“刀子嘴”;有的是在家中或其他地方受了委屈无处发泄;有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善意争辩。弄清原因后,领导要进行自省和换位思考,切忌与下属针尖对麦芒地对抗从而激化矛盾。
2、设法平息下属情绪。如果顶撞者的意见有可取之处,领导者应积极主动地接受其意见,从而缓和或消除对抗情绪。如果顶撞者的意见是错误的,领导者也不能得理不饶人,而是要针对顶撞者错误的地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说服和解释,促其冷静下来。
3、要因人而异,巧妙应对。有的下属生来脾气爆,性情急,对某些自己看不惯或不合口味的事情就会和领导顶牛。对这种人的顶撞不要以硬对硬,而应采取委婉的态度,先表而上将他的意见接受,然后再把他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待他火气渐息,再言轻意重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些人心直口快,一旦明了事理,也就不会固执己见了。有的人是别有用心,存心要找岔子刁难领导,实属无理取闹。对这种人决不能让步,要选准时机,借助周边正义力量,义正辞严地对其进行批评,坚决去掉其阴暗心理。有的下属依仗自己有后台,有靠山,不把单位领导放在眼里,这些人遇到领导批评时少不了要发生顶撞现象,以为领导奈何他不得。对这种人,坚决不让步,但要注意策略,不要与其针锋相对,可采取敲山震虎、声东击西、侧面出击的方式,指出其的不对之处,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不气不恼,但言语中却是非分明,这样做,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照顾他的面子,使他明白道理。
八、你的部下越权处理事情,你怎么办?
部下越权处理事情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处理是每个领导者所要面临的现实课题。一经发生越权现象,要积极慎重地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加以纠正。我的方法是:
1、坚持“一样处理,区别对待”的原则。这里的处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处理,是指对越权的人都要进行科学的批评教育、使之明白越权的危害性,自觉遵守正常的工作秩序。区别对待,是指针对越权的目的和动机、越权危害后果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2、认真区分效应后果。无论越权人的目的、动机如何,其产生的效应和后果不外乎三种:1、完全是正效应,甚至比预期的好;2、正负效应兼有;3、完全是负效应。
3、选择合理的处置方法。
1对“完全是正效应,甚至比预期效果还要好”的越权人,要采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法,维持其决定和处理问题的现状。这些人工作有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越权"的动机是正当的, "越权"的效果与领导不谋而合。这种“越权”要先给予表扬,肯定其正确的方面,然后要给予适当的批评,指出“越权’的危害性,提醒其寻找既不"越权"又能把事情办好的方法。
2对“正负效应兼有”的越权人,要采取先肯定、后批评的方法,维持决定和处理问题的现状。这些人,和前面第一种一样,"越权"的动机是正当的,但"越权"行为与领导的正确决策有一定差距,在成果的取得上要受一定影响,存在某些损失,但仍是正效应,无损大局。这样的情况也要维持现状,先肯定其正确的一面,然后对不正确的一面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尽量使事情向更好的方向转化,取得更大的成绩。
3对“完全是负效应”的越权人,要采取严厉批评、促其警醒的方法,因势利导,纠正决定和处理问题的错误。有时下级"越权",对问题的决定或处理本身就是错误的,已经或正在产生负效应。这时,我们有必要对下级进行严厉批评,促其警醒,教育下属吸取教训,认清"越权"的危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救、纠正,"亡羊补牢",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九、如果你落选了,你会怎么做?
如果落选,我会这样面对:
1、以良好的心态正视淘汰结果。古语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公开选拔任用干部,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那么多的竞争者,总会有人胜出有人败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我将会一如继往地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失败、以一颗上进心溶入生活、以一颗责任心投身工作,以一颗诚挚心祝福能在这次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朋友、同事们!
2、总结失败的原因,积极寻找差距,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按这个说法,今天参加选拔的8个人中,至少有3个人能做我的老师,他们的学识、经验、能力都有过人之处。而对于胜出者,我的差距会更大。有比较才有差异、才有鉴别、才有选择。如果我落选,我将以胜出者为榜样,以这次失败为起点,找出原因、寻找差距,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自己。
3、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公务员,无论是在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哪一种职位工作,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其目的都为人民服务。如果我被淘汰,我将会以同样饱满的精神投入原来的工作,用忠心、精心、诚心、公心树立组工的良好形象。
十、试谈你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解。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人标准。这一标准的的提出,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才”的内涵和“德”“才”的关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必须弄清“德”“才”的内涵和关系。 “德”,主要是指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法纪观念、理论素养和人品道德等。“才”主要是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履行职责的能力等。德与才作为干部基本素质的两个方面,不可一概而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由此可见,二者之间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 “德”和“才”就好比汽车的方向盘和发动机,方向盘掌握得好,汽车就能正确地行驶,掌握不好,就会车毁人亡。所以选拔人才 “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
2、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并不是求全责备,而是说干部一定要在“德”上具备较高的基本素质,要在“才”上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能力。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德”看主流,“才”看专长。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我认为现实中选人用人应该是这样:德才兼备,破格使用;有德少才,培养使用。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3、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应建立健全以下四个机制:“公德和私德”并重导向机制; “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考察机制; “德看主流、才看专长”育人机制; “知耻明辱”律德机制。
地方党史工作总的特点是:现代化、科学化、社会化。现代化是指地方党史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都要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1、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史工作的全部内容,要以科学发展观贯穿党史研究的全部过程;2、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为党的历史发展主线;3、要使党史工作的方法与手段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
科学化是指如何使地方党史研究的内容正确反映党的历史的真实面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且使之为执政党的决策和提升执政能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社会化是指地方党史工作要面向社会,充分展示党史工作与党史成果的影响力,使资政育人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一、党史工作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党史工作历来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8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党史征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就包括澄清历史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党员和群众统一思想。随着党史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党史研究的日益深化,党史工作方式的日益开放,更加突出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史工作和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的意识。
二、开门办史的要求更加明确。党史研究不能闭门造车,党史工作更应走出书斋,与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党史事业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这方面,基层党史部门已经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应当及时进行交流。
三、成果转化的任务更加直接。由于在以往相当长的时期里,党史工作单一地局限于资料征集、编纂和党史编写;也由于在观念上对党史工作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使得党史研究的成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转化。大量宝贵的史料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随着基础工作普遍取得成果,党史队伍新生力量的逐步充实,无论从资源上、队伍上,还是从观念上,实施党史成果的转化,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利用党史资料,特别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党史资料开展各种活动,成为资政育人十分有效的手段。
四、党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随着传统观念的突破,各级领导部门和广大党史工作者对党史工作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转换。从内容上讲,曾经被看作不是正业,或者至少不是主业的项目,现在都列上党史工作的规划。从形式上讲,除去党史正本及相关成果之外,多种题材和体裁的成果形成了党史研究的百花齐放。从手段上讲,突破了单一的以纸质为媒介的模式,拓展到影视、演出、软件和信息领域。
五、党史资料的取材和用材更加丰富。党史资料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用途也愈加广泛。一些史料是我们写史,特别是在编写党史正本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党史工作的多样化,就会使在写史时没能直接利用的大量资料找到了用武之地。图片和实物可以做形象化的展示,口述史料可以直接向群众宣传,各种题材和体裁都可以用来生动再现党的光辉历史,起到育人的作用。
六、党史工作的地方特色更加鲜明。由于党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地的地方党史和各地的党史工作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得以充分的展示出来。所谓的依据县(市)情搞党史,就是一要充分地发掘当地党的活动历史的特点,二要充分地了解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思路,三要充分地发挥党史部门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这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三个充分”包含了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所需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