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王的自述》是一本由程维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昏:王的自述》精选点评:
●20171111 不错,写的挺细腻。 绍马,感觉挺好;绍兴,城市不错。
●金饼啊金饼~~
●内容描述很精彩,我个人是很喜欢看这种题材的书,推荐大家看,
●在读
●妈耶我竟然在豆瓣上找到了。
●情景再现,感情细腻,把一个落魄侯爷被迫上位,又被拉下王座那种被命运摆布的无奈,落寞,戏剧的感觉描写的很到位,文艺功底不错。
●不错不错啊
●好书!
●匆忙
●对于史料已有记载的内容描述不多,但仍然能看出作者的写作功底,不是借机炒作,不是东拼西凑。值得一读。
《海昏:王的自述》读后感(一):即使他不低头,皇冠仍然会掉
拥有复杂气质的张震,似乎非常适合汉废帝刘贺这个角色。
2015年底,海昏侯墓自被发掘以来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出土文物马蹄金、五铢钱、书简等数量之庞大令人咋舌。目前市场上已推出多部关于海昏侯的图书,而以海昏侯经历为素材创作出的长篇小说,由程维所著《海昏:王的自述》当属首部。该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海昏侯刘贺毕生的传奇经历,其过程跌宕起伏,语言婉转优美,情感充沛动人,为尘土下埋葬千年冰凉的历史赋予了生命的温度。
以第一人称写就的长篇小说,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人感同身受,可以说程维做到了。王的自述并非凭空杜撰,程维是将自身融入到刘贺的生命中,所思所想都踩在历史的遗迹上,正如同他在后记中所说:“在写作中我和主人公的心境是一致的,他生命中的好与坏我和他都同样经历了,既有源自灵肉深处的喜悦,也有铭心刻骨的悲哀”。读者在《海昏:王的自述》中可以看到大量现实的资料与艺术的想象相互交织,墓葬中的青铜雁鱼灯是由爱好青铜器的“我”亲自设计,府中的圣人画像屏风看过“我”的人生起落,命人四处密寻的诸子百家书简亦为“我”生前挚爱。仿佛每一件出土文物都随着海昏侯共同在程维的笔下复活,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史书对刘贺的记载不多,但对刘贺这个人物基本有定性:荒唐淫乱,不遵礼法。然而如果刘贺真的如此糟糕,当朝权臣霍光又怎会选他继承皇位呢?从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除了画有孔子像的屏风外,还发现了大量老子、庄子等汉代禁书竹简,令考古学家为之称奇,可见史书中对刘贺品行的记载也未必完全。
作者程维在书中描绘的“我”——昌邑王刘贺温良无害,熟读诸子百家,喜欢孔子《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种随性的状态。汉昭帝驾崩后,远在鲁地的19岁的昌邑王刘贺忽然成为了王位继承人,然而在短短的27天后,刘贺帝位即被废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皇帝。此后刘贺并未被汉宣帝和霍光杀害,反而在数年后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封地即在江西鄱阳湖以西。
自受宣进宫称帝至侍从悉数被斩后再回原封地,刘贺都表现出一副焦虑而不知所措的模样。他有心做一位“仁帝”,却在优柔寡断中无法避免地成为霍光的傀儡。他是权臣们利用的政治工具,想反抗却无能无力。一个不该做皇帝的人,一个原本没有做皇帝的野心,也没有能力做好皇帝的人做了皇上,因此他是哀怨的,也是无助的。作为政治上的一个失败者,史书记载了刘贺在皇宫中27天内做出1127件荒唐事情,历史本就是由成功者书写,是非真假便难以断定了。
书中对海昏侯刘贺的想象合理而富有诗意,历史的冰凉与艺术的滚烫碰撞,瑰丽的想象与如诗的语言融合,阅读每一段字句便如同抚摸温润的玉器一般,它精致而剔透,上乘的质地令人不忍放开双手。著名散文家邱华栋评价本书道:“《海昏:王的自述》是目前所有海昏侯题材创作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作品,作者以其独有的诗性叙事奏响了一个曾经为王、为帝、为侯、为庶民者的生命悲弦,颇具古希腊悲剧之美。”
读罢此书,恍如隔世。《海昏:王的自述》仿佛令读者与海昏侯刘贺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历史的光影不断在眼前闪现。作为一本长篇小说能够如此为历史赋予生命的温度,便是值得用心阅读的上乘佳作。
《海昏:王的自述》读后感(三):虚写抵达本真
历史与虚构
历史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姑娘。历史也是一块可以随意涂抹的画布。这都是文人的优美比喻,难免让人产生妖娆和艳丽之感。换句话说,历史由掌握了话语权的人,也就是成功者说了算。历来成王败寇,充满血腥与残酷。项羽英雄豪杰,垓下被围,只能乌江自刎,被称莽夫;刘邦谋略过人,得统天下,未免不是阴险之徒?作家程维的这部小说无疑颠覆了以往的历史书写。
不同于官方的记录,也不同于民间的传诵,更不同于遵照史实的演义,程维撕开历史事件的虚伪表面,深入历史人物的内心和灵魂,探索人性的幽微与深邃。甚至与历史记载背道而驰,为历史人物翻案。废帝刘贺,史料说他:“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程维则透过这些表面记叙、事件罗列,重返刘贺的内心,力图触摸他的生命本真,看清历史的现场。哪怕《史记》也多有不实,程维的虚构书写未免不是另外一种历史真实。
诚如程维在后记中所说:“我更关注的还是主人公在起伏跌宕命运当中的人性显露,我相信黑暗中的一点火星,对于在黑暗世界里沉沦的生命而言,那就是一个辉煌的宫殿。”
器物与意象
在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中,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玉器、编钟、青铜器、圣人屏风、漆器、错金银车马器等器物,令人叹为观止。在一般人看来,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历史文物而已,可供观赏,别无其他。但在作家程维的眼中,这些器物都附着了两千年前的人物气息。他们的幽魂还围绕器物不散,难以安宁。程维则用他华美的文采,借助这些器物,为海昏侯招魂,使他的冤屈得以申诉,使他的灵魂在这部小说中得以安顿下来。这就好比一场招魂的巫礼,必华服披身。妆容多彩,歌舞多姿。
除此之外,还有雁鱼灯、昭明镜、昆虫琥珀和蝶形玉佩。这些器物本身充满美感而外,作为意象,也是刘贺整个人生的隐喻。一盏雁鱼孤灯,烛照和温暖着他凄凉、黑暗、沉沦的一世,也让他洞悉他人内心的阴面覆蔽与暗影浮动。试摘一句:“雁鱼灯光下,坐着一侧面女子,她耳垂的精致吊坠使她有一种楚楚动人之姿,她的白色丝帛衣裙宽松覆盖四周,里面是一袭芙蓉般艳丽齐胸而下的柔软大裙。她好像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团灯影。”这样的描写可谓俯拾即是,雁鱼灯在作者的笔下带着不无浪漫和美感的想象,给人慰藉。昭明镜则给刘贺提供了遁入一个虚幻且虚无的世界的通道。那个世界与现实世界互为映射。还有堪称刘贺人生写照的昆虫琥珀,“美妙的琥珀里桎梏着一只飞虫,它的姿势还是展翅的,然而就在那一瞬被琥珀包裹,永久凝固在琥珀里,那是一滴神的眼泪,美艳而哀愁”。蝶形玉佩则代表了刘贺与杨雩的凄美爱情,这份爱情注定以生死诀别的悲剧告终。
鸦黑与雪白
程维不仅是个优秀的诗人,富有语言天赋,而且是位出色的画家。如果说意象是诗人的特长的话,那么色彩则是画家的专利。从其无心抑或有意的对于色彩的描绘中,我们亦可窥探作品的潜在信息和作者的内心符码。这部小说的主色调无疑是黑与白两色。黑白强烈对冲,贯穿了小说的始终。比如乌鸦与白雪,夜色与缟素,飘飘美髯与浩荡乳房,黑衣刺客与白装伶人,黑色栏杆与白鸽,历史的抹黑与自我的辩白等。
看作家程维在作品中是如何描写的:“一只黑色的乌鸦驮着白色的雪片飞到我的庭前,带来白茫茫的早晨。” “一些乌鸦的羽毛会纷纷扬扬落下来,像黑雪。” “未央宫一片缟素,百官众臣、王公贵族白衣胜雪。”“许久不见的白鸽又飞抵到了海昏侯府后院的黑色栏杆上。”……
黑色代表着压抑、沉重和禁忌,白色则象征着美好、和平与单纯。程维以色彩的语言、视觉的想象,表达了刘贺,也寄托了作者自己对美好与安宁的无限向往。正如小说中一再出现的一句话所描写的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大概是作者的终极理想。
幻象与魅影
一个幻象一直莫名出现在刘贺的眼前。一条无头犬,向他摇了三下尾巴。这大概是不祥的预兆。而这个幻象只有龚遂能够看见。龚遂看破了刘贺的悲剧一生,却只能无奈叹息。“龚遂默默地听着,他像个影子一样挂在屏风旁边。”“师傅龚遂说此话的时候一半脸部光影闪烁,另一半脸部仿佛隐匿在虚无中。”
刘贺常被噩梦困扰,梦魇与幻觉都是现实的投射。程维的虚写可谓直抵人物的内心与灵魂,充满奇思异想。梦魇与幻觉往往比现实更见本质,也更具血肉。历史的书写不再停留于对于事件的貌似客观的叙述。瞬间的光与影反而能够勾勒出人物内心的深层图景,而且有着强烈和魅惑的画面美感。
除了幻象之外,魅影也是作者所着力描绘的。程维不但虚写历史,甚至充分发挥瑰丽的想象,向着神话的方向迈进。雁鱼、连枝灯影也好,昭明魅镜也好,屏风人影也好,影壁翼人也好,无不如此。比如:“镜子里甚至呈现了李夫人的许多不同身影,仿佛镜子贪恋一个人的美,就将她强行留在深处。”“我发现连枝灯影里有一个美婢在那里窥视,待我再想看清楚时,她就消失了,仿佛一缕散香,消失在馥郁旳夜色里。”“雁鱼灯的光晕里,他像一个又薄又轻的影子,他默默地把我扶起来。”“被夕晖染得焦红的树叶在簌簌变黑,投下沉重的阴影。” “灯影在墙和帐帏上虚晃着,变幻不定,那影子一时像我想象中的霍光,一时仿佛是那个一闪而逝的令我惊艳到了的女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