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雅舍遗珠》经典读后感有感

  《雅舍遗珠》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雅舍遗珠》精选点评:

  ●相比其他雅舍系列,杂而丰富。

  ●佩服大师的博学多识,但是文风。。实在爱不起来。。

  ●作者能将生活上琐事写得生动有趣形象。

  ●真的喜欢

  ●关于猫狗的文章蛮有趣的。游记篇也很好,就是对美国夸太多了╮( ̄▽ ̄")╭

  ●梁实秋的散文很厉害,的确很厉害,深深折服。

  ●收录了梁先生不同年龄段执笔的文章,写作风格变化挺大

  ●收录了很多别的版本没有收录的精彩篇目,很赞~(≧▽≦)/~

  ●尤其喜欢写猫猫的那一段~ 最近可能是因为静不下心的缘故,好像不怎么适合读散文,于是也就草草读完了

  ●他每译完一剧,就将手稿交给妻子装订。程季淑用纳鞋底的锥子在稿纸边上打洞,然后用线缝成线装书的样子。没有妻子的支持,梁实秋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当时他们的家境并不宽裕,程季淑不在乎,她没有逼迫丈夫去赚钱,而是全力以赴的支持,这在艰苦的岁月里是很不易的。1967年8月,梁实秋前后耗费三十六年的时间与精力,将中文版莎翁全集完成,由台湾的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梁实秋终于成为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全集的第一人。

  《雅舍遗珠》读后感(一):亦师亦友

  这样梁先生的散文全集也消化完毕了,不愧是中国散文数量第一人。渐渐我也被带动,时常想把身边的一些事随意的记录下感想,只可惜因为浮躁和对阅读的进度追求,静不下心来写。梁先生就是我认为的那种,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有些观者不认同的,也不会叫人激动。这就是梁先生跟鲁迅先生的区别。假使让我选择,我倒情愿让鲁迅做先生,而以梁实秋为朋友。先生可以带点强烈的教导倾向,而朋友则是心灵乃至灵魂上的对语和相交。

  《雅舍遗珠》读后感(二):俯拾珠玉 ------读《雅舍遗珠》有感

  看完了这本散文集《雅舍遗珠》,文字很优美,读来很轻松,既然这部书是为了补全遗珠之作,感觉读完这部书也俯拾了不少的珠玉啊。

  可以看出梁实秋这个大家在一些散文中也不乏调皮之语,很轻松很幽默,一个有才气又不傲物的邻家大大形象仿佛出现在眼前。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乏散文能够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一些文中的观点也与我深有共鸣。

  文章中引经据典,许多诗句名言信手拈来,作者自己许多文字也堪称经典,值得记录背诵啊。

  一个人应该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依。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

  柴要自己砍,身体就可以暖两回。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兰,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其少不讽诵,其壮不论议,其老不教诲,亦可谓无业之人矣。除纸笔代喉舌,千种思量向谁说?

  《雅舍遗珠》读后感(三):温润高雅中的凌厉和无奈

  起初,对梁实秋了解不多,耳听目染中,只知道他是和林语堂、胡适、鲁迅这类的文学大家,不同于鲁迅的锋利和孤傲,梁实秋的文章中,给我一种心安、平和的感觉。

  《雅舍遗珠》其实集合了诗歌、小说、信的很多内容,这里统一叫作散文吧。从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到与鲁迅的论战,我们可以看到文人墨客的心境远不是常人能够比拟的。

  冰心说过,人应该像一朵花,有颜色和香味,生活才会有情趣。而梁实秋就是这么一朵花。从这本书中,我看到过梁实秋的诙谐和幽默,更看到他的谆谆教导、不恃才傲物的邻家学者的形象,他总是能从社会中点滴的琐事看到人性中的暗影。谁说和尚才能看破红尘,当人有足够的阅历和处处留意就能让我们看到浮华社会背后的真物。

  人是骄傲的,有自尊的,但很多时候,人又屈服于人性底层的自私和阴暗。我们到喜欢到动物园看各种动物,狂野的狮子和老虎,我们得意于自身所谓的“自由”。看滑稽的猴子,可能只是源于我们卑微的优越感。我们讥笑骆驼的愚笨,骂他们只会默默的承受和忍耐,然而我们又有多少人做到这些?

  人总是习惯看到别人的缺点和劣势,自然忽略了那些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但人又是极其矛盾的动物。梁实秋以猫为例,爱猫的人爱得死去活来,恨猫的人恨得牙根直痒,面对满大街的野猫,梁实秋虽然算不上爱猫份子,但是亦无可奈何,因为满大街都是,救一只猫回去根本毫无意义。而流落街头的野猫,在阴暗的小巷中,在肮脏的垃圾堆中艰难的度日,而自己家里养的家猫怡然食鲜眠锦。

  这个本无公平可言的大社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真的是这样吗,哪些出生就流落荒野的野猫又有何错,只能怪斯是命兮。

  《雅舍遗珠》读后感(四):回望来时路,唱一曲岁月欢歌

  相比雅舍系列的其他五本(《雅舍小品》、《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谈吃》和《雅舍忆旧》),这本书的内容显得有点庞杂,包罗万象,但也因此而全面体现出作者的情趣、学问和智慧。

  梁实秋先生的高明之一在于他能从最最寻常的事物中悟到人生的哲理。 比如,讲到钱,他说:“小康之家用钱大有伸缩余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有人爱买书,有人爱买衣裳,有人爱度周末,各随所好。把钱集中用在一点上,便可比较容易适度满足自己的欲望。”想想,发现的确如此呢!比如我自己,就是爱买书。同样两百块,要是用来买一件衣服,我会心疼好一阵;但若是用来买八九本书,我会开心好一阵。看着那些书就很有满足感。

  其高明之二在于那些充满智趣的话语,总是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忍俊不禁——这样的阅读真是一种享受。提到自己后来不吸烟了,他这样写道:“我吸了几十年的烟,最后才改吸不花钱的新鲜空气。”自己不吸烟后见别人吸烟,他总是会退避三舍,心想:“我过去就是这副讨人嫌恶的样子!”

  关于生病与吃药,他说:我的主张是:(一)最好不是人;(二)次好是是人而不生病;(三)再次好是不在上海生病;(四)再次好是在上海生病而不吃药;(五)再次好是在上海生病吃药而不就医;(六)再次好只有希望在下世。我的上面这六个主张,能倒着次序完全做到!

  真是让人喷饭呵!

  各种柴米油盐后,他也舞文弄墨、风花雪月,写《群芳小记》、《山杜鹃》,想象“寒梅着花未”的诗情,回忆徐志摩与赛珍珠之间的“情事”。爱坐看云起,也曾行到水穷处。享受寂寞清福,也调侃那种状态。

  寻觅这些散落各处的遗珠,依稀可以看出来时的足迹。作者那一段岁月的欢歌,一字一声地响在耳畔。古典的诗意和美好,总是叫人怀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雅舍遗珠》经典读后感有感  雅舍  雅舍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随笔

 早上匆匆忙忙拿起一个粽子塞到嘴里,总是觉得时间过的很匆忙,但在闲暇时刻内心的空虚又吞噬着每个器官,刻骨铭心的东西,怎能在这一刻挥之而去呢,时光机的秘密我依然不...(展开)

美文

 多想陪在你身边的人是我!

  最近我的心情好矛盾!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我爱你,根本就离不开你!你说过想要我开开心心的,你却不知道我的生命里有你才是最开心的!你说会保护我,可是现在伤我最深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