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经典读后感有感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是一本由李工真著作,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精选点评:

  ●从民主共和国到纳粹集权统治,“荒唐”的变化背后是无数股“合理”的潜流。

  ●虽然是讲课稿,但也不乏有价值的见地。就是有80年代学者的毛病:专业内的学问学的很透,但是又忍不住跨界,偏偏跨界之后水平还很尴尬。

  ●作者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德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心理。一战战败的影响特别是暴力工业现代化与经济危机的冲击;社会风气由德式的传统转向美式的现代主义(物质功利、性开放等);众多失业人口无法安置;经济状况的恶劣让无产、中产等各个阶级怨声载道,矛头被引向有钱无权的犹太人;人们寄托于卡里斯玛型领导者,极端民族主义者投机成功,魏玛政府最终垮掉,纳粹党上台。

  ●第二到五章太牛逼了,从福利社会到社会阶层,把以前看的几本全串起来了,堪比asmr的快乐。

  ●看的公开课

  ●可能因为是本科课程讲稿的缘故,一遍读下来不像想象中那么凝练精准。最大的收获是知道魏玛宪法“总统紧急条令法”的设计者是马克斯·韦伯~

  ●K561.4/bnu7

  ●希特勒及其党羽是怎样炼成的。

  ●很深。

  ●很传统的观点。纳粹运动是“似是而非的现代性”——其手段是现代化的大众政治,但其目标却既反传统容克贵族的统治,又反现代政治的个人主义基础。虽然作者认为小资产者、服务业工人、职员、官员、知识分子等中间阶层是纳粹的主要支持者,但私以为如果没有容克贵族和民族资本家的钦定,究竟鹿死谁手也未可知。社会两极分化能造成中间阶层的愤怒,但也可能造成中间阶层的消失,最后一齐倒向共产党。如果大萧条没有来得那么快,兴登堡及其总理们没有那么蠢的话……太惨了)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读后感(一):读后

  原来只粗略的知道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以及对反犹和德国通货膨胀来自于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

  看完《十三讲》,比较清楚的了解了德国的社会状况及阶级构成,他们各自的立场。希特勒和马克思都是极端主义者。只不过一个是极端反现代主义,一个是极端现代主义。没有希特勒,没有第三帝国,德国依然会出现另外一个独裁者。不过魏玛共和国和第三帝国时期的一些美好的设计已然成为现代社会构建的榜样。高速公路、现代社保制度……

  现代社保制度首先需要保证有人创造财富,对实体经济的需求是巨大的。如果大家都做金融、第三产业,大家就等着被通货膨胀、银行家榨干吧。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读后感(二):德国现代史的一些问题

  第一讲:几代人的经历和妇女解放斗争

  在阐述一个社会运动和社会形态时,研究人口结构是一个必由之路。在20世纪德国魏玛共和国时代,一战带来了10%的人口损失,主要是600万的青壮年人口,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随后的的10年间,少年儿童逐渐长大,伴随着父母威权的丧失,年轻人开始逐渐摧毁现状,而这本来就是年轻人在社会上的特殊角色。由于这些工人的斗争,魏玛共和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8小时工作制度的国家。年轻人在社会中找不到发展的机会,面临着结构性失业危机,所以这个时期我们看到有很多年轻有为的学者去了美国,导致了科学文化中心的转移。一个安排不了年轻人的国家,肯定是一个衰老的国家,而纳粹运动是很容易在这样的国家中获得生长土壤。所以魏玛的德国青年一代是迷失混乱的一代,失业的人们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而个人的软弱无力往往通过集体施展暴力这样的方式得到补偿。同样是由于经济的衰退,女性工人更容易获得青睐,因为可以付给她们更少的工资。也因为此,驱赶妇女成为一种思潮,最终希特勒喊出了“妇女回家”的口号。

  第二讲 病态经济结构和合理化运动

  由于德国的政权武装非常好,所以工会从来没有采取马克思的暴力夺取政权的建议,反倒是和资本阶级合作和和谈。由于德国、英国、法国这几个传统工业国家在在电气化时代中的落后,加上一战战败带来的鲁尔区被占领、关税被没收等事件,德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困难,只能走上hiperinflation的道路。但1924年的道威斯计划结束了通货膨胀,也使劳资冲突更加激烈。所谓的合理化运动是期待企业可以通过集中化来提供效率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合理化”带来的分工导致了人民阶级内部的非团结化。德国这种阶级合作需要整体经济的增长来缓和分配的矛盾,但经济无法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变成了政治危机。

  第三讲 福利国家的讨论

  国家福利制度作为一个再分配制度,必须以经济上的稳步发展作为前提条件,这是因为要保障福利制度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投保的资金多余claim的资金,而福利制度的根本矛盾在于当需要帮助的人的困境最大的时候往往也是他能从社会中得到帮助最少的时候。其次,福利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补救措施,它可以为政府提供一个时间差,一个缓解社会矛盾冲突的时间差,允许政府来想办法重新发展经济。另外,作为福利制度本身,它可以促进生产力、增进文明进步等,所以德国发明的这一套国家福利制度存续了下来。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读后感(三):魏玛之后

  我要标记的其实是德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巴约尔的《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败》;但这本书被豆瓣下架了,不知何故,就放在本科李工真老师的课程讲义下面,算是对李老师给我教授德国史的致敬。也是挂羊头卖狗肉,《法兰克福评论报》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令人难忘的描述,尖锐的评论,丰富的事实:一部出色的著作。”如果只要能做到这三点就是一部出色的著作的话,那我们对著作的要求也就太低了。

  应当承认作者在纳粹德国腐败问题研究上用力很勤,史料的爬梳很见工夫,详实的史实叙述能建立一种场景感,可以对纳粹德国的腐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文章中展示了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例如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压迫所导致的全民腐败,形成了一个“强盗共同体”,又如对艺术品的贪婪实际上只是对最高权力的一种模仿与趋炎,都让人耳目一新。

  但作者“记叙式”的行文风格导致了一个很遗憾的地方就是,他几乎对文章所有精彩的地方都没能展开论述,只是在大量同质、重复的史实列举之后轻描淡写的做了一点解说,提出的概念也没能很好的阐述。除此之外,本书除了文末提出了第三帝国“腐败”应当有种别样的理解路径之外(这一点也完全没有展开),主要的结论是纳粹德国的腐败在于缺少外部监督之下的“恩主—荫客模式”,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在政治学里是不证自明的事情。

  书里大量的场景式描写还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有意无意忽视了对照,导致这部研究著作更像是一篇过期的新闻报道,作者说第三帝国的腐败远比魏玛时期严重,并没有给出证据,这让人很难判断腐败究竟是德国近代史的常态还只是第三帝国时期的变态,他既没有提出这种腐败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没有分析第三帝国腐败的内在根源,只是笼统的认为腐败来源与不存在有效的监督,并不对第三帝国内部腐败的机制进行深入探索,使得这本书在学术意义上的价值大打折扣。例如说,作者认为帝国腐败深深影响了其灭亡,但他又如何解释战争前期德国高效率的军事胜利呢?作者在最后承认帝国腐败重要集中在纳粹党部及纳粹相关机构的腐败,军队及传统职业官僚系统的腐败相比之下要“干净”一些,造成这种令人破费思量结果的原因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但作者全无论述。

  应当看出,行文的感情色彩是比较严重的,可以看出作者代表了德国乃至西方世界的主流情绪,这种情绪本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某种程度上或许妨碍了学术研究意义上的严谨与公正,并不能看作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历史学研究作品,资料性大于学术性,只能给三星。

  《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读后感(四):【一些摘录】

  【知识分子】

  冯诺依曼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之所以去美国,是因为德国大学因为财政

  原因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教席。

  知识分子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让“优胜劣汰”成为热点话题。

  知识分子右翼集团反对犹太人,一方面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另一方

  面是思想冲突。

  犹太人因为惯受压迫,从而追求自由民主,社会进步,现代主义。而在

  德国知识分子看来,这不过是敌对的庸俗的法兰西思想。

  【妇女】

  现代妇女的工作压力与传统妇女的家庭压力同时压在了妇女身上,让她

  们十分痛苦,希特勒则提出了“妇女回家”的口号。有许多人响应。

  【经济】

  魏玛共和国通过通货膨胀来缓冲战争赔款,列强却不吃这一套,法国比

  利时军队强占鲁尔便是这么来的。

  【复员军人】

  戈培尔小儿麻痹症,无法参军,读了八所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却仍然生活无着落,最后冒充复员军人领取供养费。

  【贵族集团】

  兴登堡和那些名字里带“冯”的人,是贵族集团,他们面对民主党派,

  最后选择了和希特勒进行合作来获取权力。

  马克斯韦伯在魏玛宪法中植入了“总统紧急条令法”,可以解散议会,

  独断专行。他以为这可以让民主总统在议会不能达成多数时控制局势。

  没想到被贵族集团和纳粹钻了空子。

  【赫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赫斯一度同希特勒一起在李斯特团服役,但并不

  相识。先后在西线和东线参战,两次身负重伤,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

  晋升为预备役中尉,最后转入德国空军服役。战后他在慕尼黑大学学经

  济,但大部分时间似乎在散发反犹小册子,和同巴伐利亚当时极为猖獗

  的各色各样武装团体殴斗。1919年5月1日,慕尼黑苏维埃政权被推翻的

  时候,他正处在枪火密集的地方,腿部负了伤。1年后在一个傍晚,他去

  听希特勒演讲,对他的口才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在1920年加入纳粹党

  ,成了希特勒的亲密朋友、忠实信徒、私人秘书。

  1923年1月,赫斯追随希特勒在慕尼黑的贝格勃劳凯勒啤酒馆举行暴动。

  暴动失败后,赫斯逃至奥地利,稍后回到德国,被判在兰德斯堡监狱(

  当时希特勒正在其中服刑)服刑7个月。正是在兰德斯堡监狱,赫斯激起

  希特勒对地缘政治学的兴趣,笔录了希特勒的名作《我的奋斗》。不仅

  如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赫斯是《我的奋斗》的作者之一。因为赫斯

  调整过希特勒的一些构思,对全书的内容提出过建议,对文字作过某些

  修改,对某些部分作过删节并加进赫斯的某些观点。纳粹党于1925年重

  组之后,赫斯成为希特勒的私人秘书。这是赫斯青云直上的起点。1932

  年12月,赫斯被希特勒任命为纳粹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就在1932年

  ,赫斯成为德国国会的纳粹党议员,晋升为党卫军上将,继希特勒出任

  德国总理。纳粹党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之后,1933年4月21日,赫斯被任命

  为纳粹党副元首。同年6月29日,赫斯还被任命为德国不管部长,统管除

  外交政策和武装部队以外的一切事务。

  1941年5月10日下午,赫斯与妻子伊尔莎·赫斯匆忙告别,在副官、传令

  官、保安官和司机的陪伴下驱车来到德国奥格斯堡机场。赫斯换上德国

  空军尉官制服,留给副官一封如果赫斯离开4个小时之后仍未返回就得尽

  快转交希特勒的信件,然后单独驾驶业已准备就绪的Me110战斗机飞往英

  国苏格兰,其时为中欧时间17点45分。当晚23点09分,飞临苏格兰的赫

  斯伞降在汉密尔顿公爵住宅区所在的格拉斯哥附近。飞机坠毁的巨大响

  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农场总管戴维·麦克莱恩找到带有轻伤的赫斯

  将其带往农场。赫斯在路上用英语对麦克莱恩说:“我是德国人。我的

  名字是艾尔弗雷德·霍恩上尉。我是来此执行特殊使命的。我想向汉密

  尔顿公爵提供重要情况。”赫斯先后被带到吉福诺克国民自卫队总部和

  格拉斯哥,一再申明要见汉密尔顿公爵。5月11日,赫斯终于和业已担任

  皇家空军某歼击航空兵群司令的汉密尔顿公爵上校相见,公开表明自己

  就是鲁道夫·赫斯赫斯说明自己在执行人道使命,元首并不想征服英

  国而是要实现停战;元首认为德国将迅速赢得战争,而赫斯想停止这种

  不必要的流血,建议德英双方共同讨论可行的和平方案,同时转达希特

  勒的和平条件;要求英国国王保证赫斯的行动安全和自由意愿。5月13日

  至15日,英国前驻德国大使馆一等秘书伊冯·柯克帕特里克爵士奉政府

  之命数次与赫斯接触。6月9日,英国大法官西蒙勋爵亦曾奉丘吉尔之命

  与赫斯谈判。9月9日,英国飞机生产大臣比弗布鲁克勋爵在前往莫斯科

  进行武器装备供应谈判之前与赫斯交谈。除此之外,被转移到伦敦塔的

  赫斯实际上处于软禁状态,因而深感失望。

  最后,因为他没参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计划制定,所以只是个思想犯,

  得以逃过极刑。

  【反犹】

  希特勒认为,从有的方面,犹太人是国际金融资本主义的控制者;从左

  的方面,犹太人是利用工人阶级的不满制造阶级战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

  明人。这两种看似队里的犹太势力联合起来,侵蚀着世界。

  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里确实除了列宁和斯大林外,几乎都是犹太人。

  第三产业首先出现在犹太人的银行和百货公司里,职员在德国因而在经

  济高速发展中断后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

  一开始,冲锋队用量鼻子,看眼珠,看头发等方式检验犹太人,但是不

  科学,冤案很多。后来就采用犹太血统的纯正度来辨别。如家里四位老

  人都是犹太人,则孙子是百分百犹太人,等等等等。不同“纯度”的犹

  太人有不同的限制和权利。最后真正被杀害的,都是百分之百的犹太人

  。

  纳粹一开始并没想消灭犹太人,而是囚禁到马达加斯加岛构建努力经济

  体榨取利益,后来战事进展过快,来不及处理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俘虏,

  便开始系统屠杀。

  万湖会议(德语Wannseekonferenz)是一个纳粹德国官员讨论“犹太人

  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Final Resolution)”的会议。这个会议是在

  1942年1月20日举行,地点是柏林西南部的万湖的一个别墅。这个会议落

  实了有系统的犹太人大屠杀。

  【思想】

  在《秘密之书》中,希特勒已经预见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存在

  和将在欧洲合拢。

  他用最现代的方式去反对现代性。

  纳粹思想看来互相矛盾毫无新意,但正是这种可怕的简化,让它可以迎

  合社会上各种人的愤懑情绪,从而获得巨大的号召力,恰如戈培尔所说

  “纳粹主义就是反对现存社会的一切!”

  【历史】

  中世纪时,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但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海洋时

  代的到来,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欧亚通道的阻断,德国逐渐没落了

  。

  AD 8-10,克里米亚的哈扎尔帝国为了避免同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

  冲突,选择了犹太教作为信仰,从而打破了犹太人在离开耶路撒冷后在

  所有国家中受歧视的历史。

  后来,哈扎尔帝国被罗斯帝国灭了,帝国中的犹太人一部分去了欧洲,

  成为东欧犹太人的来源,另一部分来到中国,聚居在开封等地。

  北宋灭亡后,犹太人跟着抬到了杭州,出钱给南宋皇帝修皇宫,因而得

  赐姓“赵”。今日杭州姓赵的,基本上都是犹太人的后代。包括姓金的

  ,姓艾的,都是。

  犹太人讲究卫生,欧洲人则很少洗澡。且犹太人因为被限制在“隔都”

  (隔都或隔坨区是西方语言“ghetto”的音译,词源于中世纪的犹太区

  ,现代词义是市区中少数民族的聚集区。)里,病源易控制,因为死亡

  率较低。但是欧洲人认为犹太人经商,流动性高,便把黑死病赖在了他

  们身上。这样一来,犹太人问题就从宗教问题变成了一个事关欧洲人生

  命安全的问题。

  犹太人做生意是很灵活的,百货公司,超市,股票,都是犹太人发明的

  。

  一战时,皇帝不反犹,因而许多犹太人奋勇参军。德国军队中50万人有

  15万人是犹太人,最年轻的志愿兵就是14岁的犹太人约瑟夫·奇帕斯。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

  ,长约30公里,由阿登纳(KonradAdenauer,当时的科隆市长,后来的

  西德总统)于1932年8月6日宣布开通。是希特勒调兵用的。

  希特勒为了战事德国人的优秀,组织了几万工人去美国旅游,加上奥运

  会的举办,全世界都认为德国了不起,连一向可怜的工人都能全球旅游

  。纳粹垮台后,现代旅游随之发展起来。

  德国每个工人一周都有六个礼拜假期,现在也是这样,这是希特勒的“

  通过欢乐获得力量”运动的结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讲  三讲词条  现代史  现代史词条  德国  德国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美文

 仲秋月夜

 深秋夜长,一个人倚窗,清闲地品着茶,窗外高高立着的银杏叶树,提着大月亮来看我,大月亮啊,晃晃悠悠,晃晃悠悠来到我的窗前,半边脸被枝头上的斑驳的树叶遮住。  可...(展开)

美文

 行走在路上

最近看了《一个人的朝圣》,跟着哈罗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我救赎之旅。“你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而吃,吃也是...(展开)

美文

 娉婷赋

 作者:凌霄风骨   雅若风骨,韶慕清华,缤纷浅纪,英姿丽飒。坠玉之音,琼目如琳。桃花粉面,锦瑟流年。希羽纷飞,幻若轻烟。缓歌漫舞,灵跃不均。皓质芳华,气吐如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