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恩主经典读后感有感

  《恩主》是一本由苏珊·桑塔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恩主》精选点评:

  ●智慧的桑塔格,我是真的读不懂你

  ●文笔生硬内容肤浅,讲是的一个有钱闲着没事脑子瓦特了的男人跟自己的梦过不去,看似很哲学但是我个人真不想看这种芝麻绿豆大点儿的感想。

  ●受教了

  ●我还年轻,自然要做些事来释放我躁动不安的能量

  ●奇幻又现实...

  ●其实当时没看懂

  ●的确是很“反对阐释”了

  ●我不要成為任人擺弄的女生。

  ●感觉翻译不太行。

  ●阅读体验略差,“我”既是一个释梦者,也是一个精神病人,怎么看都有一种神神叨叨的感觉。

  《恩主》读后感(一):还未结束便要重来

  读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想有些文字虽然看在眼里,但进不了心里,就一遍遍反复读。

  很喜欢她的作品,看着的时候就想把所有的都买来,看完之后就以为势必要再读几遍。

  做一些笔记,想以一些问题,窝在空调间的沙发里,从中午看到天黑。这大概是我喜欢自己度过星期六的方式,别把自己拖着走到热闹的某处去,别在电脑电视上浪费太多无聊的时间,一些零食一本书,简单的好时光。

  作为零八年第一本看完的书,不错。

  《恩主》读后感(二):作者到底在说什么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小说,有思辨的乐趣,是值得反复读的文章,每一次都能看到新的东西。

  特别是书中人物所持有的那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这个年代我们身上弊病的对比和夸张。我觉得很吸引我一点是,怎样学会关注自己而多过多管闲事,探讨自己而不是不断追求欲望不断失落不断空虚好得多。即使是梦一般荒诞的事情,我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便可,别人的观点看法根本不重要。

  或许认为我是神经病,或许认为我是谋杀犯,或许认为我是面目可憎的人,但是,我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过活,我才会获得宁静,这是最重要的~~社会的道德和法律是不会成为底线,我乐意成为杀人犯说明我愿意承担后果,这是我根据自身作出的选择。我料想到了,或者没有料想,仅仅只是身不由己,但是,我却是选择了,底层次的意识是我真正的意识,而不是压抑过的。而是释放了的~~

  我想,苏珊也许是这个意思~~

  如果不是,愿她今晚可以托梦给我

  《恩主》读后感(三):一种温柔的虚无

  在看桑塔格的《恩主》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模糊而又自以为正确的看法,那就是一个人如果过度关注眼前的现实,关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他是不可能写出一部深入内心的作品的。最现成的例子就是李敖,没有人敢否认他的博学,他的强悍,他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斗争的勇气,但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除了让人再一次见证他的博学,实在算不上好的小说。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年—2004年)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那些为她赢得广泛声誉的也是那些评论文章(就是没读过她作品的人也知道她那本《反对阐释》),她曾经满世界的跑,许多地方当时正战火纷飞(比如越南,比如前南斯拉夫),很难想象,她这样的一个作家能写出一部深入人的内心的小说。但她偏偏就写出这么一部小说,我们只能说她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更多面,也更为有才能,她的才能和丰富总会打破我们的一些惯性思维。

  桑塔格写《恩主》那一年(1963年)刚好三十岁,那是个从青春期以来一些迷茫和困惑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年纪,桑塔格不想把这种困惑带到四十岁,她要把它们打发掉,我相信这是她的写作动机。尽管桑塔格说,她的第一本小说一点也不想写她自己,但我坚信,许多人的第一本小说,多多少少都会是自己的精神自传,无论他给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带了什么样的面具,也无论他的主人公与他有多么不同的人生经历。我看了许多对于《恩主》的评论,没有哪个人的评论比桑塔格对自己的作品的评论更为准确的了:“《恩主》探讨某种遁世的天性,事实上是非常虚无主义的———一种温柔的虚无主义。”其实探讨的还有死亡,而谁都知道,死是彻底的虚无。

  这种无限遁世的可能被桑塔格安排一个法国男人希波赖特来承担——开始是一个早早赢得声誉的大学生,最后是一个躲在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偶做些善事的老男人。这个男人起先偶尔做了一个离奇的梦,然后是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梦,他对梦里所呈现的景象不能理解,然后不停地自我审视,从而陷入自我的泥潭不能自拨。他的梦又有意无意的与他的现实生活发生了“互动”,这种体验,几千年前的庄子曾经体验过。他曾就他的梦给他带来的困惑求教于他的作家朋友让.雅克,就教于他的相好安德斯太太,求教于神父,求教于一个研究秘密宗教的教授,但没有哪个人能给他解开困惑。

  而在现实生活中,希波赖特的基本姿态是逃离,最最主要的是逃离安德斯,先是于一次蜜月似的旅行中,把她以一万三千法朗买给了一个阿拉伯人,安德斯太太逃回首都(谁都知道那是巴黎)之后,他不惜纵火杀人来摆脱她,杀人不成之后,又匆忙结婚,事后为了良心上的安宁,送了她一幢装璜得很豪华的房子,及时来的战争彻底击垮了安德斯夫人,而在结尾处出现的另外一位安德斯夫人,虽然没有再纠缠他,但却给了他一段梦靥般的恐惧,我们弄不清希波赖特是因为崩溃而最终走向了平静,还是因为顿悟而走向了平静,还是因为筋疲力尽而平静,一切都是是而非。最后的几个章节几后又把前面的现实经历都变成了梦,而把梦又变成了现实,庄生梦碟重演了一次。

  有人把桑塔格称为女权主义者,我觉得那实在是对桑塔格的一种误读,最少对于《恩主》的作者桑塔格如此。在《恩主》中,里面出现的女人多少都有些可笑,而男人因为那天然的本性而给她们造成了伤害多少有些可恶,但这种可恶,甚至连张爱玲说的“小奸小坏”都谈不上,只是他们就是那样。

  还有人把桑塔格归于先锋作家,但从《恩主》看,她并没有玩弄那些让人头晕目旋的文学技巧。我相信她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很博学,但在小说里,我好象没有看到一个书名号,也没有提到任何一位大师的名字以及他的名言,倒是《恩主》本身里面有许多称得上名言,比如:

  “尽管我拼命往前冲,我依旧跳不出自己的意识外围线,但是,我却能进入更里层。我能够在大圈中找到一个小些的圈子,然后爬进去。”

  “如果我不能走出自我,我就待在其中。我会抬眼看着自己,把我视为自己的风景。”

  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找到许多适合自己的经典的句子。

  而在小说的结尾那段内心独白,只有真正的沉溺最后走向平静者,才会说出那样的独白。如果把这段文字放在佩索阿的《惶然录》里,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唐突。

  桑塔格于2004年底去世,不知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不是那样平静。

  《恩主》读后感(四):梦如人生,人生如梦

  本书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

  1、作者是个二十多岁的美国女性,而这本小说主人公是个上年纪的法国男人,作者可以采用一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物,却可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处理关于这个主人公一个个非而所思的问题,同时变成了吸引读者的东西。

  2、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希波赖特的精神旅行的故事,而这一次生命之旅、精神之旅是通过主人公记录他的一个个梦境故事,他对梦境内容反省、解析,同时让梦境内容表现于他的生活中、人际关系中;也从生活中去解析梦。最后这个故事以达到平和或宁静而结束。

  3、故事结束也留下一个让读者思考的问题:主人公年轻时的情人安德斯太太最后结局是如何?到底那个才是安德斯太太?

  4、从梦中去体会人生,从人生中去体会梦,到底那个才是真实的人生呢?

  也记录下一些有趣语句,供大家参考:

  1、一门科目的明确界定和精确定位以及相邻分支学科的确定——下是我所寻找而未觅得的。我也不反对讲究形式。我所反对的教授们提出问题仅仅是为了解决它们,如此而已,下课时间一到,他们就立即打住,分秒不差,准时得让人要发疯。我对学问的执着,与饿汉看到三明治一样,这个饿汉抓起人家给他的三明治,连包装纸都没撕就吃起来,这并非因为他急不可待,来不及撕开纸就开吃,而只是因为他从来就不知道要撕开纸头,要不就是忘了怎样撕。

  2、我们时代真正变革已经不是什么政府更迭,也不是公共机构人员变动,而情感和理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分析起来可要困难得多。

  3、我个人感到的种种困惑本身就是这样一种情感变化的征兆吧,这是一种尚未命名的变化,一种尚未诊断出的意识错位。

  4、我并不就是默认自己的焦虑,而是经过几番斗争、危机以及多年的反思,我从焦虑中悟出了某种意义。

  5、对待某一思想,就要将它分解成最小的组成部分,然后将它们由最简单至最复杂重新组合起来,而且要切记,要数一数,看看是否漏掉哪一步。

  6、与其绞尽脑汁冥想,还不如赶紧动手解决一些为好——不是靠突然的意志行为,而是慢慢地,非常耐心地来做。

  7、观点并没有真正的对与错,而只是人难免会出错。

  8、不要满足于自己的,或任何人的好意

  9、不要希望别人拥有他们自己不希望拥有的东西

  10、不要把别人的劝告当耳旁风

  11、不要害怕别人不赞许,而不要遵循可行的得体和谨慎的原则

  12、不要过高估价财富,也不要为抱负所困

  13、不要推销自己,也不要对别人提要求

  14、不要希望长命百岁

  15、为了凿去包裹着我的大理石块,任何经历,任何痴迷的思考都无不显得极为重要

  16、他们每个人对生活都有独特的、有趣的观察视角,都能让我受益——这是交友之道中最令人满意的前提。

  17、人们害怕得罪人,伤害人,那并非因为他们为人善良,而是因为他们不关心的真相

  18、真相总是大家讲出来的某种东西,而不是大家知道的东西

  19、我生活中的教训只是我个人的教训,仅适合我自己,也只能由我独自吸取 (深有同感)

  20、我们写下真相的时候,要直面自己。写的过程中,我们会说教,会告诫,这是,我们必须想到,我们只能针对我们自己的失败来教育自己,告诫自己。

  21、梦里我本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我狡猾的谦卑,动辄感到羞耻的倾向,哀求、害怕的样子,想与我梦里那两个人和解、哄骗他们,跟他们套近乎的念头——使人回想起许多人谈及童年的方式

  22、梦最好的解释会在你生活中找到

  23、我是作家,对不对?你知道我每天都写作。但是,也许我明天不写,也许从明天起,我再也不写。我因为写作,所以是作家;我并非因为是作家才去写作。(挺有哲理的观点)

  24、如果我告诉你什么事情,你愿意答应我你不会抓住它不放,视其为你为自己订的该死的一套规则中的一条吗?

  书中还会一些好有趣的语句,我在这无法一一列举,正如如上19点所说的观念:我觉得有趣的东西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仅适合我自己,也只能由我独自吸取。

  有兴趣者,你自己去看此书,去体会属于你自己的有趣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恩主经典读后感有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有感  有感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美文

 不要遗忘美好

  今天突然想起那个曾经高中里的小伙伴们,真的好想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永远记得他们。我翻了所有可以进去的高中同学的空间,找到了曾经我们在一起拍的照片,仔细看看,那时...(展开)

美文

 夏夜哭坟

 兄妹两人直哭到天昏地黑。  刘巧英在哥哥刘胜龙搀扶之下,一路抽抽噎噎地回到了家。  回家的路上,刘胜龙向妹妹刘巧英说明,是母亲陆萍芝担心刘巧英到家一下子接受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