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明史讲义》读后感精选

  《明史讲义》是一本由孟森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史讲义》精选点评:

  ●孟心史明清史讲义提纲挈领,可谓简而不略。但读明史甚痛苦;共产主义一出,并无相应的立的起来的伦理道德学说,士人再无气节之一关,堂堂华夏不过一瓦砾场而已,不再有精神上的剧痛,欢乐自然也就多了起来。不要脸的话,文人大可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了。

  ●老孟心中有杆秤

  ●扎實,看着累...

  ●孟森先生引用的证据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但他的史学观是我不敢苟同的,所以扣掉一颗星。再者,此书是在微信阅读上看的,微信阅读的评论区简直是各种奇葩言论的大集合,阅读感受极其不好,再扣一颗星,嗯。

  ●有些观点不好认同

  ●不好读,因为是讲义,所以叙述很简略,基本上是把史实过一遍。只不过是开山之作,不可绕过而已。

  ●这书真的是看一段记一段的节奏,但是很丰富,也很全面。不愧大家之名。

  ●太息长叹

  ●尤记某夜读最后南明一章,感慨系之

  ●读不下去

  《明史讲义》读后感(一):所谓讲义者,简史耳

  前一段时间为了一些原因到处搜罗明史的各种板本,这一版算是最接近明史原本的——当然不是照搬,虽然有简略之处,也有不少补充,比原书更多点趣味。

  不过要仔细看的话,自然还是张廷玉的《明史》最好,可惜竟遭了文字狱,果然编史最是辛苦可敬。

  《明史讲义》读后感(二):文言文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

  这本书是用文言文写的,也许百年前的一种白话?反正和现在的语言完全不一样。惊奇的是,竟然看完了。那么,读过之后,了解到以下知识(我以前对明史一无所知)

  1,汉与明是唯一被称之为“正统“王朝,就是说,建朝的理由很正当。

  2,明朝总共延续了277年,比清朝的268年长。

  3,朱元璋因为“马背掠国,马背治国“的元之不得人心的庸政而得了机会,群起反之,意外获胜了。

  4,燕王朱隶篡权夺位之后,担心南京潜在敌人太多,于是迁都北京,一方面巩固自己地位,另一方面形成对关外凶蛮的威慑力。

  5,明朝士大夫前仆后继,不畏强权,敢于同帝王抗争。这种人格独立的精神很了不起。当然,还有伟大的东林党。

  6,明朝后期各种勾心斗角造成国力衰败,于是给了清之壮大的机会。

  7,明代有帝王痴信道教。所以有武当山的雄伟建筑留存于世。

  《明史讲义》读后感(三):孟森《明史讲义》读后

  此本犹是2009年连老师所赠。

  明史研究的窗口非常短暂,从清朝灭亡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前后亦不过民国的38年,孟先生此书可谓这一难得的契机当中最难得的明代通史著作,其对史料之驾驭、详略之删削、体例之排定、义理之讲求,至今无有能出其右者,嗣后明史的「通说」也大多能在此书中找到痕迹。

  特此著仍依传统观念,重在国政之治理而罕言经济、社会,惟于朝政之外,独拈出讲学之节于各章皆附,极论士大夫之守正与讲学风气之关联,可谓甚得其允,真见道之人。此外,如辨太祖得国之正、韩林儿事、剪除跋扈武臣之不得已、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之科、廷杖与争意气争是非、政争不乱下民、明清士风之嬗蜕,亦皆为正论。

  此书述至宣德事之前颇有可观,然其以洪武开国之创制规模为最善,每言「祖宗立法之美」,而此后则每况愈下,终驯至灭亡,虽不肖而能稍获苟安者,辄谓「祖制尚全」、「积累尚厚」而遂不至登时瓦解,恐难服人。尤有甚者,谓万历以后已绝无可观,并以「冲幼」、「醉梦」、「决裂」析之,可议之处绝多,而论毅宗为亡国之君而至死不悟其非、潞王之当立于南都云云,亦皆可相争。

  不过,诚或有失,亦当谓为世间明代通史扛鼎之作,而著者生于清同治之世,尤属难得。

  《明史讲义》读后感(四):皇帝是天底下头一号背锅侠

  文言文,但读来不枯燥。

  想来作者也知道一本300来页的书,道尽朝代兴亡是不太可能的事。

  所以书籍砍掉了很多的枝枝蔓蔓、冗杂废话,通篇读来,颇为酣畅。比阉割的《明史》好了太多,对于小白们快速了解明朝兴亡有一定帮助。

  个人以为,作者关于朝代治理的逻辑,还是老一套:文官集团大部分是好的,宦官基本都在使坏。皇帝贤明,则国家清宴;反之则国家动荡,官场浑浊、生民涂炭。应远小人,亲君子。都喊了上千年了吧(有意思的是,文章里附录的大臣奏章节选,也基本是这一套“组合拳”)...

  把国家气运兴衰,安危存亡全归疚于一人。一句话:皇帝你全责!顶多加上宦官集团来陪绑背锅,这就未免有失偏颇。历史从来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责任。

  难道一句“国家灭亡你全责”,大明历代几十上百万的官员们,那些在政治漩涡斗争中扮演着忠直奸佞的角色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效忠满清,再以新朝元老的身份云淡风轻地指摘前朝过失?

  惶惶数百年,唯有一位官员敢言敢做,那是海瑞。其他的,满嘴道德文章,内里什么玩意。

  什么样的皇帝最好?那当然是端正言行,控制欲望,约束内宦,一言一行符合儒家道德规范(最好是肉身菩萨)。可惜的是,大明17位皇帝(南明不算),竟无一个符合儒家的标准。

  有的懦弱、有的痴呆、有的贪财、有的欲念缠身无可自拔、有的庸稚无能亲近皆叛...当然,小一半都正常,都是狠人,杀人如宰鸡。

  《明史讲义》读后感(五):一位传统学者的史学作品

  作者孟森将明朝历史分为几大块,分别是:开国(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靖难(惠宗、成祖文皇帝朱棣)、夺门(宪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议礼(世宗-嘉靖)、万历之荒怠(穆宗-隆庆、神宗-万历)、天崇之乱亡(泰昌、天启、崇祯)、南明之颠沛。其中又循几条主线,一是帝王的更替,二是内宦的势力,三是庭臣与言官,以此论及明代之制度与事件,正邪之消长。

  在主体之前,作者先讨论《明史》的可信度问题,当然,清朝人修的史,有关满洲的事情都被删除,只零星见于一些传记中,而又有许多粗糙处,甚至自相矛盾处,总体来说,还是有许多问题的。

  就可读性而言,这本书读起来极畅快,每个主题之前,会有一个总体的论述,而作者的评论,又不时穿插于记述之中,层次分明,主题明确,绝不会让人沉于繁冗的细节之中。一般的人读来,可以对明代历史的基本框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其中涉及的主要矛盾也有一个基本认识。

  作者以儒家出身,许多史论的眼光,与今日并不相同。比如作者对朝廷上的矛盾斗争,往往论及士气人心、道统传承,以此有抗上敢争、慷慨赴死的决心。而宦官肆虐日久,正气亦日渐消亡,而幸有讲学之风维系之等等。这些论述或已超出今日历史科学的主要关注点,但读来颇能动摇人心,感慨良多。

  而作者之主要关注点,也在上不在下,在整体的轮廓而不是技术性的细节。比如对明代的判断,往往认为依赖太祖以来所制定的制度框架,朝廷的大多争端不至影响一般民生,皇帝虽残酷,所诛戮不过是官僚贵戚,斗争虽厉害,也与一般的民众无干,一些宦官到处作恶,终究不能造成大的问题,因此终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民变内乱。也算是一个比较书生的说法,与我们今日讨论问题的方式与基本判断有所参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明史讲义》读后感精选  明史  明史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讲义  讲义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爱情缠身》影评精选

 《爱情缠身》是一部由菲利普∙德∙肖伏隆执导,帕斯卡·埃尔贝 / 让·杜雅尔丹 / 卡特琳娜·莫里诺主演的一部犯罪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展开)

美文

 亲爱的,我要做你最好的朋友!

 无意之中在好友那里看到这句话,真的感慨万千……  平日,我和老公过日子,我主内,他主外!我是家里的全职保姆,洗衣做饭,带小孩。老公为了赚钱养家,是别人的全职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