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父的花样年华》是一部由何群执导,邢佳栋 / 程琤 / 张琛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缘无故的放走孩子生父,一个无情无义道德败坏的人,自己背锅不说,耽误的心爱的人的一生,图啥?放走坏人让他以后祸害别人去吗?建立在这基础上的所有善事都是无意义的,事情完全可以处理的更好。既不耽误养孩子,也不耽误前途婚事,还不放过一个坏人。啥也别说了,苦情戏,也不能硬苦啊!完全可以不苦。
男主角郎德贵本来是个有为青年。可是他还以为自己是圣母呢,别人的黑锅都愿意自己揽过来背,不惜和女朋友分了也要养别人的孩子。太可气了,完全就是作死。
还有一开始死掉那个叫白什么的烂女人也真是够可以的,自己犯贱要和别人生孩子。还死活替那个拍拍屁股跑路的贱男人隐瞒。反而还把孩子托给被她坑了一次的师傅,临死再坑他一生。难道她那个烂男人可以保护,这个缺心眼的大叔就应该坑?
编剧到底是怎么在想的
《养父的花样年华》影评(三):邢佳栋演活了这样一个有些窝囊的人
自伍六一起,邢佳栋的每个角色都很吸引人,伍六一、林峰、师长同样是军人,但他似乎能够把握角色的内心,演绎的那么相似却又不同;杜荫山,即使是这样一个传统上“坏人”的角色,我们感受到的也不仅是他的狠厉,而是他的信仰,只是立场不同而已;这次的养父,完全不同的角色,却同样吸引人。
养着四个孩子,放弃了爱情,蹒跚的脚步,没有一丝军人带给他的影子,这样一个人就行我们很熟悉的农民,质朴。
胡言乱语,只是欣赏这样演技出色的演员 。
有一个朋友问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一定要追这个剧,一个会把人教坏的烂剧?我没回答他,因为我想没必要同他争论什么,这部剧我看完了,我不仅没学坏,反而从剧中体会到了很多人情世故,郎排长的无私大爱培养出了四个优秀的孩子,连阿姨对瘫痪丈夫的不离不弃,何满香这个角色虽讨人厌但她却在丈夫死后仍然养育着三个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难道这些不都是在教育我们吗……结局也是圆满的,我认为无论我们选择看什么电视剧或者电影,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至于能学到什么也看自己了。这部剧,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看完让我更加觉得做父母的有多么不容易,儿女们更应该好好孝敬父母!
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完,但都是和家人一起看的。红色年代的故事对于父母那一辈的人来说很亲切。一个养父,独自抚养大四个非亲生的孩子,这个故事听上去实在有些悲惨。然而主演邢佳栋却认为,这并不是苦情戏,实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此言不虚。剧中泪点颇多,但都是感动的泪,带笑的泪。
作为领衔主演,邢佳栋又一次在一部电视剧中独挑大梁,他的表演自然朴实,不着痕迹。善良而正直的养父与他饰演过的众多军人硬汉大不相同,足见其功力。能够成功塑造朗德贵的形象,除了因为演技过硬,演员本身的气质贴合角色也很重要。生活中的邢佳栋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喜欢孩子、热衷公益,饰演朗德贵自然得心应手。
在偶像剧横行的当下,这部剧实在是一股清流。
一个好人,首先处理好家事,对家人好,然后再做到对外人好,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好人。
然而这些年央视宣传的一系列好人形象都是牺牲家人或者其他对他好的人为基础,让自私自利的占尽便宜,可怜外面的可怜人,包容外面的辣鸡人,对自己家人的苦视而不见,道德要求吹毛求疵,对不起,这种“好人”请有多远滚多远。
每年看感动中国人物,听完英雄们的故事,我首先想的不是英雄做的一系列好事,而是这个英雄有没有可以做到兼顾家人,有没有对他家人也很好。没有做到的,我并不认为他是个好人,家人对他好,他对外人好,他为外人牺牲了,结果全国人民开表彰要求家人必须以他为豪,恶心死人不偿命。
养父的花样年华,该忍的不忍,不该忍的又忍了,该怼的不怼,不该怼的你又发飙了。好人没好报,坏人没报应,小人便宜占到飞起,辣鸡人生活风生水起。永远要求好人老实人要吃亏,道德水平要高,对于坏人,只要假模假样的来一句我错了,做错任何事都能原谅。双标不要那么明显。
虽说年代不同,看法不一样了,部分老一辈确实喜欢这种感动自己的伪圣母,但是你电视剧的套路是不是也应该变了?多点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快意江湖的爽文又怎么着你了呢?你拍点让大家明白做好事真有好报的事能死吗?
《养父的花样年华》影评(七):论养父的花样年华是如何气炸我的
这部养父的花样年华,真的是全程气人,气的我肝疼。 当我看到朗德贵因为带着被人托付的孩子而让自己的婚事吹了的时候,我气炸了。 当我看到他又领养了三个孩子,孩子还不听话,我气炸了。 当我看到小雪因为知道了自己不是朗德贵的孩子而郁郁寡欢时,我什么也不说了。
当我看到那个林家的孩子说咱俩都是没人要的孩子的时候,我呵呵了,感情这几十年的照顾都是放屁了。 当我看到小雪因为知道了自己不是朗德贵的孩子,只留下了一张纸便去找她亲爸时,我不气了,哈哈。你想知道什么为啥不问问你的养父朗德贵呢,他把你养这么大 话都不说留下了一张纸就走了,你也老大不小了咋这么不懂事,知不知道这样会让你的养父朗德贵多着急。 (我知道小雪你不知道当年是你的亲爸不要你,你还是个孩子你留下一张纸就走了的时候你没想那么多,你只是想亲自问问而已) 当我看到小雪因为亲爸而要跳楼时,我真真是气啊,气死我了。我不懂哎,你从小就是朗德贵养大的,你从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又为何会因为亲爸不是亲爸而是养父从而做出后面一系列举动呢,亲生父亲有那么重要吗,朗德贵对你好不就行了,你为什么会因为亲爸不认你而跳楼呢,想不通想不通啊。可能是一时冲动吧。
后面的我还没看,就看到这了。 但是不管有多气人,这部剧都是好剧。我感兴趣的能从头看到尾的就是好剧
剧情连贯,有情理上的无奈在推动剧情,符合逻辑,没有大声嚷嚷强行安利三观,比前些天看的种树好多了。
///
我真是太不喜欢何满香了,生活里不乏这种人存在,活脱脱的三观有问题,但又让人下不去嘴挑毛病。
1.名义上是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明会造成别人生活的不便,却选择性的无视。有些人知道自己利用别人的不忍心和情面,却用自己的心意自欺欺人,有些人即使知道了也不能理解。
2.一切问题都是别人的,自己总有理由,心里特别苦,委屈,还要给人一副苦中作乐豁达的形象好让别人心疼自己。被发现了不会承认,被人讨厌了还会觉得自己被误解被曲解,不知道因为什么,因为太“善良”“替别人考虑”,用自己的感情被辜负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去道德绑架别人。
3.聪明,啥都懂,这没错。可能因为过去也辉煌过,总觉得自己是被埋没的人才,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抓住一切机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当年勇。落魄潦倒,那是命运的安排,命苦,想过得好有错吗?只是老天爷不顺自己的意,耽误了自己这个人才。
4.自己的感情是最高尚的,最真挚的,顺着别人的意思就是自己的宽容和大度,伤害了自己的都天理难容,舍己为人让自己委屈巴巴那是自己善良。
5.可以鼓励和赞美人,但别人比自己高尚善良自己心里就会不平衡,时时刻刻都在和人比较,如果A和自己夸了B,自己会忍不住和A说点儿B的黑历史。名义上是让你客观看待,实际上就是见不得A认为B优秀到可能威胁自己的地位。也不知道是故意抹黑别人还是自己的三观误解了什么。
6.时刻不忘宣扬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过去的事情一点儿也不能忘,尤其是自己的优秀和别人的恶行,旧事总要翻一翻。
《养父的花样年华》影评(九):养父的花样年华-让我在新冠肺炎中找到了温暖
2020年春节,一场武汉新冠状肺炎疫情席卷了整个中国,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我和我妈一起在家看了这部电视剧。
在这感受之前我先说点,看个电视没有必要揪着一些细枝末节不放,就像疫情期间大家都在众志成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见证了多少全国人民捐款捐物的温暖的瞬间,我们看到了多少医护人员因为穿上隔离防护服脸上被留下深深的印记,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们的美,他们是这场战役中真正的中国脊梁。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人依然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有的没的的谣言上,在网络世界,有他们最厉害的武器-键盘传播这些负能量,去散播没有证实的造谣。人,就是这样,个色人等,你看见了这个世界的光亮,而有的人却停留在黑暗中不出来。
扯远了,总之想说,看个电视剧,自己开心就好。固然有很多细节值得去推敲,但是我们尽量去发现那些能够带给我们感动的地方即可。
全局比较喜欢大哥-志强,作为老大,有担当,能吃苦,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在他们受欺负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去保护他们。长大后的志强也格外懂得心疼父亲,很好做好了大哥的表率。
刘畅,郎德贵的徒弟,在师傅受难受气的日子里依然对他真心,后来孩子们转到城里上学这件事也是卖力帮忙。
马丽云,善良,漂亮,一辈子和林浩吵吵闹闹,最后还是能够相伴一生。
连月枝,性格爽朗,但是命苦,过的很委屈,好在最后能够苦尽甘来。
团长一直通透,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帮助郎德贵度过难关。
小时候的志平,志强,小雪,真实,可爱。
何满香,看的时候太气人,气的直骂编剧,但是终究不是个太坏的人。
双柱,真想骂他,为啥不早点死。
林浩,斗了一辈子,结果还没郎师傅过的有滋有味,你说图啥呢。
郎师傅,一个为了承诺可以付出自己一生的人,对孩子真是什么都可以付出,用自己一辈子去爱他们,撑气了这个艰难的家。
新冠状肺炎,养父,郎德贵,和家人一起看,很温暖,家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港湾。
两天妥妥地追完了,首先打个四星,虽然整体算不上制作精美,导演许多细节处理得也有待提升,但演员无论大小都演技在线。两代人以一家子为中心,深刻演绎了一段令人唏嘘的时代故事,在烂剧大杂烩的年代里,不失为一出好戏。
从现在来看,郎德贵的犟,何满香的无耻,林浩的自私,马丽云的妥协,甚至连月枝对残废丈夫的愚忠,都让人难以理解甚至能不时感到他们的“愚蠢”。但从他们那个年代看,这些人所保留下来的那份善良和坚持,却又是那么的难得和多么的令人尊敬。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一千多万知青投身新疆、东北、云南等边疆地区为主的广大农村,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与混乱的时代。生存与自然的抗争,文化与野蛮的碰撞,夹杂着严肃的政治斗争,让千万身处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在无垠的边疆燃烧着激情和理想、感受着困惑和绝望。现在的80后90后00后都不能体会到这种社会环境,(1973年,仅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为例,就发生捆绑吊打知青1034起,受害知青达1894人,其中2人被打死;挑戏奸污女知青的干部有286人,受害女知青达430人) ,日夜辛勤的劳作,批斗与被批斗,挣扎与抗争,无数知青就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摇曳成长。
这是一场时代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复制那个复杂的年代,更无法感同身受地去还原那些经历了的父辈们的心里历程。剧中的许多情节,或许也被导演赋予了些许浪漫主义的色彩。郎德贵“犟”的背后,是他对四个儿女的善良与坚持,但这却让他打了半辈子光棍;林浩算计了一辈子人,他的自私让他的生活幸福感极低,深刻彰显了小人物在体制内的不甘;马丽云的妥协,获得了父亲和旁人的认同却丢失了最珍贵的爱情,正是当时最社会的现实写照;何满香的胡搅蛮缠,一次又一次的改嫁“跳槽”,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的挣扎和无奈呢。也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在一个悲剧的时代里,造就了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戏剧。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们的对错,那个年代的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从许多父母辈身上看到的近乎苛刻的节约,对于子女毫无保留的无私奉献,不忘孝顺父母和朴素的人生观,放到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仍旧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时代在不断变化前行,美好的人性却值得永远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