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锦集

  《冯骥才散文》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2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冯骥才散文》精选点评:

  ●有些文章会刻在心里,偶尔想起来,还唏嘘不已。冯骥才不是天才,没有什么华丽的句子,但是散文中的淡淡的情绪,却一直萦绕着。现在想想,好像每一篇都记得大概,大概也许只是记得那种情感带入吧。比如《书桌》,比如《猫婆》,比如《快手刘》,比如《长衫老者》。还好我年少读的是这些书,而不是下三滥的网文,才有这么多如水墨画一样的风景珍藏着。

  ●前面几篇,总给我一种读完就要做阅读理解题的感觉。 冯骥才给我的感觉是天真的,单纯的,蓬勃向上的。 关于艺术的,文革的,写的真的不错。

  ●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担负起历史的重量。

  ●一直想读~~

  ●冯骥才写的文化观察不好。写他最熟悉或亲身的人和事很感人。

  ●有很棒的 也有不知所云的

  ●很喜欢里面的插图。。。也喜欢他的文字

  ●喜欢冯骥才淡淡却有味的文字风格

  ●大学时读过,不错,mark

  ●冯骥才老先生真是一位幽默的人…还有很多金句冒出来…就是现在人称为的段子手…哈哈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一):画家冯

  他写春天的时候,我爱上了春天;他写夏天的时候,我爱上了夏天;他写秋天时,我跟自己说原来我最喜欢秋天;可当他写到冬天时,我发现我也爱冬天。他有一颗如此可爱的心,发掘出了四季各自的可爱之处。他的联想能力直叫我嫉妒。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二):“活着就是创造每一天。”

  前几日,我从一位朋友处借得《冯骥才散文》一书,挑灯夜读,感慨良多。以前,我只读过冯先生的《珍珠鸟》,看过改编自冯先生《神鞭》、《三寸金莲》小说的电影及连环画,却还是第一次如此详尽地领略先生在散文上的造诣。冯先生不但是当代的文学大家,且在绘画方面也是博大精深的。虽然我没有机会欣赏到先生的文人画,但在这些散文中,我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文中有画。先生说:“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唯有线条才是直抒心意的。”。那么,他的文字应如同他画中的线条了,千姿百态,饱含充沛的情感。阅读先生的文章,又似乎不仅仅只有画,还有先生对音乐,对收藏,对民间文艺等诸多艺术、文化的深刻见解和描述。也许正是先生对各类艺术的糅合、融汇,才成为一代大家的吧。

  有人说散文是心文,是一个人的心灵轨迹,一个人人生的真实写照。看了先生的散文就是这种感觉。有时先生娓娓而谈,童年旧事、人情事故尽在其中;有时在匆匆一瞥的懞懂青春里幽幽地惆怅;有时在那场毁灭美、扫荡真诚的运动中反思、忧虑、愤怒;而更多的是在为已逝去和正在逝去的民间文化呼唤呐喊。读着先生的文字犹如见先生其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

  既然写文即是写自己的人生,那么从先生的文字中便可窥见先生的为人处世及细腻的情感。无论是对一年四季如诗如歌地描绘,还是对身边事物细致入微地刻画,无论是在异国的艺术殿堂里流连忘返,还是对故乡的眷恋、对师长的追思、对小人物的同情,无不渗透着先生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处处留下了先生对历史精神的探究,对生命对人生的深深思索。我想先生定是一个大爱之人,爱亲人,爱友人,爱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民间艺人,爱所有为艺术献身的人们,爱人间一切的美。

  洋洋几十万言,字字珠玑,最震撼我心的却是这样一句:“活着就是创造每一天。”这是先生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对人生的总结,于我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了。

  这部散文集是插图珍藏版,其中收录了有关先生的十八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从不谙世事的孩童到意气勃发的少年、踌躇滿志的青年再到一对伉俪相伴情深;有画写交融的生活方式,有为民间文化的奔走。照片与文章互为照应,相得益彰。先生一生的生命轨迹便与斯文斯照一起留存在我的心中了。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三):往事随风

  这几天在看冯骥才散文随笔,没引起很大的共鸣,也没有如饥似拼命地想读下去的热情。语言平淡如水,感情也较为内敛,没有起伏落差很大的褒与贬,虽然在感情上所想要表现的或喜或悲较为强烈,但单从文字上我还是没能看出来。

  大概是跟自己的口味没沾上边。林语堂的幽默风趣、钱钟书的广博精深、沈从文的淡定平和、胡适之的简短精悍和史铁生的深刻内省,我好这些口。

  不过看都看完了,我觉得还是得写点什么出来,不然不自在。

  对作者了解的不深,印象中跟冯骥才联系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伤痕文学”。他生于40年代,长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却又在正当青春风华正茂的好时光里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故而作品中多次提到文革造成的深远影响。作为伤痕文学流派代表人之一的冯骥才,这本书纪录了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身边发生的事以及人生路上一路所见的风景。

  在我看来,这本随笔集从整体内容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前一个部分说的是岁月四时,作者在光阴变化中得到的有关于生活和四季光阴变化的感悟,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在光阴变化中春去秋来,落雪飘叶中白驹过隙的感慨;中间的一个部分主要是记录了身边遇到的行行色色的人和一些激起自己感悟的事儿,这个部分大体上能反映出伤痕文学的写作风格以及要表达的思想,中间多次提到了文革那段时期中自己家庭受其迫害至家道中落的惨淡的生活经历,作品中充溢的是往昔岁月中苦难、悲惨的人生转折,丑恶、相互欺骗、倾轧、相互利用的对于人类美好情感的背叛和愚弄,基调基本是一种宣泄,表现出对以往极左路线和政策强烈的否定和批判意识,在涉及个人经验、情感时,则有着比较浓重的伤感情绪,对其时对未来的迷惘,失落,苦闷和彷徨也大量充斥在作品中;最后一个部分记述了作者去国外游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随感所悟。从北欧到美洲,当地的知名文化他在对比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反思,真实的写出了自己对国外民族精神文化上的理解和名族特性。

  总体来说,整本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感恩生命的,至少我看到了冯骥才现今的温和冲淡。至于文革那一段,我没亲身经历过,也很少看过相关的书籍,如王小波书中所描述的那些事件 脑海中基本上无法有直观的呈现。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四):冯骥才的画

  文学是连绵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是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的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

  品读冯氏散文,仿佛神之遨游;欣赏冯氏绘画,犹如诗性漫步。他美妙的绘画冲击着我的心灵:《羞涩》、《晨沫》、《忧伤》等花鸟画,苍翠欲滴、秀色可餐,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老门》、《生命》、《山神庙》等作品,则表现了不可阻遏的感情冲动;在《居高临下是山民》、《等待》、《劲风中的芦苇》等绘画中,凸现了他沉甸甸的使命感,他的那种与祖国共命运、同民族共呼吸的心境呼之欲出。

  冯骥才练就了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而是心中向往的画,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

  可见,作画的首要因素是在心中构建物象。冯骥才是个唯美主义者,故其画中常见细枝、落花、幽径、雪原、潜鸟、飞瀑等图景,且色泽淡雅,影影绰绰,给人以雾里看花,欲说还休,云烟遮翳,半睡半醒之感。画家并不亲自作注,点名主旨,而由观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画外之意。

  在诸多物象中,又数枝条最具韵味。有时,一枝飘逸流泻、空游无依、自由自在,真好比一种神思在随意发挥;有时,笔生艰涩、腕中较劲、线条顿挫有力、蹿枝拔节,酷似思维的层层深入;有时,笔风疾转、陡生意外,莫不是心中腾起新的灵感?于是,真如树分两枝,一条线化成两条线,各自扬长而去,纸上的境界为之一变。

  我明白了,原来这满纸枝条,本来就是画家理性世界的展现。在这往复穿插、层层叠叠的立体空间里,无数优美的思维轨迹,无数勇气的涉入与艰涩的进取,无数灵性的神来之笔,无数深邃幽远的间隙,无比的丰富、神奇、迷人!这原来都是我们的思维创造的。理性世界原来并不完全是逻辑的、界定的、归纳的、简化的;它原来比生命天地更充溢着强者的对抗、新旧的更替、生动的兴衰与枯荣;它还比感情世界更加变化无穷、流动不已、灿烂多姿和充满了创造。

  枝乱我不乱,从容看万条。这便是一代宗师冯骥才的美学造诣。

  《冯骥才散文》读后感(五):读《冯骥才散文》札记

  看完了《冯骥才散文》。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版编委会编订并出版,2005年第一版。手中版本为2016年9月第六次印刷。我是本着对人文社中华散文珍藏版丛书的品质的信赖,及对冯骥才的好奇,买了这本书。没想到现在冯骥才变成了我到目前为止,最喜爱读的散文作家之一。本次刻意精读,感触尤深。文字间透着股直率,冯骥才身高1米92,又出生于天津,性格与文风均属典型的津门作家特点,又与我性格相近,这也应是我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之一吧。

  本集子共收录冯骥才散文57篇,大可分为“描写时间及四季”,“刻画正在使用的身边小物”,“忆儿时”,“遗失的小意向描写”,“绘画札记,写作与绘画关系”,“文革回忆”及“中外游记”七部分。其中不乏《珍珠鸟》,《挑山工》,《逼来的春天》,《白发》,《秋日的絮语》等名篇,文字特点凝练传神,三言两语,切中肯綮。功力深厚,读起来十分过瘾,比《爆裂》的翻译水准强不知多少倍。

  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作品《苦夏》中,作者就给了我们答案。

  “夏天是被他自己融化掉的。

  “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他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的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上的无上境界——苦夏!”

  在我们这绮丽灿烂的青年岁月中,我们要不负芳华,在最重要也最易逝的大好光阴中,有所作为。我欣赏文中的这种生活态度——用力地过好每一天,每天都要尽力绽放,才不枉费这短暂的一生。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作品《白发》中,作者为是否染发而两难。一日拜访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发现他不但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通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丝灰黑色。作者求其解惑,老人笑答:“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他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必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近期净。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

  顺其自然,是极难又极容易的。就染发一事而言,肉体上不愿老去,不甘心老去,才是内心的原因。但殊不知“未老已先衰”,空留一头黑发,而内心早已衰老,实为买椟还珠。肉体的老就让它老吧,人老心不老,内心的年轻,恬静及不争才最重要。人生同理,把每个年龄段该做的事做好,剩下的顺其自然,少了些遗憾,也多了些从容。

《挑山工》是一篇入选我儿时教材的经典作品。时隔十余年重读,朝花“上午”拾,仍可马上想到课本插画中那个穿着红背心儿,沿着陡峭的台阶向上攀登的工人。但儿时不明其义,现在才有共鸣。作者在游泰山时发现,在游览过程中,虽数次超越一名挑山工,但在休息时他也总在与他们同地方休息。不禁戒烟攀谈(当然小学课文中删去了敬烟这一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冯骥才散文读后感锦集  冯骥才  冯骥才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散文  散文词条  
美文情感

 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亲爱的人:  你好!  好久都没有你的信,好久都没人陪我谈心,怀念你柔情似水的眼睛,那是我天空最美丽的星星。这异乡的夜特别冷清,一个女人和一颗热切的心,那身在...(展开)

美文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很多人肯定都抱怨过自己,没有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体会不到花不完的钱换不完的车的感觉。而生活中的困难又让我们加深一便这些抱怨,有个哲学家说过生活就是生...(展开)

美文

 厚厚的玻璃

 如今,每个人都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却变得孤独了。在这个交流工具更是便捷的时代,人们总是用手机和键盘封锁自己,在聚会的餐桌上,朋友们不再是争着述说愉悦的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