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译注》是一本由黄寿祺 / 张善文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4.00元,页数:6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易译注》精选点评:
●要么就是它太深奥,要么就是我太浅薄。很明显,应该是后者。
●有些豆友说,此书难,不适合作为入门读物。是啊。因为周易本身便不是入门书籍,四书五经,易经排五经之首,那难自然不可避免。什么浅呢?论语浅呀,孟子也浅呀,还有大学和中庸呢,夫子五十学易而无大过。咱们晚几年又何妨呢?
●解释得太好了。
●入门读极好,注释详尽,译文简练,虽然不清不楚的地方也不少,但是后续可以再读其他注本嘛。读的时候能感觉每一卦都在运动着,变幻莫测、循环往复,其卦象蕴含的信息之丰富,足够人慢慢消化了。对八卦占卜无甚兴趣,想来和塔罗差不多,在于引导而非解决问题。
●朴素的世界观、辩证法,虽然很难懂
●内容很多,不过解决问题还是依赖搜索引擎。。
●读N次都读不完
●这个版本的注释很全。
●惊叹古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好朴素的哲学,是为生命注释
●反复读几遍才好
《周易译注》读后感(一):读烂的第一本古籍
读烂了,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后来读了别的书,方觉得此书能替代很多义理类的周易著作。
可以说此书在手,无复他求了。
此书有极少处印刷错误。
读周易,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轻松的,至少在最初几十遍里,都是如此
后来觉得,周易是个模型是个框框。这个模型可以填入儒家,也可以用佛家,道家来解释了
最后劝诫诸位国学爱好者,最好不要在周易上耗费太多精力。。。
《周易译注》读后感(二):经典
11年,我考上了中国哲学研究生,当时就像要读一些经典著作,当时首先选定的是《周易》,选择的就是张善文、黄寿祺的《周易译注》。其实,对于此书,以前也是有一定了解的,翻过一些篇章。那个时候每天读十几页二十几页的样子,反正也不求快,遇到想不通的就慢慢看,一本书差不多看了一个月吧。总体感觉,两位先生在这本书上花了很多功夫,对于前人成果积极汲取,也没有偏主一家,并且语言比较简洁,是难得的好书。
《周易译注》读后感(三):古文好的最好读古文。否则也最好用自己的头脑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古文好的最好读古文。否则也最好用自己的头脑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古文好的最好读古文。否则也最好用自己的头脑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古文好的最好读古文。否则也最好用自己的头脑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古文好的最好读古文。否则也最好用自己的头脑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古文好的最好读古文。否则也最好用自己的头脑多思考,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实我就想做个标题党,干嘛非得逼我说废话
看了豆瓣和卓越的评论,我就是将这本书作为入门书来读的,虽然这本书的内容较全,可以“打一个扎实的基础”,但对于毫无基础的人而言,这么多的内容显得过于庞杂,反而抓不住重点,读起来较吃力,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
而且此书多以象数解易,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最好是在能够分辨象数的情况下阅读,否则读起来脑中会产生很多疑问,不利于理解原文。
如果入门的话,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不错,较为客观简练,而且前言部分对基础概念阐释的很清晰,免去了初学者阅读时可能产生的疑惑,文字编排合理,特别是将“经解”与“传解”区分开来,读起来不费力,理解起来也清楚明了。
百度对“纳什均衡”的解释是: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如果某情况下无一参与者可以独自行动而增加收益(即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没有任何单独的一方愿意改变其策略的),则此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以两家公司的价格大战为例,纳什均衡意味着两败俱伤的可能:在对方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否则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因为会出现赔本甩卖。
海淀MING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纪念纳什,虽然他于1994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只是想说明,纳什均衡的理念不是来源于纳什,他只是用数学模型归纳和阐述了这一思想。
《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510年左右,被认为是最早的系统论述博弈论的著作。书中关于博弈论的思想比比皆是,举一个例子《形篇第四》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善于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再等待机会战胜敌人。不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在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是否有机可乘)。这个就是纳什均衡几乎一样的原型。
还有比《孙子兵法》更早的关于博弈论的著作吗?回答是肯定的!《道德经》的作者老子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其中的“柔胜刚,弱胜强”、“不敢为天下先”、“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等后发制人的思想是更早的纳什均衡精髓。
还有更早的吗?《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晚期的作品。《卫风·氓》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年轻姑娘们,不要和男人沉溺欢情。男人沉溺,还可解脱;女人沉溺,无法摆脱)。这也是纳什均衡的核心观点。
还有更早的吗?中国最早的古籍就只有《易经》了,最晚也是成书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00年以前)。其全部64卦是完整的博弈论思想,而乾坤、泰否、既济未济、损益等相邻卦都是“零和博弈”的原型。其中《损卦》的卦辞和爻辞则是比较系统的纳什均衡的雏形。尤其是“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利于坚持下去,急于求进有凶险;不用自我减损,就可以施益于上)。这已经是非常清楚的纳什均衡的表述了。这个表述比纳什在1950年提出的纳什均衡,要早最少2900年。
海淀MING的结论是,纳什均衡也没什么神秘的,与其盲目跟风崇拜外国人,不如花时间研究下我们老祖宗的文化遗产,也许对我们启发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