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国官僚体制读后感精选

  《美国官僚体制》是一本由(美) 詹姆斯·Q.威尔逊 (James Q. Wilson)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页数:5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官僚体制》精选点评:

  ●美国公共行政领域的经典著作,第三个中译本了,但在新版序言第一页就出现好几处翻译错误

  ●明贬暗吹…一个受到制约的官僚体制再怎么有问题,再怎么效率低下也比不受制约好太多了

  ●看完感觉当前所在的公司在某些地方像极了政府部门 怪不得效率高不起来 看来是很难改变了

  ●英文原版标题是《Bureaucracy》,应该是“官僚体制”而非“美国官僚体制”,尽管书中绝大部分采取了美国事例对论点进行阐述,但从中依然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官僚制度下普遍现象的洞见。如副标题所述,全书花了6部分20章节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并非为如何进行行政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而是洞悉政府行为的深层次根源,事实上,政府行为是组织机构模式、目标、环境、文化,乃至领导者的个性、能力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公共管理不存在圆满答案,它的问题也并非源于管理,而是源于统治。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悲观的答案,但尽管作者揭示了官僚体制效率低下、行为与结果难以界定、人事管理僵化、限制过多等等问题背后存在的缘由,最终他依然暗含骄傲地肯定了这一体制在管理公共事务方面的成果。翻译问题不小。

  ●管理政府机构比管理企业更难,首先在于政府机构的目标不清晰,甚至相互冲突,所以很难衡量工作绩效;其次是因为“委托-代理”难题,政府机构对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没有自主权,所以很难提高工作绩效。 如何破解这个困境呢?第一步,就是清楚界定自己的核心任务。如果能从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来确定核心任务,组织绩效就能够明显提升。第二步,是依靠组织文化建立使命感,实现组织激励。但组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成为改革的阻力。成功的改革,往往是从不威胁组织文化的地方入手,再逐步推进。

  ●大家都不喜欢陈腐的官僚体制,企业高效灵活,书里介绍了官僚的成因,很有收获。

  ●管理政府机构比管理企业更难,首先在于政府机构的目标不清晰,甚至相互冲突,所以很难衡量工作绩效;其次是因为“委托-代理”难题,政府机构对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没有自主权,所以很难提高工作绩效。 那么政府机构如何破解这个困境呢?第一步,就是清楚界定自己的核心任务。如果能从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来确定核心任务,组织绩效就能够明显提升。第二步,是依靠组织文化建立使命感,实现组织激励。但组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会成为改革的阻力。成功的改革,往往是从不威胁组织文化的地方入手,再逐步推进。

  ●每天听本书

  ●“……很难实现人民优先的原则,因为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可以命令民众,甚至可以把民众关进监狱。”

  ●管理政府机构比管理企业更难,首先在于政府机构的目标不清晰,甚至相互冲突,所以很难衡量工作绩效;其次是因为“委托-代理”难题,政府机构对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没有自主权,所以很难提高工作绩效。

  《美国官僚体制》读后感(一):其实这是个管理学问题

  说实话,这本书是组织行为学的补充。

  首先我们要知道官僚机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情,哪怕私企也是一样。怎么管理官僚机构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是玄学。

  传统里,一般认为官僚组织热衷于自身预算和人事编制的扩张,然后不干活天天内耗。

  但是其实我们忘记了,真的如果不干活的话上面也不是傻子,这存在一个最低任务量的,至于为了完成这个最低任务量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真的没人知道了。

  你能够真的把一个复杂任务自己单独审核一边,或者说自己做一遍吗?不可能,累死你你也做不了,而且会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谁来监督这些监督者。

  按照这个逻辑进行下去你就会进入到一种无限递归的困境里。

  这本书里让我看到了经济学产业理论的一些方法。

  目的是找到这个组织的关键产品,找到关键产品然后盯紧它。

  这是正确的废话。

  这本书里着重用案例来说明了,在一个官僚组织,尤其是政府官僚组织里,需要建立的不仅仅是一个制度。更需要的是起码把正确的人放在部门负责人上。

  如果你放一个划水皇帝在上面,这个部门基本就被判了死刑。

  这里没有说明的是,为何私企会好一些。私企里,大家虽然都官僚,但私企都是结果导向的组织,你干不好就破产了。

  政府组织很多就不一样,你今天负责医保的人不干活了,也不会马上出事。

  这就说白了,政府组织真的比私企难管理。

  书里对于官僚机构的区分可以对日后的监管的目标点进行重要借鉴。

  最后说一下,麻烦翻译的说一下人话,有些句子真的很奇怪,英文版写的明明很准确的,但起码用词一致了,感觉我对翻译已经要求低到这地步了。

  《美国官僚体制》读后感(二):笔记

  作者提出了破窗理论。

  1,政府机构的管理难点

  1⃣️企业的目标,为客户创造价值,具体衡量指标就是利润

  2⃣️政府机构的目标非常模糊,不清晰,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且自相矛盾,互相冲突,很难从外界获得反馈信息。-很难衡量自己的工作绩效

  3⃣️相比企业,政府机构的权利(针对组织的生产要素来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人力要素:公务员表现突出也不可能得到巨额奖金,晋升论资排辈,激励有限。不敬业也很难开掉。-员工激励非常困难。

  资金要素:政府机构必须和供应商保持距离,每次采购必须公开招标,详细描述产品要求,然后接受最低报价。采购效率低,采购流程的合规性比采购产品的好用性重要。

  政府机构的运营资金完全依赖年度拨款,自己说了不算,每年用不完的部分必须返还国库,不得留存,变动的上报流程非常繁琐。

  4⃣️政府机构对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没有自主权,很难提高工作绩效。程序的合法性大于结果。

  -------

  2,应对难题:

  1⃣️在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界定自己的核心任务

  #最常见-把最容易执行的任务作为核心任务。

  #也有挑难的做-根据机构中主流人员专业背景去界定(中央情报局)

  #针对当下面临的主要困境,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人物,组织绩效就能够明显提升。

  2⃣️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依靠组织文化,实施组织激励

  #同伴压力,激励工作,也会阻碍工作。

  #组织文化决定同伴压力的激励是正面(使命感,统一思想,基于共同的理念来行动)还是负面。

  #有时候组织文化过于强大,就会排挤掉组织内的其他次要任务。

  #在一个拥有强大组织文化的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最好不要一上来就对占主导地位的组织文化开刀,而是先从不对这种文化造成威胁的地方入手,再逐步推进。

  《美国官僚体制》读后感(三):收获很多的一本书

  

非常受益,本书并不介绍美国的制度,而是一本组织行为学著作。读完觉得就官僚组织而言,中美并无太大差异,哪个国家都难以避免官僚机构效率低下、服务差、官样文章等问题,美国的政府采购也同样很难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美国的政府职员也很难被开除。

人们尤其是经济学家容易私企标准评价官僚机构,并觉得企业效率明显高于官僚机构,但二者其实有很大差异:前者有明确目标那就是获取利润,而后者的目标常难以界定和评估。作者按照付出和成果的可评估性将机构分为四类:付出和结果都可观察到的生产型(例如税务局、邮政局),可观察付出但看不到结果的程序型(例如和平时期的军队),可观察到结果但看不到过程的工艺型(例如工程部门或者林业局),两者都看不到的解决型(例如教师,警察和外交官)。其中第一种最接近企业而第四种最远离企业。在解决型机构中,有效的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一般人的认识不一样的是,政府机构员工完成任务的主要动机不是获利,而是价值感以及和同事保持一致,因此明确机构的核心目标和形成使命感非常重要,因此官僚机构并不一定愿意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力,相反会把一些和自己核心目标有冲突的任务切割出去。与企业扩大经营不同,官僚机构扩大权力通常意味着要和别的权力部门交换利益,这就导致机构的自主性被削弱,可能会受到外来机构的干扰,竞争部门的排挤和打压,或者面对更多的监督或者批评,这些都会使得机构自身的核心任务受到牵制。所以机构会在获取更多资源和最大程度保持自主性之间进行衡量。

我们通常认为的政府业务应该让更多的专家来做决策,而不是让不懂行的人管懂行的人。实际上由于机构的目标经常是不明确的、含混的甚至自相矛盾的,专家会倾向于从效果上衡量行政事业而忽略其价值取向。反过来说纯由那些对自身任务使命感过高的人组成的机构,也会导致在行事其职权上过火的行为。在那些过程和结果都难以衡量的解决型机构中,领导者的政治手腕比专业技能更重要,这类人会选取一些对部门和自身形象最有利的任务,而不是社会最需要的任务。我们会觉得这种人属于“不干实事”的人,但唯有如此才能维系其部门和自身存在的价值。在目标难以明确和衡量的机构中,赢得更多的支持并规避批评问责才是最重要的任务。这些部门的领导人要得到和保住自己的职位,并不在于他们的专业知识,而在于他们寻求关键的政治支持、与批评者周旋以及解决争端的能力,因此其真正的任务就变成了“争取好感和安抚批评者。”

本书后半部分探讨了国会、法院以及总统对官僚机构的影响,规章制度对机构管理的利弊,政府任务的私有化或者外包的可能性,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的困境和阻力,以及有无办法改进官僚机构效率等问题。但这些内容写得不如前前半部分那样清晰。总的来说,作者认为衡量官僚机构效率低下的标准有多种,如果以某个具体的任务(例如完成一项公共工程)来看,官僚机构无疑是低效的,但如果标准是程序的合法公平,那么结论正好相反,官僚机构往往比企业更高效。美国官僚体制的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政治文化对公共权力始终保持强烈的质疑,因此官僚机构不得不牺牲效率去满足公平和程序的合法。

读完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行政管理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没法简单用中美国家体制谁更好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去衡量。此外,政府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政府看起来很弱小很混乱,并不代表国家就很糟糕,相反政府很高效很强大,也不代表国家就很牛逼。美国是个弱政府国家,但政府的弱和低效不能代表美国这个国家很弱。反过来看,一些小国家的集权政府可能很高效的,尤其在维护其统治地位这个任务上,但其国家本身却很贫弱。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这本书出版与1989年,当时的特朗普作为一名纽约房产开发商出现在本书里。他用五个月的时间和不到300万美元完成了纽约市政府花了六年和1300万美元还没能搞完的一项公共工程。这也是本书中官僚机构不如私企高效的一个典型例子。

  《美国官僚体制》读后感(四):美国官僚体系的形成及民主得失

  10月2号收到快递,晚饭后翻开第一页,5号晚11点,整本读完,行文流畅,举例和论述有代表性(一些引用直接放在行文中增加了阅读流畅性)。阅读难度3星半,整体理解难度3星半,细节理解难度4星,选材立意5星,思想维度扩展5星,推荐指数5星。

  甲骨文的书,除了莱茵系列是统一的风格,其它几乎每本书都有一个吸引人的封面,让你有购买和收藏的冲动,也得益于这精致的封面设计,让我每每快要坚持不下去时,欣赏的同时摸一摸封面,又翻开继续。以上不是讲这本《美国官僚体系》内容不好,而是对于我来讲,一本书具有精心设计的封面,会促使我遇到书中内容困难或阅读体验困难时(最近不知是何情况,只要翻开书本,双眼偶尔会像有一层白雾似,时隐时现,通过高频率的眨眼可以缓解状况,估计以前手机玩多了,加上以前看几本小说的时候,大晚上被窝里盯着屏幕熬夜,产生了些后遗症,阅读时体验不佳),能决意拿起书,继续耐心前向后翻阅。

  2019年9月发行的这本书,是再版书,书中大量引用的研究内容是是美国80年代及以前的,估计应该和前版内容相比没多少修改。通过发现问题、比较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式,较为深入探讨了美国官僚体制的形成及制约,虽成书比较早,但是针对当下的政府机构运行,以及在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的反思,对我具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当下,美国政府的运行所表现出的,和书中描绘的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也许就是目前官僚体制产生的影响:让整个美国官僚机构历经这么多年,在大的变革上依旧趋于保守。同时其它国家的政府运行,包括当下企业的运营,和作者书中探讨的问题都有相似之处,使我一边阅读的同时,一边在思考离我更近的企业相似的情况,以及怎样找到类似问题的解决之道。

  全书结构明确,第一章提出作者想要构建的主题,二、三、四、五分别从纵向四层官僚机构阶层到横向官僚机构部门的现象和本质进行思考和研究,六章总结前面的问题及分析当下官僚机构存在及采取方式的利弊。内容从历史、现象、社会、法律、道德等方面,阐述了美国既存官僚体系为什么会产生当下的表现,并且作者试图用他的观点告诉我们:我们对政府机构的认识偏差和抱怨大多数是错误的,因为其实极大部分政府及其雇员本身也不想这样,或是自身本身也求改进。

  但凡目前存在的组织机构当中,都存在文化、经验、制度、道德的碰撞。在分别属于生产型、程序型、工艺型和解决型的机构当中,付出和结果的可控制性都存在着差异。所以组织机构从效率、成本及最终产生的结果上存在不同的联系和管控方式。

  我们往往希望政府部门提高效率(我们谁都不想自己去办理一项关乎自己的业务,需要排很长的队),但忽视了出错率和提高效率增加的成本和滋生的腐败;我们往往希望自己呼吸新鲜的空气和饮用清洁的水源,但是忽视了领域内专业化管理团队的方向却旨在提高效率和增加产出;我们希望社会更加公平,却忽视了更加公平需要用牺牲效率和牺牲自我的权益去花大量时间构建这个庞大的系统。人类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导致了我们总是不断的提出自己的需求,而绝大多数时候忽视了外部环境和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

  大家也许更喜欢处在生产型和工艺型的机构,因为这两种类型的机构控制好了过程就能给出大家确切想要的结果。工艺型和解决型结构需要对具体操办事情的人员赋予极大的裁量权,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我们如果有一项需求,就不得不面对需要用另一种需求去交换的境地,而这两种需求权衡和选择的过程,我们很难去判定怎么平衡,并且往往会产生令多数人不满意的结果。所以美国是通过各种繁琐的规定和细则,要求控制好几乎能想到的每个程序,在所有程序保证程序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开展工作,而不求关心效率和结果(简单讲就是,我做我的事,才我上我的班,管你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大家已经有点熟悉的味道了),虽过程广受批评和指责,但程序确合法合规(我们很多人理解为懒政,实质看完本书后,我否定了这种认识)。

  全本书读完,觉得想把每个细节读完是有些困难的。不知是原书还是翻译,按照已经习惯的速度阅读部分地方行不通:书中存在大量否定和双重否定阐述观点和现象,不注意细节快速阅读发现前后不一,又得重新从段落前面仔细确认。同时因个人对美国历史及政治的认识,在看完这本书以前仅仅停留在初中和高中课本的水平,缺乏了很多常识,所以对部门的管理和政治制度确立这块略花时间。本书适合对未知领域有探求和希望扫盲的小伙伴,对政治体制的认识和公共管理的思考,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管理者,你会发现书中的现场和观点,也部分适用于企业。

  作者无疑在阐述美国官僚体系后,发现了问题,也给了一些自己的建议(不剧透了),但终究从全书来看,作者是对美国的当下官僚制度(或者成为政治制度)认可和肯定,同时有一种隐隐骄傲的,因为效率、成本和法制规定之间,作者虽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但是隐隐选择了法治——这个目前仅有美国能上下贯穿全社会并被几乎全体民众认同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美国的民主,目前在全世界几乎不可能再复制(最近GD很厉害,想让美国介入争取民主自由,从各方面看都真正不是为了民主自由,而是其它政治目的罢了),这个美国人其实自己都清楚。

  看完美国官僚体制后,引用康德老人家一句话: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如果我是一位美国国防部的采购人员,必须面对一份6000多页采购法案时,我想我们误解了大家口中所讲的美国自由,但是我们忽视了美国的法治精神。

  (书中彩蛋:十七章一开始,1986年的川建国同志报到)

  《美国官僚体制》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美国官僚体制》是一本研究政府行为的经典作品。作者是提出“破窗理论”詹姆斯·Q.威尔逊。

读这书纯粹是为了好奇,想了解政府组织的管理难题和行为模式。

美国宪政体制最主要特征是分权,并没有设计成高效率或强有力的政府,而是强调它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书里从情景、利益、文化、制约条件等多个维度,讲述机构的决策程序、管理思路以及执行层面的实际困境,看完了发现不管哪个国家,遇到的难题形形色色,束手无策的处境倒是十分雷同。

1.每个组织必须决定如何完成关键任务。

文中开头就举例德军、得克萨斯州监狱和一所高中如何成功的案例,大概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处理问题的:

德军面临是战壕内的机关枪和火炮杀伤力,可行方案两种——技术解决方案(坦克)和战术解决方案(渗透,7或4人小组进行突击);

得州监狱管理的关键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足够精确、可理解和不能转变的规则,永不给囚犯独自或集体行动的体会;

卡弗高中关键任务是制定一个包括清扫教学楼、保证师生安全和激励学生不松懈的计划,卓有成效扫除师生低落士气。

以上事例说明任务和最终目标并不直接关联。如果要获得支持,只能替换部分人员和寻求外部支持。

2.为什么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会变形?

因为实施现场环境有更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实际上决定工作内容的是环境因素。比如一家监狱既定目标包括制止犯罪和改造罪犯,但最终决定狱警工作内容的是监狱里现实生活。

假设你是狱警,核心要务实际上确保自己生命安全不受伤害,所以你需要控制犯人避免暴乱或越狱,控制罪犯——而非威慑或改造——变成了你工作的核心任务。

又比如老师对秩序的控制超过对学习的关注。

安全生产方面,人们更注重解决安全问题,而非健康问题(有毒化学物质等),因为前者更容易找到对应原因、损失以及明确解决方案。

如美军在越南是延续之前的作战方式,不一定适用。

战争期间,没有临阵逃脱的士兵主要是因为同伴的促进效果,以及阵容排列位置。

因为工作结果无法直接观察或测算得出,工作人员可能偷懒或干别的事情。

比如阻止自杀的机构,比如无法验证犯罪心理学家改造好罪犯(需要长期时间验证)等等。

3.机构可分为以下4类:

(1)付出和成果都能观察得到的机构(生产型,如税务局、社保局和邮政总局);

问题:能够产生可测算成果的工作往往会排挤产生不可测算成果的工作。

(2)可以观察付出但不能观察成果的机构(程序型,如少管所、精神病院、军队核武器);

问题:使用多种形式连续监视,定期提交报告,cho重复执行毫无意义的任务。

(3)不能观察付出但可以观察成果的机构(工艺型,如战争时期的军队、调查机构);

问题:警察严刑逼供等。

(4)付出和成果都不能观察得到的机构(解决型,如外交官、部分警察)。

问题:通过惩罚明显失误员工敲醒警钟,但好的行为一般难以得到表彰。因此员工感觉到不公平对待。

4.政府机构目标是含糊不清的,难以评估目标实现的进程。

机构主管类型:

(1)辩护者。完全按照任命他的计划推进。

(2)决策者。研究问题,收集数据并果断行动。

(3)预算消减者。收缩机构规模。

(4)谈判者。平衡各部门利益。

政府机构很少把精力放在行政管理事务上,因为机构是否管理得当不是对自身评价的主要指标,主要还是得看其推行政策的成功与否。

5.为什么政府部门效率低下?

第十七章,比较了1986年私营企业(呃,当时的房地产商Donald Trump)和纽约市建立中央公园溜冰场重建项目的工作效率。关键是不能只看一个维度,除了建好溜冰场,还要考虑整个过程的监督制约(通过招标才签订合同)等。

第十八章,在规章制度方面,举了房管局分配房屋的事例,如“1-2-3规则”先到先得。

实际上要判断一项规则的实施是否收益大于代价,必须谨慎判断每个组织的特殊情况。

第十九章 市场

私营企业的高效来源于竞争。要做到公平是模棱两可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国官僚体制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官僚  官僚词条  体制  体制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今天,我被一个黑人教做人。

 作者丨loop  你有没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如果此刻的你正在经历挫折  甚至已经产生了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  请好好看看这个男子的视频吧  短短42秒,也...(展开)

美文哲理

 做别人做不到事

 做别人做不到事  成功者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就在于他们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而失败者之所以处于劣势地位,也是由于他们没有挑战自己的勇气,走不出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