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大事件》是一部由Brian Leith执导,David Attenborough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个字:壮观!
150万头角马大迁徙
5000只海豚一起捕鱼
在空中就可以看到一个由鱼群汇成的长龙,1亿条鱼的鱼群,黑乎乎地潜在水中。
绝对专业的拍摄,太精彩了,画面无与伦比!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大潮汐》鲣鸟像炮弹一样扎入水中,在水中完全像鱼儿一样,以前从来没见过;《大洪水》的第一波水流和盎然的生机,《大宴席》座头鲸三千里长游的场面,猎食鲱鱼的海鸠,都引人入胜,非常震撼!
以前看过不少类似的自然纪录片,它们也同样能够使人震撼,但它们往往总是用着一种物竞天择的苍凉基调,抱持着一种观测者的不干涉态度,看过之后对各种动物或是好奇或是悲悯,却仿佛隔着一层东西,还不可避免地萌生出一种身为人类坐看万物指点江山的优越感。这部纪录片在让我了解其他生物的行为之外,第一次真正地进入了它们的角色,并被它们所具有的品质所深深震撼。这种震撼不是一种身为所谓高等动物酒足饭饱之后的猎奇心态,而是作为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份子,对自己的同类的一种由衷的赞叹和钦佩。大自然中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
一直很敬佩BBC,因为BBC不但承担着entertainer的角色为我们提供各种娱乐,还一直肩负着传递人类文化的历史使命,用他们的敬业、专业的精神,用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深入浅出的剖析方式,把世界展现给我们。
上至天文地理、物理化学(everything and nothing就是很好的代表),下至娱乐片(前有95版的《傲慢与偏见》,后有《唐顿庄园》),无一不是画面精美绝伦,娓娓道来,仿佛是古人在叙述人类的历史。
反观某CTV,在这个纪录片既不赚吆喝又不赚钱的时代,某CTV仿佛早已卸下了文明使者的重任了。
知道自然界的伟大,便自然知道人类的渺小。即使人类已经统治地球——其实只是人类自己认为——却依然要对自然界发生的匪夷所思或波澜壮阔的事件致敬,而其实这只是物种亿万年来形成的对生命本身存在和延续的程序。
我十分确定我在多年前就看过自然界大事件,对每集以大命名的题目也印象深刻,但不知为何却没在网上标记,大概是之前没有条目?不过看过很久基本忘记了,现在再看一遍依然觉得震撼、感动。当然,现今的纪录片拍摄手段要丰富多了,镜头画面都更加清晰,高速捕捉和延时摄影都更加厉害,但现在看自然界大事件几乎十年前的影响依然不觉缺失和乏味,毕竟自然本身太伟大了,而十年前的镜头也已经足够精准清楚。
大消融、大洄游、大迁徙、大潮汐、大洪水、大宴席,每一集都有精彩无比的生命故事。而更让我感慨的是,快十年了,可能当时出现在镜头中的动物绝大部分都已经死去了,他们的后代如今怎样?是否还在过着父母相同的生活?还是因为人类科技的进步,而改变了千百年的生活习惯,甚至受到生存威胁?
6.27第一集大消融:
北极光很奇幻,海市蜃楼中看见北极熊超棒。神秘莫测的哺乳动物独角鲸,六月北极的冰层开始解冻,适者生存,狐狸妈妈的八只小狐狸可能只能活两只。小海鸟才两周大,从悬崖边直下三百尺飞向海面,爸爸在背后紧跟,呼唤,温情极了。两只北极熊卧在茫茫海洋上最后的冰块上。自然界虽残酷,但是小狐狸吃饱了,就晒太阳睡觉了,而人类似乎永远没有休息之日,欲壑难填。
7.1第二集大洄游
棕熊一年相当于就吃饱个三个月,五月大马哈鱼动身回程,七月中下旬才到,大马哈鱼的跳跃震撼人心,纵使前方同时有瀑布和棕熊的血盆大口。 洄游得这么辛苦,棕熊和其他动物不会鼓掌,只会趁人之危。
所作所为不外乎为了那颗颗鱼卵,然后鱼卵也被黑头海鸥当美食啄去。
然后自己死去,继续滋润动物和森林。
哎呀妈,这样用人性的角度去看待,简直和索多玛120天没啥区别啊。
7.7第三集:大迁徙
1:狮群饿成这样为什么不跟着牛羚走?
2:为什么食肉动物攻击食草动物或者相弱动物如牛羚时,他们不联合起来对付?
火山灰竟然能给大地带去营养,铁和钙,神奇。野草吹不尽,春风吹又生。雨到哪草到哪。
又到了交配的季节,没有什么比动物世界更值得一看了。人类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认为自己是特别的。其实并不是。总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有思维的,有别于动物的,其实也不是。从杏仁核到前额叶,我们的大脑皮层理性思考和植物神经条件反射别没有多大差距,都是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 人总是把所有的事物都刻上自己的烙印: 对人类有益的是益虫,对人类有害的就是害虫。对朋友抚摸着歌颂着;而对敌人却是残忍的杀戮。 然而... 人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物种而已,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个人和一只蚊子几乎没有区别 基因决定着母蚊要吸血才能让蚊子后代繁衍,才能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下不致没绝。 而人又何尝不是? 吸着地球的血,嚼着其他物种的肉,赞美着鲜嫩。在标榜和屠戮中繁衍着,叫做灿烂的人类文明。恐惧和自私贪婪,爱和奉献。都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是我们的基因中携带的。让我们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下不致没绝的:“人性”。 理智和本能对抗着 却不知道理智本身也是本能的一部分 冥冥中仿佛一切注定 你就是不受控制的木偶 皆因为你只是基因的载体 海燕跌落在碎石滩上; 沙丁鱼群躲避着海豚; 大马哈鱼逆流而上; 座头鲸吞掉了一切; 北极熊幼崽在冰面上滑到; 角鲸在冰下艰难的呼吸;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 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 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压抑情欲就是否定与生俱来的人性。
《自然界大事件》观后感(八):要不要这么震撼,要不要这么感人!
从大消融开始,我以为是环保型的纪录片,结果我错了。
大消融的时代确实可怕,北极熊生存的权利被我们无情的剥夺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存权利!简直荒谬!大量是冰山开始出现缺口,融水像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在茫茫北冰洋的一隅,一块漂浮的冰面上,2只北极熊无奈的趴着,因为他们没有可去的地方,又没有食物,下海只会等死。
鲑鱼回家应该是很感动的了。很多次在文学书上看到有人讲鲑鱼洄游。大马哈鱼就是鲑鱼。他们那种蛮劲就是激流勇进。他们的终其一生,目标只有一个,产卵。他们会在恶劣的环境下前进。面对棕熊,他们齐心协力。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来更多同伴的生命。他们鱼贯而跃。前方全是逆流。最后历经艰难,他们来到了祖先产卵的地方,产下后代。但是产下后代不久后,自己就会死去。这是一个谜,科学现在还无法解释,但是也不必解释,这就是鲑鱼的精神世界,鲑鱼的爱。这是他们特有的——爱的延续的方式。
大迁徙,大洪水,大潮汐,更是一种史诗般的感觉。非洲草原的环境,非洲最南端的海域,这些带来的震感是我没见过的。我多少次想开着越野吉普,穿梭在非洲大草原上,又多少次幻想自己站在海角的悬崖上看着巨浪拍打着悬崖峭壁,然后在海滩上拾起贝类,抑或是看着海面下的世界。我的心就淡然了。我和他们相比,什么也不是。
最后的大盛宴,有一种未结束的感觉。歌曲是美丽中国的,这首歌真是百试不爽。怎么用都好。每次都是一种史诗般的感觉。动人。
其实最动人的不光是画面,而是大事件日子,这个版块很创新。以前没见过。现在觉得真的好帅气。他们的拍摄条件艰难至极。他们却能将问题都迎刃而解。这是一群充满冒险精神但是又是有大智慧的团队!这样优秀的团队才能拍出这样精彩的作品,让后人赞叹。
这就是史诗级的巨著。BBC就是牛!
每一集选取一个大事件,都是自然界周而复始每一年固定时间上演的奇迹。
主题清晰,就表达一个主题,有宏观有微观,每次一上来就配合地球仪讲清楚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这一点很适合我的口味,其他纪录片往往是泛泛而谈不知道事件的具体地理位置。
EP1大消融:北极地区每年700万平方公里冰盖的融化,北极熊的严酷夏天、海豹、海鸽护送幼鸟俯冲下300米的悬崖入海、神奇的独角鲸、北极狐和她8个幼崽、2吨重的10分钟吃4000个蛤蜊的海象。
EP2大洄游:5种鲑鱼/三文鱼,从海里像北美的西海岸小溪洄游,通过淡水水质的细微差异分辨自己出生的小溪,然后溯流而上。北极熊冬眠之后下山赶往水边守候。三文鱼往往需要在干涸的池塘里等待下雨然后继续前进。最终到达产卵地的三文鱼不过是千分之几。产卵之后就死去。三文鱼不但喂养了北极熊,还滋养了树林。
EP3大迁徙:主角是狮群,牛羚啥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配角。西边是火山山脉,东边是草原,但是雨水是转着圈下,所以食草动物都是转着圈迁徙。但是狮群是领地限制不能跟着跑,于是就得挨饿几个月然后饱餐几个月。斑马鳄鱼啥的都没细说。
EP4大潮汐:主角是沙丁鱼。沙丁鱼不能在超过20℃的环境下生存,所以会在南半球的冬季随着北上的寒冷洋流靠近岸边,而这股洋流会是延伸向北很窄的一条死胡同,所以5000头海豚、1000条鲨鱼、很多海豹和憨鲣鸟会在这个季节集中捕食。尤其是憨鲣鸟和海豚,会在前几个月产仔然后幼仔正好在这个时候可以学习捕猎。沙丁鱼聚集起来行动,憨鲣鸟从30米高空俯冲,冒着危险扎进10米深的海水捕猎,还可以额外潜泳10米到达20米深的海底。奇观。
EP5大洪水:非洲南部沙漠中有一块草原,每年旱季被沙漠吞噬,然后象群和水牛就必须迁徙,等到雨季到来,水流先灌入干涸的河床,水量足够之后再溢出,把整个草原变成湿地。各种动物都复苏。神奇的是这些动物能熬过旱季。
EP6大宴席:北太平洋东岸,阳光和海洋里的营养物质,年复一年地形成浮游生物大爆发,滋养了鲱鱼,然后顺着食物链滋养了海狮、座头鲸(大翅鲸)。
十分期待还有下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