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茶花女》经典影评1000字

  《茶花女》是一部由莫洛·鲍罗尼尼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吉安·玛丽亚·沃隆特 / 布鲁诺·甘茨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花女》影评(一):茶花女(1981)中文字幕

  如题,附上字幕 http://pan.baidu.com/s/1dFOMlQp

  由于原版英文字幕是根据配音版本进行的翻译,和原声版本有些出入,三次翻译加上个人水平有限照常不上传字幕网站,毕竟只是自译作品,只供有需求的各位一看,欢迎大家捉虫改正:-D

  算下来这已经是第五个字幕了,从大半年前决心开始翻译茶花女,拖延了大半年终于又被我捡起来熬了几天做完,还是那句话,希望自己一直有进步就好。

  另提几个在字幕中语焉不详的剧情点

  1.吊死的神父是由于心起了淫秽之心,愧对主而自杀

  2.阿戈多伯爵使阿尔丰西娜赤裸对众人的一幕,意味着茶花女作为交际花正式出道了

  3.佩雷戈伯爵之所以会娶茶花女,实际是转移了对亡妻的爱意

  4.茶花女的仆人莫兰就是她的生父普莱西

  最后私人感谢帮我做校对的旁友,非常谢谢orz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为了避免被系统删帖就不附上资源了,有需求请豆油我

  《茶花女》影评(二):可以相信爱情吗

  玛格丽特原本是一个只有物质欲望,所有的心思都在外物上,凭借自己的美貌换取体面的生活和男人关注的女人,她从不相信爱情,也从未付出真心。但是,在亚芒持续的追求之下,渐渐感受到了爱,也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可是终究还是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

  从这部电影的结局来看,到底可以相信爱情吗?电影中,没有爱只有物质联系的男女没有在一起,有爱但是没有物质基础的两人也无法在一起,反观现实生活中各种机缘巧合在一起的人们,又有多少是真正因为爱呢?

  很向往爱情,但是又充满胆怯,如何能确定Mr/Miss Right就一定正确呢?如何能确定自己一辈子都只爱这一个人呢?如果这些都不能确定,怎么能称得上爱呢?可是当爱情突然到来的时候,这一切似乎又没有那么重要,可能是爱情确实会让理性思维停止思考,仅凭自己感性放任自己的想法。电影中的玛格丽特和亚芒后来就完全是凭感性在行动,且不说他们是否是对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不说他们是否真的一辈子都只爱对方,仅就结局来看,爱情是无法跨越所有世俗的障碍、仅凭两个人心意相通就能天长地久的。

  那么可以相信爱情吗?两情相悦的爱情是甜蜜而幸福的,但是也可能并不是长久的,在那一个瞬间那一段时间确实是无比的美好、让人陶醉的,但是当梦醒来,面对现实的时候,爱情的力量并没有能够强大到击溃所有的障碍让两个人在一起。这还没有考虑当爱情激情褪去、逐渐褪色,当生活变得琐碎而平常的时候,两人如何继续维持之前的浪漫和好感。所以,如果爱情注定是保鲜期较短的一种感觉、注定不会天长地久永不变,如果爱情的光环注定会逐渐褪去,那么爱情还依然值得向往和追寻吗?

  《茶花女》影评(三):妓女的不幸都是社会造就的

  感觉主题比较阴郁沉重,Alphonsine感受到自己的一生是被这社会毁掉的一生,于是便肆意纵情于这声色犬马的生活,挥霍自己的人生,甚至要借小仲马之手将自己这传奇而凄艳的一生流传下去。

  “我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充斥着恶棍和妓女的世界。”其实想说的是,妓女的不幸都是这些恶棍带来的吧。没有这些恶棍,大概也就不会有这些凄惨的妓女吧。

  小说的主题主要在于茶花女纯洁的爱情,然后通过这纯洁的心灵和不幸的结局来让读者反思这个社会的不公和阴暗。这部电影则是直接描写了Alphonsine凄艳而不幸的一生。她成为妓女是父亲和Berner联手造成的,而那些看似虔诚善良的正经妇女则是对她不屑和为难,教士想要拯救她但教会是禁欲的。在船上,看到与自己同龄的Anya,过的确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有着慈爱的父亲和百般呵护的仆人,而自己三餐难济,被父亲利用,现在又流离失所,又感到命运的不公。在巴黎,看到的是妓女为了儿子被皮条客逼到外面讨生活,而上层社会也没有什么好的现象。G伯爵教给他上层的生活方式、提供她识字求知的金钱,但也教给她作为妓女自尊和体面毫无意义。P伯爵给了她怜悯和伯爵夫人的头衔,但也让她濡染了他那消极堕落逃避的生活方式。对于那位老伯爵,她更多的则是利用吧,一方面从老伯爵身上感受命运的不公(伯爵老朽而富贵,自己却年轻而低贱),另一方面用他富足充裕的金钱为自己声色犬马的生活买单。最终就是彻底无药可救的人生,肆意挥霍,极尽奢靡,大肆享乐,最后在失去妓女的资本之后凄凉死去。她对于小仲马的爱情,究竟也几分真几分深,我无法看明。在某种层面上,她是想借年轻作家的妙手来将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

  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场景就是,一袭白裙的女演员将洁白的茶花交给思绪万千的小仲马,单从画面来讲就美极了。同时,也是隐喻Alphonsine将自己的人生献给小仲马做这一绝世佳作的素材。

  《茶花女》影评(四):Alphonsine Plessis的一生

  因为非常偏爱原著小说,所以看过好几个版本的改编电影。意料之外的,这部被好多弹幕认为最偏离原著,改编得乱七八糟的版本,却是至今为止最打动我的。

  因为这个版本的故事并不是基于原著中的情节。它讲述的是茶花女的原型Alphonsine Plessis的一生。

  历史中真实的她与小仲马同岁,幼年时家境贫困,父亲性情粗暴,于是母亲离家出走,丢下她和妹妹不管。这个姑娘大概14、5岁时来到了巴黎,在成衣店做工。后来机缘所致,受到了Guiche公爵的宠遇,开始投身上流社会。原著小说中屡次提到的G伯爵正是此公爵,等等,故事中的许多事迹都有实情可考。电影中,对她遇到小仲马之前的经历有很多真实呈现。

  至于小仲马与她之间的爱情,小说中有许多虚构成分,电影则较为真实。小仲马第一次见到Alphonsine是在1844年9月,邂逅以及后来的相爱,大致和小说中的描述一致。但小说中的亚芒在寄出一封诀别信后,后来心生悔意,两个主人公又重燃炽热的爱火。真实的小仲马却已经下定决心了断这笔旧账,随父亲大仲马前往西班牙旅行,任由她在病痛中自生自灭。他在旅程结束返回马赛的时候,才惊闻Alphonsine已经逝世的噩耗。

  《茶花女》的出版距离Alphonsine的死去,只得一年,后来取得巨大声望又改编成剧作上演,纵使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传奇,我也无法不认为,这不是一种消费死者的自私行为。电影的结尾,小仲马在接受众人的欢呼与赞美时,Alphonsine的父亲伺机再度出现向他讨了一笔钱。这个可怜的姑娘,在死去以后,仍然被生前控制她的男人们利用,又是何等的悲哀。

  最后想提的是,意大利大师级的Ennio Morricone的配乐和Piero Tosi的服装设计,真是为电影完美地营造了古典的氛围。本来对于佩尔无感的,但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她的清瘦倒是很符合那种贫穷家境长大的女孩所特有的神态,眼神中充满不安与欲望。濒临死亡时,头戴茶花与黑色面纱的神情,真是绝美至极。那种洞察人情世故之后的冷漠、疲惫与凄美哀伤,是只有法国人才能拍出的茶花女

  《茶花女》影评(五):成为于佩尔

  昨晚看到活只的于佩尔,我对她很欣赏,但仅此而已,

  所以也不是特别兴奋。

  她淡淡的坐在那里,典型的法国艺术电影女主角长相:

  金发,有无限内容通往内心的大眼睛,沧桑的高颧骨,

  瘦削高挑,还有像刀片一样冷漠锋利的薄嘴唇,

  最多的表情是淡漠而理智的无表情,

  回答问题果断而简短,没有歧义,也不允许阐释。

  在她出场之前放了一部1984年的法国电影,叫《茶花女》。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原本以为就是小说的改写,风流妓女和痴情才子的生死爱情。

  全然不是如此。

  电影完全以茶花女为中心,写她的一生,写她的男人们:

  暧昧的控制她,亲密的跟随她,可耻的利用她的父亲;

  因为她酷似自己死去的女儿,所以高贵的供养她的年老者;

  爱上她下层社会的肉体,改造她同时也厌倦她,将她展示给所有男人的年轻贵族;

  笼罩在亡妻和鸦片的迷雾中,给她高贵的女伯爵称号的丈夫;

  最后一个男人才是小仲马,这不是宿命的爱情,是茶花女的主动选择,

  因为“上流社会的女人成功的标志就是养一个年轻的情夫,谈致命的恋爱。”

  死亡像阴影一样始终笼罩着她。

  在这样无从选择的短暂生命里,她主动选择放荡,奢华,

  选择极乐和速死,选择“蜡烛两头烧”,选择自己烧成灰烬。

  她的美是死亡的美,笼罩在她头顶的死亡像美丽的黑色面纱,

  走进了她的身体,就是走进了她的悲剧。

  我最喜欢电影的一点是,没有让小仲马写的故事主导一切。

  那只是小仲马的阐述,无限自恋的男性阐述。

  在这部电影里,小仲马的自私,小仲马企图进入这个传奇,书写这个故事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甚至战胜了他所谓的爱情。

  没有误会,没有俗套,没有父亲拆散有情眷属,这不是情节剧,

  只有自生自灭,只有孤独和死亡。

  对此,茶花女漠然的说:“他在写我们的爱情故事,还没想好结局。

  我想我会给他一个结局的,用不了多久。”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在想:

  于佩尔是什么时候变成于佩尔的?

  一定是在她高贵的老去之后,一定是在她有了疲倦的皱纹和松懈的嘴角之后,

  一定是在她洞悉了世情有了那样冷漠的一双眼睛之后。

  不,并非如此。

  茶花女中的于佩尔极年轻,极美,那时,她已经成为了于佩尔。

  《茶花女》影评(六):沃吉拉尔屠宰场的牛血以及,死无对证

  ……,当年库尔贝参加了巴黎公社,而在报刊上对其及巴黎公社进行猛烈抨击和辱骂的一员“干将”,就是小仲马。当时有人曾不无鄙视地称小仲马为“费加罗报的警察”。小仲马虽自称要保护妇女,俨然一副道德家的姿态,实际却是很歧视女性。他拒绝称自己的女儿为“女儿”,而是坚持称她“儿子”。至于《茶花女》中马格丽特和亚芒的爱情,《法兰西文品》中沈先生这样写: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法国巴黎大歌剧院女歌唱家克里斯蒂娜·伊萨泰尔在电视台主持了一系列节目,旨在破除欧洲流行的一些“神话”,首先致力于破《茶花女》这桩“文化案”。伊萨泰尔女士寻找到了真正的茶花女,揭示出小仲马怎样精心将自己不洁净的关系美化成一种“纯真爱情”,怎样巧妙地从虚构一部“玫瑰露小说”,一举跻身法国文坛,名噪巴黎。同时,著名导演波罗尼尼又新拍摄了影片《茶花女》,让人们听见女主人公垂死时同鲜血一起吐出的愤懑:“我多么想早些离开这个强盗与娼妓的世界!”谁是强盗?谁是娼妓?一位年迈的希腊观众感触到了。他对笔者说:“这部影片很深刻,揭露了小仲马的虚伪。一个文化强盗曾骗取了多少人天真的眼泪!”法国当代作家、法兰西文学院院士波罗·德尔贝什按照导演波罗尼尼的思路,从遵守基本事实出发重写了“巴黎茶花女本事”。他这部小说,根据其真人真事描述,披露了《茶花女》“神话”的底细,让今人看到小仲马活现在舞台上的玛格丽特与其真人玛丽之间有多么大的悬殊。据此,作者对风靡全球的“茶花女”之谜,对其“忠贞爱情”的主题提出了尖锐的质疑。1852年2月,由刚发动政变夺取国家权力的路易·波拿巴家族极力支持,小仲马的《茶花女》在巴黎“歌舞剧场”公演。观剧的贵妇们纷纷抛撒鲜花,在场的小仲马则突然失神,木然盯住对面的包厢。他编造“神话”,转眼成为文坛暴发户,此刻一下心虚,仿佛那哗众取得的荣耀,轻易赚来的金钱上,皆沾满“茶花女”惨死时吐出的鲜血。小仲马原来是1844年9月在一座包厢里发现玛丽·杜普莱西的。那时,他正在蒙马特尔的游艺场寻花问柳,正巧遇到了“茶花女”。玛丽原名阿芳茜娜,1824年生于诺曼底省的诺南镇,12岁被父亲普莱西卖给镇上富翁布朗蒂当“情妇”,后被神父德古里埃奸污。神父畏罪自杀,邻人归咎少女妖术,放火烧了她家房屋。1838年,普莱西领女儿玛丽从卢昂搭塞纳河上的驳船去巴黎。夜间,父亲趁黑悄悄上岸,把女儿留给了新买主吉普赛人江果。船上,玛丽认识了奥地利籍伯爵斯塔盖贝格;此翁因丧女无以寄托父爱,玛丽遂成了他的被保护人。到巴黎,玛丽沦为娼妓,14岁上当了阿热诺公爵的姘头。一天晚上,年轻公爵邀请他的一群贵族朋友来家聚会,让玛丽裸体从台梯扶栏逐级走下,赢得看客们一片掌声。1842年秋,玛丽搬进斯塔盖贝格伯爵在蒙塔布街222号为她置的豪宅。门前每晚车水马龙,纨绔子弟纷至沓来。翌年,她和贝雷哥伯爵相恋订婚,又在一家阿拉伯烟馆与父亲重逢......至此,作者波罗·德尔贝什笔锋一转,突然写到1981年2月10日。这一天,他怀疑小仲马在《茶花女》中掩盖事实真相,要在巴黎第十八区警长路易·安德里配合下去破这一起蹊跷的“文化案”。这样,二人同到蒙马特尔墓地,开启“茶花女”棺木,意外发现了一本小仲马日记,里面自述了《茶花女》作者追逐玛丽的整个过程。据载,小仲马成了玛丽的情人后,曾暗中尾随玛丽至沃吉拉尔屠宰场,看到玛丽在牛被宰杀时用器皿接鲜血喝。他猜想玛丽是为了治肺病,由此对情妇心生嫌恶。同时,他发现“茶花女”每礼拜四要接一位神秘嫖客。此人正是大仲马,父子遂成情敌。时值《三剑客》出版,小仲马咒骂其父是以文学招摇撞骗的“伪君子”,甚至产生了杀死大仲马的邪恶念头。玛丽肺病日重,决定暂离喧闹的城市,回家乡诺南寻求村野宁静。小仲马闻讯赶去,二人恢复了“爱情”。1845年3月,玛丽独自重游她外祖母住过的古堡,苦闷中委身给一个哑巴牧童。小仲马则一直滞留旅店。他厌烦日夜咳嗽的“茶花女”,乘机跟女仆苏菘发生了性关系。“上流社会的绅士们下流透顶!”玛丽咬牙切齿地说,“还不如农庄的哑巴仆人。他们这伙漂亮先生信誓旦旦,说什么到你色衰,病入膏肓了,也永远爱你。可是,刚一见你脸色苍白,他们就都溜之大吉了。”回到巴黎,玛丽获悉被她挥霍尽家产的斯塔盖贝格伯爵服毒自尽,顿感失去依靠,孤立无援。不久,她收到小仲马一封咬文嚼字的绝交信。阅完信后,玛丽冷冷地用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绶带将其包扎退回,并附言:“能写这样信的人,配得上一枚十字勋章。”小仲马去找他母亲卡特里娜,说玛丽是“一个堕落风尘,失去灵魂的女人”。不过,当他听说玛丽刚与李斯特相恋时,又炻火中烧,去找父亲宽心排遣。大仲马认为,最好将儿子与玛丽之间的事写成感伤小说。他鼓励小仲马道:“当然,我们得要弄虚作假。当人们相信了我们笔下人物的感情时,那将是多么大的成功呵!让女人们去痴情吧!你要跟制作木偶的无耻之徒拉帮结伙。下礼拜,我同马盖去周游西班牙。你也一同来吧!到了晚上,咱们就着手编造宝贵的谎言。”

  小仲马告诉父亲,他早在诺南州跟女仆苏菘偷情时,就开始积累写这部小说的材料了。小仲马随父到了北非,一边支持法国殖民者屠杀“野蛮的阿拉伯人”,一边享受“蛮女”们名不虚传的风骚。同时,他等待玛丽病死,以便能出版他“创造”的小说《花束妇人》。如此这般,他可以不至于被公众怀疑“过快地埋葬了悲伤”,也能免受一场“诉讼”。“她将在祭坛上为资产者的体面而献身。”小仲马为自己虚构的“纯真爱情”辩白,对父亲说,“我希望一举两得,即同时拯救爱情与伦理。既然也能赎罪,洗涤自身污秽,那么任何权威都不应指责我选择一个婊子当小说女主人公。有朝一日,倘若我申请进法兰西文学院,他们也无法说我颂扬过淫荡。”二十四年后,小仲马真的如愿以偿,荣耀地钻进了法兰西文学院的穹顶。在隆重的接纳仪式上,他发表演说:“诸位先生,终于能来到你们中间,鄙人使用了魔法,还曾乞灵于巫术。”其时,小仲马先生神气十足,滔滔不绝地阐述戏剧的惟一原则:爱情。1847年2月,当小仲马以“茶花女”之死结束他的“杰作”时,玛丽仍然活着。她挣扎着去沃吉拉尔屠宰场接喝牛血,不时凝眸远方,似乎在帐望已远去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李斯特......当晚,玛丽奄奄_息,在医生肖麦尔赶到之前,吐了一口鲜血,溘然离开人世。人们仿佛还听见她咽气前对父亲马兰·普莱西说的话:“别对我谈那些资产者了!在情爱上,他们一怕多花钱,二怕招惹流言!屁股稳坐在黄金堆上,又要顾及体面!他们需要的是温顺的娼妇!一旦你肉体不那么鲜嫩了,就把你当垃圾扔掉。简直是一群公狗!”数年后,到《茶花女》剧本公演时,玛丽在舞台上摇身变成了“玛格丽特”,小仲马自己则更名“亚芒”。“亚芒,说一声你爱我!”玛格丽特躺在软垫长椅上迷迷糊糊地说。“是的,我爱你,玛格丽特,我整个生命都归你掌握!”玛格丽特握住亚芒的手,倾刻停止了呼吸。帷幕徐徐降下,场内响起海潮般的掌声。玛丽的父亲普莱西走近小仲马身边,拉住他的胳膊,说:“玛丽死的时候,你并不在场呀!她吐血不止,境况惨极了。全是我在旁边侍候的。”大仲马见儿子无言以对,赶忙把普莱西拉开。“您的公子会变得跟您一样有名望。”普莱西摇摇晃晃地对大仲马说,“这段情事能使他捞多少钱呀!可我......”大仲马当即会意,立刻从钱包里掏出几张大票子塞给对方。“我谈这些,并不是为了要钱!”普莱西接过票子说,“何况,与您公子利用阿芳茜娜捞的钱数比较,仅仅这几张纸币算得了什么!......”观众从剧场散去。当仲马父子单独交谈时,小仲马吐露心迹:“我似乎觉得,在实际生活里,自己从没有像剧中亚芒对玛格丽特那样爱过玛丽。”

  “当然!”大仲马归结说,“我的儿子,你会看到,干咱们这一行,没有不失真的。一切都是荒诞不经!”

  来源:

  https://m.baidu.com/from=1000539d/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1%2Csz%401320_2001%2Cta%40iphone_1_10.3_3_603/baiduid=B83A508150E667EBDFC211F928B492A4/w=0_10_/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8588729202431325572&order=3&fm=alop&tj=www_normal_3_0_10_title&vit=osres&m=8&srd=1&cltj=cloud_title&asres=1&title=%E8%99%9A%E4%BC%AA%E7%9A%84%E5%B0%8F%E4%BB%B2%E9%A9%AC&dict=20&w_qd=IlPT2AEptyoA_ykxwBYpwPGx3lZSpJ5pvy9NdA7&sec=21655&di=5c3f7a1966a42837&bdenc=1&tch=124.117.248.515.43.796698&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HtiQQSVN28SxokDyqRKrUwYuF7Cd2Sm5IUn7wyPQpxoIwnSc07Yz7qO&eqid=77314bb45ef1740010000002593b9cc6&wd=&clk_info=%7B%22srcid%22%3A%221599%22%2C%22tplname%22%3A%22www_normal%22%2C%22t%22%3A1497079847292%2C%22sig%22%3A%22865140%22%2C%22xpath%22%3A%22div-div-div-a-p%22%7D&sfOpen=1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茶花女》经典影评1000字  茶花女  茶花女词条  影评  影评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1000  1000词条  
美文

 每天都为自己找快乐的理由

 每天,我们都渴望快乐、幸福。但是,快乐在哪里?  不知究竟是从哪一天起,我开始不敢看送新娘的喜车,车上铺的满满的鲜花和热热闹闹的红气球使我觉得“青春作伴,人世...(展开)

美文

 怀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圣人的怀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智者的壮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为官...(展开)

美文

 难忘的十天

 整整十天的下乡就这样告一段落。  还记得第一天,我们初抵此地,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又是那么的无所适从。我们作别岭师校园,风尘仆仆地来到化州林尘中心小学,做那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