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叫醒那个沉睡的自己》是一本由闫晓雨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雨的新书很棒 能给职场小白一些务实的借鉴
●因为自己身边层次高的人很少,所以看这本书就好像在听一个刚认识的小姐姐告诉自己:身为过来人的她的经历。
●这是一本让人宽慰、释然、温情和欢趣的书,不功利也没有再教育,这些已经够了。
●晓雨的文字直达心底
●和上一本书一个风格,挺喜欢的,每个都是一段经历和感悟,挺好故事。
●一个同龄的90后作家,看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比我想象的要深入:不再去寻找热烈、极端,而是在寻找一种客观的态度,在其中寻找到平衡与个人的坚守。问题涉及生活,工作,情感,家庭的方方面面,引人思索。
●作者的文从来没失望过
●生命不是一次安排,而是一场追逐。当你愿意披上铠甲,全世界都会为你吹响号角。
●激励人心,但是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啊……
●你必须叫醒那个沉睡的自己——正中我心,适时漫进了我的视野,此刻的我正好和它契合,如此,可能,便成全了日后那个不一样的我~
偶然的机会被小姐姐的文字吸引,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意味独特……然后愈陷愈深… 这本书的很多故事感同身受,写的真实生动,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迷茫的,无助的…每一处感触极深。那个朋友的故事,你终将长成别人羡慕的样子,应该是这个名字?忘了,尴尬(´⌒`。)
《你必须叫醒那个沉睡的自己》读后感(二):【砸了吧,你那可笑的玻璃心】
【砸了吧,你那可笑的玻璃心】 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丰满却又贫瘠的社会。社会娱乐五花八门,你以为自己可以一一尝遍。但实际呢?你以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下一次再去算了,一次又一次的下一次也就没有了后文……然后你又来责怪这个社会太过于压迫与专制让你没有时间去好好享受当下…… 别不好意思,出现过上述这种心理的人多了去了
”我们是谁?不就是我们获取过的经验、得到过的信息、阅读过的书、做过的梦的复合体吗?一个生命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座图书馆、一份物品清单、一系列的风格,它可以不断地被重新排列,不断地被重新组合,以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方式。”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 人为什么要努力?因为 “你不逼自己一把,命运终将逼你一辈子”!时光渐行渐远,岁月的痕迹在心里,也在脸上。当用尽力气却再也挤不出一脸无辜相和傲娇脸时,该来的终归要来,该鼓起勇气面对的,终究逃不掉!年少时羡慕他人成熟,每每买衣服一看到黑、白、灰款式简单大方得体的装束,就迫不及待的揽入怀中。可现在,好吧,还是颜色稍微明艳甚至鲜嫩一些的来吧,因为再不穿,以后就真的没机会了!这种感觉,或许就是作者所说的:“无论你叫不叫醒自己,时间都在匀速消失?”
失去了,就要开始盘算,盘算那些悄悄从手指缝里溜走的,也盘算现在的我们还将拥有的!大家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只是想说:“只顾着念念不忘去了,可是老是不出手又有什么用呢?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需要行动,需要努力,需要该出手时机出手的勇敢、坚强和决绝果敢啊,否则,梦想始终还是那个梦想,而描绘这个梦想的人却即将老去,不是吗?
《你必须叫醒那个沉睡的自己》读后感(四):你必须叫醒那个沉睡得自己
第一本书《你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出版后,在社交媒体上陆续收到很多陌生朋友的来信。他们职业迥然,年龄阶段和地域分布不尽相同,所提及的问题,却是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里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寻常困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怎么办?我才20多岁,为什么对生活已经心如死灰?当爱情与梦想冲突,未来该何去何从?家乡温软绵长的白月光与北上广不断收紧的行囊,哪个才是命运的指向?
和他们一样。许多个深夜,我也曾反反复复问自己,究竟还要经历多少次的迂回辗转,才能抵达理想人生。
如今的我,和前几年的我比起来,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从【不愿与这世界投降】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成【我愿与这世界并肩作战】。不同阶段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总是有所区别,现代人看古人的“天圆地方”之说觉得愚昧,那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后的人类看如今的我们呢。人类的存在与否都是另外一个议题了。所以趁年轻,使劲折腾吧。
青年文化,始终是这世界循序渐进的根基。当然,我眼里的“年轻”并非单指某个年龄阶段,对事物充满敏感度、不愿打着时间旗号混日子的,都能拓进年轻范畴。
有人说,90后生在了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有才华,总有拳脚可施。
有人说,90后生在了最坏的时代,除了扑面而来的轰隆房价和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似乎并没有太多优势。
但在我看来,这些标签其实和90后本身并没有关系。无论什么时代,一代一代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状态是没有大波动的,变的是社会环境,不变的是本源人性。打个比方,70后小时候下河捉泥鳅,80后迷古惑仔,90后也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有Ipad,什么火星文、二次元,都是阶段化产物。本质上,大家不都是在做什么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情吗?有所区别的是,那些既有好奇心,又有执行力,能够自由选择想走什么路的人,总是让人觉得更酷一点。
我从小就资历平平,没有什么所谓的特长,做人不够机灵,做事不够细心。这些年,最大的骄傲就是始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听故事,写故事,穿梭在无限奇妙的遐想之中,云朵和月亮都是文字微醺的过路人。
只有一颗心、一个身体,一页灵魂,我只能去走这固定的一段人生,但是通过写故事,却让我拥有了无数段淋漓尽致的人生。
更早一些的时候,我生活在北方不知名的小镇里,大家不会谈什么同理心,每个人都是按照别人的经验去履行人生义务,上学,考公务员,结婚生子,谈论梦想是件隐约很羞耻的事情。“那个整日埋头瞎写着了疯魔的女生”是别人眼里的怪孩子,连我妈都曾经试图扔过我的书籍、日记本,如今想来,我并不怨她,你无法奢求别人在没有看到成果之前就理解你,这吻合大众的倒推逻辑。(这本书里有我们母女二人的和解过程)
我从来都是那种不安于现状的该死性格,无法压抑自己的天性。
平庸的青春,能有一种粗暴的快乐,何其有幸。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一毕业,我就不顾家人反对跑来了北京;做记者的时候去采访各路大神,连夜做的案头功课比高考都充分;碰上一拍即合的前辈说要创业,就热火朝天干起来;被现实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我游困于坏情绪编织的网中,好不容易,走出迷雾,期间无数次身边人对我说“如果你安分守己点,或许就可以不这么累”,这种道理我何尝不懂。
可是难道要因为害怕受伤就拒绝开始,恐惧走弯路而选择原地踏步吗?我做不到,假设某天做到了,也就不是我了。
生存与生活从来都不是对立面,而更像是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渐进层,可以并存,可以融合,可以排列先后顺序,但不能对二者进行彻底切割。
穷不是出卖理想的借口,懒不是随波逐流的理由,不要再拿所谓的现实去压抑自我,你觉得自己现阶段无法完全投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先从做个兼职开始。你认为自己目前缺乏足够的经验,就一点点去靠近,实战,不要把所有的愿景都只停留在口头上。若是此刻你的爱好无法供养生活,那就曲线救国,总有一条路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努力,是为了与真正的自我不期而遇。
电影《金色梦乡》里说:“你知道人类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吗?是豁出去的决心。”——每当在公众号后台,收到类似“想写作,但感觉自己没有那个条件”的消息时,我的脑海都会闪过这句话。你不去做,怎么知道做不到呢。
写作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占便宜的事情了,只要你愿意,拿出笔,就能写。
25岁的海明威只是给报社投稿赚取生活费的穷酸作家,巴黎时常有坏天气,西风踩着人的肩膀,梧桐树叶泡在雨里,他就夹着自己单薄的笔记本和丰盈的创作激情跑去丁香园咖啡厅,写一整天。“整个巴黎是属于我的,而我属于这本笔记本和这支铅笔。”如此微妙的境界,恰恰道出每个写作者的心声。
你不放弃梦想,梦想也不会放弃你。平凡如我,还能误打误撞过上想要的人生,那么,你也一定可以。
这世界很残酷,但我们不能认输。